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国学 > 格物致知:朱熹与王阳明各有不同解读

格物致知:朱熹与王阳明各有不同解读

2020年8月19日
文章来源: 

  在儒学中,有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密码:“格物致知”,古代许多大儒都想解开这个密码。

  “格物致知”这四个字出自儒家经典《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是重要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而“格物致知”是《大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因此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

  但是《大学》并未对“格物致知”进行解释,而先秦其他典籍中也未出现这种说法。

  因此“格物致知”到底指什么,竟成为了后世学者争论不休的千古谜题。

  后来的很多思想家都通过解释“格物致知”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以朱熹与王阳明最有代表性。

  一、朱熹的格物致知

  朱熹的格物致知,以他的“理”概念为基础。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世界的本原,万物的规律。

  比如庄稼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这是理;做皇帝为什么要仁,做儿子为什么要孝,这也是理。

  事物的自然规律、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这些具体的理都是宇宙本体之理(这是最高的理)的体现,而学者的任务,就是认识最高的理,这样任何具体的理都在掌握之中了。

  那么怎么认识最高的理呢?朱熹认为,既然具体事物的理体现了最高的理,因此学者要研究身边的事事物物,穷尽事物中的理,这叫做“格物穷理”,格就是穷尽的意思。

  学者研究得多了,终有一天会豁然开朗,认识达到极致,也就是认识到了最高的理,这叫做“致知”,“致”是扩充的意思,致知就是扩充自己的认识,使之达到极致。

  朱熹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格”,因此儒者要留心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

  朱熹说:一草一物,岂不可以格。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朱子语类》)

  朱熹还说:且如这个扇子,此物也,便有个扇子底道理。扇子是如此做,合当如此用,此便是形而上之理。(《朱子语类》)

  人对于理的认识,就是通过对每一事每一物理的穷格,由浅入深,由粗到精,最终豁然贯通,回归到理。

  清末,物理学传入中国时,被翻译为“格致学”,就是借用了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意思是研究事物认识它的规律。

  不过这两种学说的研究对象不一样“物理学研究的是具体的规律,而朱熹要研究的是形而上的理,包括人类的道德规范。

  二、王阳明的格物致知

  明代,朱熹的学说占据着统治地位,王阳明一开始也相信朱熹的理论,所以他和朋友相约去格竹子中的理。

  结果他格了几天几夜,啥都没格出来,还大病了一场,这就是“亭前格竹”的典故。

  王阳明从此开始怀疑朱熹的学说。

  后来王阳明经过龙场悟道,豁然开朗,原来事物的自然规律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并不是一回事,伦理道德就存在于人的本心之中,不需要向外在事物中去寻求,这叫做“心即理”。

  在此基础上,王阳明发展了自己的格物致知说。

  他认为,这个“知”不是一般的认知,而是良知。

  每个人天生就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就是良知。

  比如每个人见到一个小孩快要掉到井里去了,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拉住他,这就是良知。

  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比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等,都来自人的良知。

  每个人都有良知,那么为什么很多人会做坏事呢?

  王阳明认为这是由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物欲的牵引,使很多人迷失了本心,良知被遮蔽了,就像一面镜子,沾满了灰尘锈迹,变得昏暗不堪。

  所以有人说: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那么人如何才能使良知回复清明呢?王阳明说,这就需要格物致知的功夫。

  所谓格,就是“使之正”的意思;所谓物,就是“事情”的意思。正如王阳明所说:

  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传习录》)

  所以“格物”的意思就是纠正那些不对的事情。

  你在日常中看见什么事情不正确,不符合自己的良知,就要去端正它。

  比如看见小偷偷钱包,你知道这是不对的,就要上前制止他。

  你发现自己对父母不够孝敬,感到这是不对的,就要诚心诚意地孝敬父母。这些就是格物。

  格物的过程,也是“存天理去人欲”的过程,久而久之你心中的物欲就被去除了,良知达到了极致的光明,这就是致知。

  合起来就叫做“格物致知”。

编辑:jrg
8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