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百家姓 > 黎氏从圳上迁湘,其它姓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丘等地名考

黎氏从圳上迁湘,其它姓氏族谱中的早禾渡圳上鹅颈大丘等地名考

2018年6月12日
文章来源: 

  

  我黎氏族于明洪武元年携人丁四十三口来湖南,于谱中《源流序》一节,载明我族出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

  然而,圳上在今之何地?

  

  湖南人丁,大半祖籍江西,自古称江西人为老俵。由于地理接近,湘北岳阳、常德、益阳、长沙一带,姓氏多自赣北南昌府、九江府越岭徙来。而湘中以南,则多自赣中徙来,其中十之八九出自吉安一府,而又以吉安所属泰和、庐陵、安福、吉水四县为最。

  

  湖南省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共有四次。

  第一次为五代十国之际的后唐同光二年(924年),移民多自吉安府徙来,迁入地多为湘中、湘东。

  第二次为宋熙宁五年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二县后,于元丰年间,政府组织移民,多自吉安府徙来,迁入地主要为湘中新化、安化、湘乡、邵阳等地。

  第三次为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政府组织八次大规模移民,即著名的“江西填湖广”。移民来自赣中、赣北、赣东各处,其中以吉安府为最,迁入地为湘中、湘南、湘北各县。

  第四次为清顺治至乾隆年间,为躲避填川,赣、闽、粤三省交界处客家人向临近之湘东、赣北、粤北、广西等处的自发迁徙,迁入湖南则以湘东平江、浏阳、醴陵、茶陵、炎陵、汝城、资兴等县为多。

  四次人口大徙入中,前三次,吉安府所属各县民众占据移民主力。而出自吉安府的又绝大多数在族谱中注明原籍地带有“圳上”一词。

  后唐同光年间迁入湖南之各族,几乎都来自吉安各县,且全部冠有“圳上”一名,如“吉安之圳上”、“吉水之圳上”、“泰和圳上”、“安福圳上”等,与我族居址比邻者有:

  岱水蒋氏,谱称蒋氏居湘乡,始于蜀汉司马琬公,五代之乱,迁徙靡定。后唐同光二年仲南公自江西吉安泰和之严庄圳上回归琬公故里湘乡曲靖,禄公始居新化大阳乡九都洪溪。三世明公居黛水。

  新化陈氏,始祖伯万公,原籍江西泰和县儒衡乡丰城里圳上早禾渡梅子坡,唐庄宗同光2年(924)任湖广招讨宣抚防御使,携子元和、亨和、利和及孙子多人由湖北沔阳经潭州湘乡至邵阳高平县太阳三都,驻军横阳寨(今西河镇鹅塘),卜居于此。

  涟源首兜冲李氏,始祖唐时德裕公,长子璋,居江西吉安府泰和圳上。后唐同光3年(925)子孙四十九人由吴入楚,同至善化榔梨,后徙各处。洪太,字元隆,卜居安化丰乐首兜冲。

  各族俱称徙自泰和圳上,然迁徙之由为何。另据宁乡《丁氏族谱》载迁徙原因: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值藩王李不遵约束,至江西,尽夺圳上一百八十里民舍,强占民田三十万顷。所有民众系数发派至湖南各州府县。言明后唐同光年间之江西泰和圳上移民缘由,实为唐末五季时,藩镇割据,相互争扰,强占民田,民众集中发派至湖南。

  

  另外宁乡《蔡氏族谱》亦载明:宁乡蔡氏始祖剑公,唐僖宗时以军功官授左散骑常侍,子昭公,唐文宗太和时自河南汝宁府蔡州上蔡县徙居江西瑞州府高安县宣德里昌村。昭公重孙郢,仕唐庄宗检校尚书兼管江西诸镇,同光2年(924)奉旨领洪都三百余户来湖南潭州垦荒,挈家百余口渡湘江之北至益阳南乡千石村营里。此载亦与涟源首兜冲李氏家族四十九人同来湘省之记载佐证,后唐同光年间之移民迁徙,是政府组织,并各族皆举族同迁。

  似此,可以看出圳上其实为赣中吉泰盆地中一处沃野平畴,地广百里,似界泰和、庐陵(今吉安县)、吉水、安福数县,田地膏腴,适于耕种,历来为赣中人烟密集之所。而湘省各族族谱中记载之原籍泰和县早禾渡、早禾市、早禾里、水北保、千秋乡、梅子坡、梅子湾、梅陂、鹅颈大丘、鹅公大丘、鹅掌大丘、圳上、墈上、潼江湾、信实乡等等地名应俱在圳上之内或圳上周围。

  自后唐同光年移民后,宋熙宁元丰间与明朝初年两次政府组织的移民,以及历史各个时期的自发移民,其来源于江西吉安一府尤以泰和县者,徙来湘省,为与先到者攀老乡,求庇护,莫不皆遵前法,列籍泰和县早禾渡圳上,并相沿成习。而徙自赣北南昌、筠州、江州等郡者,各列明出处,而无此结棚合众现象。下依《湖南氏族源流》一书载各族来由,列举与我族比邻之新化、安化、邵阳三县各巨族说明此独特现象。

  

  刘氏,《源流》一书载:新化县八族,皆出吉安府,出泰和者七,注明出泰和圳上者四;安化县十一族,出吉安府者六,出泰和县者五,注明出泰和县圳上者四;邵阳县二十八族,出吉安府者十八,出泰和县者十,注明出泰和圳上者四。

  李氏,《源流》一书载:新化县十五族,出吉安府者七,出泰和县者七,注明出泰和县圳上者三;安化县八族,出吉安府者二,出泰和县者二,注明出泰和县圳上者二;邵阳县十六族,出吉安府者十一,出泰和县者六,注明出泰和县圳上者三。

  陈氏,《源流》一书载:新化县三族,其中二族同源,出泰和县圳上;安化县零;邵阳县六族,其中五族同源,出泰和圳上。

  罗氏,《源流》一书载:新化县八族,出吉安府者四,出泰和县者三族,注明出泰和县圳上者一;邵阳县十四族,出吉安府者八,出泰和县者一,注明出泰和县圳上者一。

  似此,源出泰和县各族,其谱载详明多出自泰和县圳上。再列诸我族所居原新化县太阳乡第九都,今新邵县坪上镇内各氏族为例。

  

  我镇有姓氏三十余,其中,大族若:

  张氏,其先通义公,宋熙宁年间自泰和圳上徙居新化麻溪。

  谢氏,坪上谢氏其先惟兴公,宋末自泰和县千秋乡梅子坡圳上徙居湘邵两界处紫云山天下冲。其五世孙应文公得子贵一郎昆仲九人于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徙居梅城坪上。双石谢氏属新化六甫户谢氏,其先自泰和千秋乡圳上于宋淳熙间徙居新化。

  刘氏,水竹、大中、沙坪、明星、黄陂、百一等村刘氏,其先翊圣公,元时由泰和县圳上徙居安化蓝田(今涟源市区)。东岭、草里坪、小河、陡山冲等村刘氏属湘中巨族“三文五吉”刘氏,其先玉盛公,原籍江西泰和县圳上,官邵州刺史,解组后居新化茅坪(今坪上镇茅坪垄)。

  李氏,坪上镇内长塘、磨石、三长等村李氏俱属于新化五户李氏,其先仲章公于宋初自泰和县圳上谷村徙居安化丰乐乡首兜冲(今涟源桥头河),旋迁新化。

  周氏,筱溪周氏其先监卿公,宋元丰间自江西泰和县圳上,宦游楚南,其子子美、子安居新化筱溪。

  萧氏,老山、石泉、黄佩、青龙、长城等村萧氏,其先汉三郎,宋时兄弟九人自原籍江西泰和县梅子坡圳上徙居湘乡荻田,汉三郎居今坪上老山村老屋场。

  蒋氏,岱水蒋氏,其先仲南公,后唐同光二年仲南公自江西吉安泰和之严庄圳上回归琬公故里湘乡曲靖,禄公始居新化大阳乡九都洪溪。三世明公居黛水。

  龚氏,百宁龚氏,其先宗瑞公,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早禾渡金峰庙王圳上,元至正间任湖广副使,任满留家武昌安居。生八子,三子子富、四子子贵于元末明初徙居新化。

  颜氏,筱溪颜氏,其先潜公,宋景炎间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梅子坡圳上设教于湖南梅城,卜居筱溪。

  陈氏,茅坪陈氏属新化鹅塘陈氏,其先伯万公,原籍江西泰和县儒衡乡丰城里圳上早禾渡梅子坡,唐庄宗同光二年(924)任湖广招讨宣抚防御使,携子元和、亨和、利和及孙子多人由湖北沔阳经潭州湘乡至邵阳高平县太阳三都,驻军横阳寨(今西河镇鹅塘),卜居于此。

  苏氏,新开苏氏与邻近冷水江市之岩口苏氏同属一族,其谱载,得常公,宋元丰年间自江西泰和圳上千秋乡水柏保梅子湾迁新化。

  石氏,时荣桥石氏,其先万镒公,与兄长万金、万富自江西泰和县水伯堡圳上徙居新化。

  

  上举十二姓俱为坪上镇境内大姓,人丁皆在千人以上,总数超过坪上镇总人口百分之六十。另如炉滩余氏、罗桥罗氏、岱水罗氏、峡山桥禹氏、峡山桥彭氏等氏族亦出自江西泰和县。然观乎各族之迁徙时代,注明出处为江西泰和圳上之氏族,一般迁徙之年早于明洪武初年。明洪武以后徙来各族,其谱载原籍、迁徙缘由、迁徙年代较之前者更为明确,可信度更高,且少见有出自泰和圳上者。究其缘由,我省境内各族始修族谱之风自明中叶肇端,至清道咸间,各族俱已完成家乘始编。是故,徙来之时距创修族谱之时愈短,家族记忆愈明确,原籍居址记载亦愈明了。如:

  晏氏,三溪桥晏氏出于新化城南井头街晏氏,其先于明正德三年自江西临江府新余县城隍庙后北门茶陵管第二甲三厢坊徙居新化城南井头街。

  欧阳氏,三溪桥欧阳氏出于新化梅山万九公系欧阳氏,其先勋公明时由江西吉水县六十二都宦游至湘,任新化县令,卜居梅城。

  邹氏,罗桥邹氏出于冷水江当正邹氏,其先育文公,明正德元年自江西吉安徙居新化太阳乡当正村。

  徐氏,三溪桥、竹塝徐家冲、虎寨徐家坳徐氏,出于新化城东郭徐氏,其先孔泰公,江西南昌人,明洪武十六年徙居长沙,继迁宝庆梅城老鸦田,又移县城东郭。

  凡此种种,明洪武以后徙来本邑者,绝少圳上人士,何也?斗胆猜测,明洪武前徙来氏族,徙来之时远,凡徙自江西泰和县,有对原籍记忆不明者,皆法后唐同光二年之徙来者,冠以泰和县早禾渡圳上为原籍。此外,本邑宋熙宁五年章惇开梅山置新化、安化二县以前,历为古梅山蛮地,我镇境内尚存为制蛮而设之梅寨、山口关、水竹砦等地名,置县后徭蛮被同化,多效法汉人修谱,且与先期徙入本地之汉人一样皆冠以泰和县早禾渡圳上为原籍。另有氏族莫知其所出,修谱时与附近同姓联宗,冠以泰和县早禾渡圳上为原籍。此可自分析前述各族谱载进行分析:

  

  似龚氏,谱明载其先宗瑞公宦居武昌,八子自武昌徙来,然仍冠以原籍江西泰和县早禾渡圳上,似有与先期进入湘省之移民攀老乡之嫌。

  又似苏氏,谱载徙自江西泰和圳上,其先得常公,为苏轼之孙,然其纪年却大过其祖苏轼,世间岂有孙大过祖之理?民国年间,乡贤《大公报》主编李抱一,与苏氏本族贤士,同盟会会员苏鹏(字幼申)经过详细考证,得出原新化境内苏氏,今冷水江岩口苏氏(我镇新开苏氏为其分支)为古梅山蛮苏氏裔,得常公即为开梅山置县,纳土称臣之梅王苏甘,李抱一公并作序于民国版苏氏族谱。

  又似张氏,谱载其先通义公徙自江西泰和圳上。然其迁徙年代一说为宋初建隆年间,一说为宋熙宁年间,此为其疑一。其首迁之地麻溪附近以及本镇内仍为张氏通义公裔聚居之所。与我镇毗邻之冷水江金竹山乡阳源村张氏,有数百人沿袭一种古老的本地宗教——梅山教,是原新化县境内第一大梅山教坛口,每年年末,乡人杀年猪祭祀祖先之时,阳源村每天早晚吹牛角出门,背菩萨归屋,到处行香火者络绎不绝。其谱载自徙入本邑后,即有从事巫业者。梅山教习惯,学道出师者俱有奏名,奏名与其人之派名、字、号等一同登记入谱。张氏谱载中,宋初之人即有奏名,其香火绵延不绝达千年之久。同时,已证实为梅山蛮裔之岩口苏氏亦有从事巫教之岩口坛,阳源坛与岩口坛并称本地两大古坛,或张氏本与苏氏同为本地土著?此其疑二。

  又似邵阳墨溪陈氏,属于新化鹅塘陈氏支系。邵阳墨溪,今地属涟源市三甲乡墨溪垄,其地北三里,今涟源市三甲乡马埠桥即为原新化、安化、邵阳三县交界处。本人姨父即属于墨溪陈氏,且他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化陈氏族谱墨溪支主修人员。据他明言,邵阳墨溪陈氏,其先一兴公,明时人,不知其原籍,亦不知徙入年代,为联宗计,暂挂靠在新化鹅塘陈氏伯万公之后,历次修谱,虽与新化鹅塘陈氏合修,然不与其混,单独做谱箱,不计入新化鹅塘陈氏七十三户之列。由此知,其先亦非出自泰和圳上。

  早禾渡圳上之名肇端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之移民潮,然其地今何在?

  早禾渡一名,于乾隆十八年《泰和县志》卷三《舆地》章,《津梁》节载:“早禾渡,在早禾市,宋淳熙间胡笺建桥,明洪武初乐大成设上下二渡。”“早禾市,在县西五十里,其地宜于早禾,故名。”今地隶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禾市镇,今当地人仍称早禾渡、早禾市,傍赣江支流牛吼河设市达千年之久。

  圳上一名,综前所述,可视为赣中吉泰盆地中一处沃野平畴,地广百里,似界泰和、庐陵(今吉安县)、吉水、安福数县。今查乾隆十八年《泰和县志》与光绪元年《吉安府志》均无圳上之记录。圳上,湘省中有族谱亦称为墈上。圳,田边水沟也;墈,高陡的堤岸、山崖也。圳、墈二字,湘省方言常连读,做圳墈,亦做圳坑、圳坎、圳沟,其意为临坎之水沟。圳,一般做灌田之用,从河流溪沟做陂坝,引水为沟,可称圳;田间斗渠、毛渠,亦可称圳;水库灌渠也称圳。圳上、墈上或互为音转。查今江西吉安地图,称圳上者之村落有安福县竹江乡圳上村,吉安县万福镇圳上村,称墈上者有泰和县苏溪镇墈上。三地以吉安市为中心,吉安县万福镇圳上村居其北,安福县圳上村居其西,泰和县墈上自然村居其南,都居赣江之西,且吉安县圳上村界吉泰盆地北缘,泰和县墈上界吉泰盆地南缘,三处地处平畴沃野中。自吉安县万福镇圳上村至泰和县墈上直线距离八十公里,正好暗合宁乡《丁氏族谱》载之“圳上一百八十里”之数。因此,可以将整个吉泰盆地内之庐陵(今吉安县)、泰和、安福、吉水四县赣江西岸地俱视为“圳上”范围。而徙居湖南之各圳上姓氏,尤以泰和县为著,因此,可将泰和县墈上所在之泰和县苏溪镇、马市镇范围内之蜀水左岸田垄视为泰和县圳上之地。此地处蜀水下游之冲积平畴,蜀水自万安、泰和两县交界处冲出大山后,折向东北,在今泰和县苏溪、马市二镇至赣江间形成了一处西南向东北走向之长约十八公里、宽约三公里的沃野平畴。此证亦可从分析湘省各族谱中记载之泰和圳上其他地名得出。

  分析坪上谢氏原籍“泰和县千秋乡梅子坡圳上”中千秋乡、梅子坡两地名亦可佐证上述泰和圳上之推断。

  乾隆十八年《泰和县志》载,泰和县分六乡,仁善、云亭、仙槎三乡居泰和县赣江以东,高行、信实二乡居赣江以西,千秋乡居县南,地跨赣江两岸,六乡格局自唐时已定格局,其中仁义乡于唐时改称仁善乡。而今泰和县苏溪、马市二镇正是原千秋乡辖地。早禾渡则属于信实乡地。湘省部分谱载之高行乡则位于信实乡以西。

  

  梅子坡,部分族谱载为梅子村、梅子湾、梅陂等等,似均为梅陂之意转。而梅陂正好位于此泰和圳上,与墈上相去仅三公里之遥。1986年《泰和地名志》载:“梅陂在苏溪乡境内,蜀水河床中,以蜀水别名梅乌江得名……”蜀水河古称“禾蜀”,源出井冈山与湖南省交界处的江西坳,流经遂川、万安,在苏溪镇梅陂上首4公里处入泰和境,至马市镇的蜀口洲北流入赣江。以其出口处为一形似葵中蚕的大洲,葵中蚕古称蜀,因名蜀水,洲名为蜀口洲。又因蜀水从万安入泰和境处,有梅峰岭和乌龙潭,故在万安、泰和境内又称梅乌江。据清同治十三年《万安县志》记载:“宋明道二年(1033年),何嗣昌以寺丞知龙泉县事,县之禾蜀旧有梅陂,灌田二百余顷,岁久湮没。景祐初年(1034年),何嗣昌修复之。”旧梅陂在今坝址下游60米,用乱石柴草垒成,坝长220米,高约0.8米,灌田千余亩。据此可知,宋以前,此处即有梅陂。在农耕社会中,一个能灌溉千余亩良田的梅陂,一定是所有受其惠泽之百姓烙印在脑海中的永久记忆,因此,许多迁居湘省的姓氏族谱中出现梅子村、梅子湾、梅子坡、梅陂等字眼,就不难解释了。

  至于湘省各族谱中出现的鹅颈塘、鹅公大邱、鹅颈大邱、鹅掌大邱等,查今江西吉安地图,蜀水入赣江口处往南六公里,赣江东岸通津河入赣江口之河东有村称鹅颈头,今其地属万安县枧头镇。其隔赣江相望即为泰和县马市镇地界,村北与泰和县接界,均属古泰和县千秋乡地。鹅颈头村南有塘,似为古河道裁弯取直后形成的牛轭湖,牛轭湖围成的田块状似鹅颈,似为鹅颈大邱,而此牛轭湖则称之为鹅颈塘。此处之所以成为江西移民之记忆,大概是由于其地处通津河入赣江处,从万安和泰和东部徙出之移民多取道于此,登舟沿赣江而下,因其形独特,且引以为津渡名,故为移民所牢记。

  

  而早禾渡、早禾市之所以独受赣省移民青睐,被铭记于湘省诸多氏族谱牒之中,实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有莫大关系。早禾市地处吉泰盆地西缘,禾水支流牛吼河畔,其东为一片沃野平畴,其西逐渐进入罗霄山区。古时江西中部去往湖南各府县,必先经赣江行舟沿禾水进牛吼江后,至早禾市弃舟登岸,改为陆路,沿今天319国道行进路线,过宁冈、井冈山后,越罗霄山脉进入湖南酃县(今炎陵县)、茶陵县、攸县。因此,由吉安府进入湖南的前三次移民,都要经过早禾市的早禾渡,早禾市在历次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浪潮中所起之作用,恰似山西洪洞老槐树、江西饶州瓦屑坝、湖北麻城孝感乡等国内耳熟能详的移民聚集点。所有吉安府移民至此后,弃舟上岸,回望是难离的吉泰盆地故土,前行是逐行逐高的罗霄山脉和前途未卜的移民之路,此地在移民心中的记忆尤其深刻,此或是湘省众多族谱中列有早禾渡、早禾市名目之缘由。

  为此,早禾渡、圳上、鹅颈大邱、梅子坡实为我湘省内泰和县移民后裔心中之伊甸园,灵魂深处之故土,犹如今北方人心中的山西洪洞老槐树、四川人心中的麻城孝感乡、湖北人心中的瓦屑坝、贵州云南人心中的南京城,广府人心中的珠玑巷。

编辑:jrg
22 

今日关注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简述

1 16
《中华王氏大成总谱》是一部多卷本、大容量的全国王氏通谱,其分支总谱分为:《太原王氏总谱》,是从太子晋到太原王氏祖王威以下的支派总谱;《琅琊王氏总谱》,是从太子晋到琅琊王氏祖王元以下的支派总谱;《三槐王氏总谱》,是以王言为始祖,王祜为开基祖的三槐王氏的支派总谱;《开闽王氏总谱》,是以王潮、王审邽、王审知的开闽三王与王彦复为始祖的支派总谱;《和派王氏总谱》,是除太子晋子孙以外的其他王氏总谱;《寻源王氏... [ 阅读全文 ]
16 

湛江雷阳谢氏宗亲祭祖: 朝拜晋太傅谢安之母圣地

1 27
谢氏陵园座落在湛江市太平镇白鸽山,始建于晋代(距今1570多年),内有谢安的母亲庄太君、其曾孙来雷开基的第一始祖谢琨公以及其夫人陈氏的陵墓 [ 阅读全文 ]
27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0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

0 11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 [ 阅读全文 ]
11 

基督教的祈祷

0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京口王氏家谱被美国哥大收藏

0 1
主王心托人从美国影印回了失传多年的《京口王氏家乘》。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棒棰岛”海参获得NSFA级海参认证

0 3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全球公共安全和健康组织NSFInternational发来的贺信,获得该组织颁发的首个A级海参认证。 [ 阅读全文 ]
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0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贵州福泉市:世界现存最大的银杏树才800多岁

0 17
贵州福泉市黄丝村李家湾,一棵银杏树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粗壮的一株银杏树。 [ 阅读全文 ]
17 

扬州的夏氏祠堂内供奉着徐达牌位

0 1
扬州夏氏的始祖为夏机公,元末为朱元璋手下大将,后因战功封于祁沙(今广陵区头桥镇)。 [ 阅读全文 ]
1 

“嵇”姓起源引起争议 认为“嵇氏之先本姓奚”

0 3
嵇姓源自会稽奚姓,到了嵇康的父亲也就是嵇昭公这一代,因为避祸迁至谯郡。 [ 阅读全文 ]
3 

烟台老房子:揭开烟台山上“德国领事馆”的神秘面纱

0 2
据《山东省志·外事志》《芝罘区志》记载,“德国领事馆于1890年将馆址迁至烟台西领事路9号(烟台山西路15号)。 [ 阅读全文 ]
2 

寒衣节:让文明祭祀 成为行动自觉

0 4
祭奠先人,缅怀故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更是表达感恩之心、寄托心中哀思的一种方式,本身值得发扬和光大。不过,若在祭祀时仍沿用燃烧纸钱等陈规陋俗,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极易引发火灾,危及城市安全。因此,越是到祭祀的节点,越要倡导文明祭祀,破旧俗,倡新风。 [ 阅读全文 ]
4 

寒衣节故事: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

0 15
传说,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的习俗,是由蔡伦的哥哥蔡莫首创的。 [ 阅读全文 ]
15 

移风易俗!“寒衣节”倡导八种文明祭祀方式

0 2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寒衣节”,往年市民在祭扫时所焚烧的香蜡、纸钱等极易引起火灾,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现在不少市民都选择了以下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方式来祭奠先人。 [ 阅读全文 ]
2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0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烟台六连冠:2020全国文明城市评选

0 20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烟台六连冠。 [ 阅读全文 ]
20 

寺院的山门为何也叫三门

0 26
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的意思。 [ 阅读全文 ]
26 

万家灯火

2020-11-10
浏览:17 评论:0 收藏:0
2020-10-21
浏览:70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93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10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6
浏览:37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