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族资讯 > 生活在英那河畔的舒穆录氏

生活在英那河畔的舒穆录氏

2017年8月21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庄河吴炉境内,流淌着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英那河。它发源于岫岩县龙潭乡鹿圈山的石罅中,流经塔岭、大营、吴炉、黑岛四镇,最后注入黄海。英那河在流经吴炉小孤山境内时,因平顶山和大砬子山的阻挡,形成一个大“S”形。经过无数次河水泛滥、冲刷,河道两岸被冲积成大片平原和沙洲,土质肥沃,物产丰饶,非常适合人类在此定居。据考古发现,英那河南岸的平顶山上,挖掘出距今3500年、青铜时代的人居遗址。最早记载英那河的志书,是明嘉庆十六年(1537)修的《辽东志》,里面称它为“鹰纳河”。

  清军入关后,清政府先后几次拔兵驻守辽东,英那河流域就成为满族八旗理想的驻防之地。清咸丰年间编纂的《岫岩志略》记载:“瀛纳河,城南一百五十里,设守汛骑兵五名”。说明清中后期,英那河地理位置依然很重要。如今在吴炉境内还遗留许多满族八旗驻防的痕迹,如地名称巴尔虎、孙营、徐营、鄂营等;居住的满族姓氏有白姓、徐姓、鄂姓、赵姓、孙姓等等。这些满族后裔在英那河下游聚族而居,除了保留满族人的生活习性外,也与当地汉族文化相融合,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称之为英那河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孙堡孙氏老姓舒穆录一族。

  舒穆录氏

  英那河舒穆录一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孙堡(过去叫上达堡子)和大堡这两个自然屯。根据多隆阿留下的《舒穆录氏老谱书》中记载:他们满姓称舒穆录氏,属满洲正白旗,祖居吉林珲春,与大学士徐元梦是同宗。祖上曾随努尔哈赤起兵,入关后,不知何因,致使“家业寒微”,后人遂依附徐元梦族人莽海。据孙氏后人孙庆先考证,其始祖为清开国元勋杨古利,其八代祖“因事获咎,被出旗籍没”,老谱书中怕影响后嗣进取,故不传其名。许多记载八代祖的重要事情,也语焉不详。现在能查到其始祖为杨古利的最早史料,是张绣江在《例封文林郎乙酉科拔贡生多公墓志铭》一文里,记载多隆阿“始祖杨古利,追封武勋王,世袭一等功”。张绣江与多隆阿为同窗好友,多少能了解到一些舒穆录氏家族的老事。希后学者能发现更多史料,加以佐证。

  康熙26年(1686),清政府平定了云南吴三桂叛乱,于次年(1687)开始调拨兵丁驻守各省,有的被派回到辽东,驻守老家。舒穆录祖先麻穆嘉,因“平素好博,阴思避债”,就以领催(八旗下级军官,掌登记档册、支领官兵俸饷)资历,调到岫岩。其余族中弟兄,有“因京师人烟稠密,衣食路狭”,或“以兵身私逃”,皆投奔他而来,并借其名入八旗册,这支舒穆录氏遂在岫岩境内,繁衍生息起来。

  舒穆录氏一族初来辽东时,岫岩城初建,地广人稀,他们先在岫岩城附近迁移三次,居住了十几年,后迁入现今的庄河地界。谱书记载:“后人移居沙河北木城里,木城者,以其时林树丛杂,植木四面以为墙壁,兼御虎狼,故曰木城。居十有二年,皆以射猎为生。后因水患,遂移居北山下,今名白旗,是为旧业。”据后人考证,“沙河”应属青堆北核房沙包附近湖里河,而“白旗”就是今高岭新华一带。从这段珍贵的史料中,能反映出300多年前庄河境内的自然环境原貌。后人居住在新华前面的大荒甸里自建围城,住了12年以后,就又搬到现在的新华、白屯一带依水而居。后来人丁滋繁,就又分出几份,“各占一隅,开辟草莱”,其中有一支就迁到英那河畔孙堡居住。

  最早来孙堡开荒耕种的人叫义明,乳名赵色。他扎着一条又粗又长的发辫,乡邻都叫他“大辫子”,满语叫“孙撮活”或舒穆禄氏,又称“孙拉妈”(珊瑚的意思)。当时正是满汉文化相互融合之际,满人也学起汉姓。义明的后代就以孙为姓,代替了原满姓舒穆录氏,并且也学汉人排辈范字:祖宗格明远,德舒葆荣昌;庆广继世永,仁义守忠长。

  除了耕种、渔猎外,义明很注重子孙学业的培养,送后辈去岫岩城官学学习。六七十年间,家族里就涌现出好几位有才学的子弟。

  义明三子名三达色,于乾隆初年考取了庠生,是庄河境内已知考取庠生最早的人。其最早修订舒穆录氏老谱书,关于舒穆录氏一族的许多旧事,也多赖其笔记记载。多隆阿修老谱书记载其“为人严而不刻,直而有文,好诗书重礼让,训诲子弟,孜孜不倦,后世书香绵长,实基于此”。舒穆录氏一族的文脉,就是从三达色开始的。三达色孙子德顺,历任盛京镶白旗佐领(《岫岩志略》记载:盛京将军衙门佐领),例赠(《岫岩志略》记载:授)昭武大夫(乾隆年间,武职封赠的正四品官衔),谱书记载其“为人度量宽宏,深谋善断,居官二十余年,谨慎清廉,忠诚尽职,好奖人才,谆谆教诲久而不倦。位虽不甚崇高,而有古名臣风”。德顺的老宅为二进院,门前曾悬一方匾,写有“都尉府”三字。三达色儿子德兴做过领催,英保的儿子德明、德通考取庠生,德亮考取嘉庆癸酉科拔贡;重孙子舒通安为国子监太学生,舒恒安考取岁贡生,多隆阿考取道光乙酉科拔贡;一直到第四代葆谦、葆元考取岁贡生;多隆阿儿子裕深附贡生,承袭云骑尉,岫岩城守尉;恒福考取恩贡生,恒龄考取咸丰辛亥举人,葆临考取咸丰壬子科举人。一门两举人,这在以科举取士的封建社会,舒穆录氏一族的功名和才学,在当时岫岩境内均达到了别的满族家族无法企及的程度。至于封典,《岫岩志略》记载舒穆录氏一族的人有:“德顺,将军衙门佐领,诰封昭武大夫(乾隆年间,武职封赠的正四品官衔);舒通安盛京工部笔帖式(掌管翻译满汉章奏文书或低级文官),貤封文林郎;达精阿,骁骑校,貤封武略骑尉;多荣安,盛京工部笔帖式,貤封承德郎;葆绅,盛京工部笔帖式,貤封文林郎。

  辽东学士多隆阿

  多隆阿,一名廷鼐,字任之,又字文希,号雯溪。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其父名德普,敕例赠文林郎,其母为沙里图李氏女。多隆阿是英那河舒穆录氏一族最翘楚人物,也是清中期东北满族文化历史上涌现出的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和经学大师。

  《岫岩志略》记载其“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殚心考据之学,天文数术、星经地志,凡百家言,无不备览。弱冠补博士弟子员,屡试优等,食饩。”多隆阿从小就很聪慧,天性好学,博览群书,而且读书过目不忘。从其《易原》序文可知,多隆阿16岁以前是在孙堡家中跟叔叔、兄弟们学习;16至19岁这段时间是在辽阳读书;19岁又到沈阳书院求学,20岁时就补为县学员,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等,并且还领到官粮助学;32岁那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了道光乙酉科(1825)拔贡。后来又参加了乡试考试,没中,决意放弃仕途,潜心于著述和讲学,过着“吟咏自娱”的书生生活。

  多阿隆故居,旧房已拆除此屋为重建

  多隆阿生得身材魁梧,眉清目炯,对待双亲至孝。“亲逝世庐墓三年”。遇到好友来,能豪饮不醉。治学之余,喜欢到英那河边静坐或垂钓。居家时,生活简朴,春秋都穿着家中纺织的紫色茧绸夹袄,吃的是盐水煮白菜,可是嗜书如命。孙堡老宅有三间书房,名为“慧珠阁”,藏书近万卷。据其五世孙孙庆先回忆,家中曾藏有《全唐诗》《昭明文选》《东华录》《十三经》等大部头书。为了付买书钱,不惜卖掉家里耕田198亩,家中生活都受到影响。其同时代庄河诗人许文运曾在《赠明经孙雯溪》一诗中写道:“曾向沈阳一面逢,知君磊落出凡踪。好书不惜挥金买,爱树常教绕屋封。性纵云山人是鹤,文翻江海笔犹龙。何时得宿高贤榻,话到寒山报晓钟。”

  多隆阿曾在孙堡西面娘娘宫盖了6间简陋书房,教授本族子弟课业。冬季,英那河结冰,多隆阿就踩着冰面,一步一滑地去授课。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本家两个侄子恒龄和葆临先后考中举人。得意弟子恒庆更是才华出众,多隆阿期望于他能显耀本族,就在娘娘宫附近修建文昌阁和魁星楼。不意恒庆英年早逝,给多隆阿很大的打击,遂放弃了修建魁星楼。他在悼念恒庆的诗里写道:“客至传凶信,心惊传复疑。有才多不寿,此理总难知。”

  多隆阿“性清介,不趋荣势”,一生大半时间都在外地讲学和著书立说。与人交往,也多以学问相尚。平生与其交好的朋友不多,然皆一时名士。32岁以后多隆阿曾在沈阳萃升书院讲学,结识一大批学者。有盛京官学助教缪立孙(字兰皋)、辽阳学者张玉纶(字绣江)、南京的符象芝等。他们以书院为依托,组织成一个规模很大的学术团体。专治经学,不屑帖括(科举应试文章)。他们彼此唱和,切磋交流,互为标榜,促进自身的学问增长,也无形中影响了他们兴趣和学术思想。这些人都有作品问世,而多隆阿正是在这个学术团体中获得了从事经学研究的基本条件,为自己以后的学术成果准备了大量资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隆阿在萃升书院结识了南京藏书家符象芝(符象芝是后秦苻坚的嫡孙),后来在符象芝引荐下,曾到南京的金山书院讲学。俩人在符府上览书谈艺,符象芝赠送自己手书对联给多隆阿,多氏也写诗相赠。他在《柬符象芝》诗中写道“不藏泉货只藏书,满架牙签啸一庐。择友从宽规我傲,评诗近刻笑人疏。西窗怀旧春归后,东阁愁新月上初。同辈莫将乡愿比,四时气备有谁知。”另一首写:“沧桑迁变此情长,一纸传书又沈阳。只赖宾鸿通信息,生憎客燕语温凉。小桃花发明书幌,老树荫浓护讲堂。莫谓交情宜水淡,醇醪饮后想周郎。”可见俩个人情谊至深。

  多隆阿与辽阳张绣江之间本属亦师亦友关系,但俩人一相识,就有相见恨晚之感。在求教学问之余,友情也日笃。多隆阿在《赠及门张绣江》诗中写道:“春归窗外草萋萋,得友如君见恨迟。太学早驰元伯誉,盛唐争诵曲江诗。此才岂合终沦落,有命从来任自为。分寸光阴须爱惜,槐花弹指屋檐垂。”对张绣江的才学加以肯定,并勉励其珍惜时间,多做学问。而张绣江更是对多隆阿怀有崇敬之情,他在《梦月轩诗抄》中《己卯冬雪怀人·多雯溪》中写道:“题注:多隆阿满洲舒穆录氏,才气无双,不屑作三代下人物,其不合于流俗有以也。独与予一见莫逆,尝谓人曰:满眼悠悠不堪酬对,其能使多某诚服者,惟张绣江一人耳。记从见面两心倾,此谊真堪托死生。不作寻常酬酢语,全敷心腹肾肠情。百年事业风盘鹘,一代才华浪跋鲸。怀抱不殊忘誓约,笑他车笠强要盟。”两人惺惺相惜之情,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民国《辽阳县志》上记载:道光9年(1829),宣宗(道光帝)东巡,张绣江呈上自己所作的诗文,得到道光帝的赏赐,赠袍褂各一袭。据多隆阿后人孙庆先说,当时多隆阿在莲宗寺书院当山长,道光帝临幸书院,蒙赐御书“辽东二士”立匾。“二士”就是指多隆阿和张绣江。当时盛京才俊众多,道光帝只给他二人赐匾,其他人必会有想法。况且《辽阳县志》上也没有记载赐匾一事。因此,赐匾一事,还需进一步查找史料来印证。联系二人博才多学,著作等身,称他俩为“嘉道名家,辽东学士”,还是准确的。

  多隆阿考取拔贡时,与其同榜第四名何维墀(字晓枫,金州人)相识。也许俩人都是辽南人,话语投机,遂结为莫逆。但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相识,会酿成日后同年同月死的惨剧,更铸成了一曲千古忠义之歌。

  当时北京人所绘多隆阿儿子裕深画像

  何维墀非常推崇多隆阿的才学,考取拔贡第二年(1826),就当上了礼部郎,邀请多隆阿到北京府上做幕僚兼教孩子。这是多隆阿第一次协助朋友并圆满完成委托,得到何维墀的信任。道光28年(1848),何维墀出任山西平阳府(临汾)知府,再次聘请多隆阿过去做幕僚,兼任平阳书院山长,教授生童。这时的多隆阿已经55岁了,正在家里研究青鸟之术(堪舆学),并在岫岩洼子塘夏石屏夏老爷管辖处择一块佳地,欲把先祖坟迁过去。对于何维墀的邀约,开始他并不想去,无奈在对方再三恳求催促下,恭敬不如从命。在动身前,匆忙迁移了祖坟。

  多隆阿刚到平阳书院,来就读的生童寥寥无几,一年后,书院座无虚席。诸生在其教诲下,学识大增。经他批审的前二十名考卷,院试均被录取。当地人对他的学识,由衷敬佩。一个叫哈芬的山西巡抚,手中积案80多件,束手无策,就委托何维墀帮其裁断。何也感到为难,就全权交给多隆阿来处理。多隆阿把双方卷宗一一复查,不到10天时间,就把案子都结了,原被告双方均满意。何维墀感叹:过去自以为很了解他,现在看来还差得远。

  咸丰3年(1853),多隆阿来平阳已5年。适逢捻军起义,其中有一支窜入山西境内。是年秋,在清军胜宫保的追击下,这支捻军拟奔太原,不意在向导的带领下误至平阳。平阳城内守军前些日子被调到南京一带协剿,正值城内空虚。捻军四下放火,攻进城内。在危急关头,何维墀对多隆阿说,你只是我请来的老师,我派人护送你出城,我要与平阳城共存亡。多隆阿听后笑着说,你说的是什么话!我俩本是同科拔贡,都有维护国家的责任。只闻听朋友有难务必帮忙,岂有临阵脱逃的道理。你能殉城,难道我就不能殉友!遂坚决留下,与何维墀共同商议抵御捻军之策。第二日捻军破城,巷战中何维墀以身殉职。捻军攻入署内,劝多隆阿归降,说你一介书生,没必要跟着送命,将来还有富贵可享。多隆阿断然拒绝,厉声相骂:读书人绝不会做贼,做贼的均不得好死,何谈什么富贵!后被捻军用矛刺死。捻军首领被多隆阿的忠义所打动,没有毁其尸,让人用毛毡裹起,放到僻静之处。捻军在平阳城内烧杀抢掠3天后,方才撤退出去。

  多隆阿同何维墀殉职后,两人遗体分别装棺收殓。山西文士送一幅挽联,上联“先生一生酬知己”,贴于多隆阿棺首,下联“太守千秋有故人”,贴于何的棺首。次年4月,多隆阿灵柩被运回孙堡,棺材打开后,面目如生,令人称奇。多隆阿被葬在小孤山北卧鹿山下王学后南坡,好友张绣江为其作《例封文林郎乙酉科拔贡生多公墓志铭》。赞誉他“岫岩之精,瀛那之灵,苞含符吐,毓此奇英。渊涵九德,沉潜六籍,人许麟龙,品推圭璧。”可为他一生的注脚。

  多隆阿殉职后,例赠文林,追封世袭云骑尉。其子裕深,子午平,附贡生,承袭云骑尉,署岫岩城守尉。“其学问沉厚,博通诸家。”书法工欧,曾留有所书诗经一部半,在十年动乱中散失。多年前曾收集到其画像照片一帧:天朗气清之日,英那河畔冰释花开,惠风吹着杨柳,裕深身穿青衫,手摇折扇坐在其家庭院。神定气闲,眉清目朗,恍若多公再世。

  多隆阿有一女,名大甲。“博通诸家学问,有主考衡鉴之才,族中乡试者之课业,阅即知中否不爽。通内径,治小儿之麻疹、天花有回天之功。”当时没有种痘医术,她却发明“引浆”之法,用已出处之浆移接于不出处,救治了许多孩子。并且还会画画,我怀疑上面裕深的画像就是出自起手,因为整幅作品流露出女性纤细气息。父殁后事母亲,终身未嫁。

  多隆阿生平著作

  多隆阿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嘉道年间,正是清代“乾嘉考据学”之余辉,受时代影响,他把自己毕生精力都用在做学问上。治学的领域相当广泛,考据义理,天文数学,星经地志,诗歌文赋,凡百家言,无所备览。他曾自撰家大门对联:天文地文人文三才毓秀应文运,大雅小雅豳雅四海升平赋雅诗。涵盖了其一生的学问。日本学者桥川时雄在其著作《满族文学兴废考》中写道:“嘉道咸同四朝,他们已进入萎靡的时代。其后除法式善的风雅掌故,多隆阿的考据,承龄的词,成亲王铁保的书法等数人之外,再提不出其他有成就的人来……”也对多隆阿的考据学予以肯定。

  现在已知多隆阿生前所作的著作有《易原》16卷、《毛诗多识》14卷、《慧珠阁诗抄》18卷、《舒穆录氏谱书》1册、《阳宅拾遗》4卷、《地理一隅》1卷、《文抄》4卷、《诗话》4卷。下面就多隆阿的著作,逐一做简要介绍。

  《易原》16卷,现收集在《辽海丛书》里。张绣江在所撰的墓志铭中称“《易原》共15卷、《易图说》1卷、《易蠡》15卷。”辽阳金毓黻认为16卷本是《易原》和《易图说》的合本,而《易蠡》是另一个稿本,上面涂抹太多,不易整理,就没收到《辽海丛书》里。从多隆阿所作的《又序》中可知,《易原》在多氏初辑时就是16卷。据多隆阿后人孙庆先所述,《易蠡》应该是《易原》早期的一个手抄本。

  从《易原》的序文中得知,《易原》是多隆阿34岁到44岁10年间,5次易稿才完成的一部有独到见解、学术价值颇高的易学著作。《易原》16卷中,前12卷是六十四卦的本经部分,后4卷是附录。《易原》对于义理和象数兼收并蓄,注重“传心”。对本经六十四卦的解说突出变化规律和各卦来源,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易经》有重要价值。据说多隆阿居家时,经常运用《易经》里的知识,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当地天气情况。例如有一年四月家乡久旱,乡邻们都到龙王庙祷告神灵,祈求降雨。多隆阿就告诉乡亲说,近期无雨,五月初三四可能降雨两个时辰。乡邻们半信半疑,届时果然天降大雨。乡亲们都誉他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人。

  《毛诗多识》14卷,其中12卷现收在《辽海丛书》《续四库全书》里。此书曾被张绣江后人误以为是张氏所著而刊行,清代嘉业堂也曾刊行过。从《毛诗多识》的序文中得知,此书也是多隆阿历10多年间不断修订完善写成的。从他在沈阳萃升书院开始动笔,一直到在平阳书院讲学前完成初稿本。在平阳期间结识清代语言文字学大家王筠,多隆阿誊抄一册请王筠订校。王筠读后觉得此书写得很好,就亲自到平阳劝多隆阿刻版刊行,别后又去信力劝,但多隆阿终以“未至精”为由,没有刊行。后来手稿散落,丢失两卷,甚为可惜。

  《毛诗多识》14卷是对《诗经》中的所有鸟兽草木名称,悉行考证诠释,并辨因地、因时的异名。书名“多识”义双关,一是说《诗》中所有动植物释者众多,也含有此为多氏所识之意。《毛诗多识》一书体现了多氏治经态度实事求是,义县金景芳在跋中写道:“不愧实事求是之作,治毛诗者不可不一读也”;二是援古证今与自己亲身目验相结合;三是把名物诠释与诗旨的探讨联系起来考察。此书开拓了《诗经》名物研究的新领域,对清代乾嘉学术在辽沈地区的传播与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慧珠阁诗抄》18卷,《辽海丛书》只辑1卷,现从《岫岩志略》、《庄河县志》(1933年)中辑录出1卷,共计近300首诗,其余散失无存。《慧珠阁诗抄》是多隆阿从1820年至1948年计29年间写成的诗集。从他仅存的诗中,既能读到清朝社会的缩影和辽南家乡风物和村居生活诗作,也能读到咏怀古今、参禅佛理的诗句。他写《复州十咏》之一:

  缕缕炊烟起陌头,随风缥缈上城楼。

  飞鸿渡岭云低就,触浪淘沙水急流。

  月映荒台千壑冷,霜催古木万峰秋。

  前生欠得长途债,又自驱车下复州。

  既写出复州城周围原始风貌,也记录自己常年在外,旅途奔波之劳。多隆阿兼有学者和诗人的双重身份,因而其诗有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的特点。用典随手拈来,词句新颖,境界开阔,可读来却又毫无凝滞之感,真达到了行云流水,如山泉沽沽而来的境地。有许多句子,可以当做名句来吟诵:如《客久》诗中“野草馋征马,山花媚路人”;《秋游》诗中“顽童寻熟果,野犬吠生人”;《人参》诗中 “每到四间夸异种,须从谷内养灵胎。大丹多是误人物,小草居然济世才”等。

  辽宁大学教授毕宝魁,在其《东北古代文学概览》里这样评价道:“多隆阿诗传世虽不多,但质量却很高,几乎篇篇可读,字字珠玑,表现出很高的文学才能。若存全集,足堪名家。”如他写《秋怀》:

  茫茫四望且高歌,如此秋光可奈何。

  亦解情长添挂念,那因才短便蹉跎。

  吟蛩避冷多偎砌,病叶将飞尚恋柯。

  寂寞山林天又晚,残霞如鞭上烟萝。

  无须画笔写秋山,鳞次云山四面环。

  入座偏宜岚气绿,映门更爱夕阳殷。

  欲鉴白水何嫌淡,极重黄花不讳悭。

  昼有尘缘宵有梦,问渠那日得清闲。

  襟怀恬淡欲无尘,挹取晴光别样新。

  好客清于千岁鹤,秋山雅似六朝人。

  环斋古木当屏幛,堆案残书作比邻。

  记得前峰松径下,春闲曾此坐花茵。

  一林黄叶系诗魂,缓步台阶踏绿痕。

  水降深秋犹泛藻,烟凝薄暮渐偎村。

  敢夸玉尺能量物,欲觅金环待报恩。

  萧瑟西风撩乱起,纷纷落叶打柴门。

  整体诗风稳健质朴,诗境清新浑融,内容也比较丰富。受多隆阿的影响,其后辈子弟也多有作诗,成绩也蔚为大观。除了恒龄、恒庆外,葆临、葆元、英奎、裕深、英桂等皆孚诗名,在英那河一带形成了文人气息浓厚的“英那诗派”,影响颇深。

  《舒穆录氏谱书》手抄本一册,现存庄河档案馆。这是目前唯一一本能见到多隆阿亲笔手书的著作。本谱书是在祖上三达色、德普二公修的老谱基础上,第三次修订,修于道光14年(1834)。谱书上每写到多隆阿父亲“德普”公二字时,不是少一字就是少一笔,明显是避其讳,由此判定此谱书必是多隆阿亲自书。此谱书对本支舒穆录氏由北京迁移到辽东来的的经过记载尤详,谱书前是家族世系表,对家族重要人物也辟有小传,特别是对女性姻亲关系,也记载详备,是目前庄河境内发现老谱书修订最好的一部,对当今欲思重修新家谱的人,有借鉴作用。

  《阳宅拾遗》四卷,现辽宁省图书馆藏有老版本,近年来在庄境又新发现二卷。由此可知,此书在多隆阿生前也已刊印。《岫岩志略》记载,“晚年喜谈青鸟术(堪舆学)”。《阳宅拾遗》应是多隆阿晚年所做的堪舆类书,多隆阿在研究《易经》的基础上,也深谙堪舆风水学。《阳宅拾遗》里面介绍家庭住宅风水好坏,以及怎样择宅,书中图文并茂。是了解多隆阿堪舆方面成就的一本书。

  《地理一隅》一卷,据多隆阿后人孙庆先介绍,此书也早已刊印,家中曾藏有枣木刻板,惜在文革期间毁坏。目前还没有发现一册存世。

  其余《文抄》四卷、《诗话》四卷都有手抄本,一直藏在多隆阿后人手中。可惜十年动乱手稿被抄,如今不知其下落。

  议学堂教习恒椿园

  恒龄,字淳元,号椿园。生于嘉庆21年(1816),殁于同治12年(1873)。也居住在小孤山孙堡。他是多隆阿堂侄和弟子,幼年兄弟三个都跟多隆阿学习,大哥恒庆最有才,惜英年早世,三弟恒孚年青时,就与他考中同榜庠生,乡人赠匾贺之曰“棣萼联芳”。恒孚后来一直在家“主持家事,无意进取。用度过俭,恪守清正”。而恒龄聪明好学,喜做诗文,也深得多隆阿喜欢。咸丰辛亥科(1851年)举人,升为升光禄寺署丞,不久又充为议学堂教习。在清大内(皇宫)教学22年,勤谨做事,不交外官。为人孝友忠信,廉洁公正。他与多隆阿的长子裕深、英奎,被誉为“瀛纳河文坛三支大纛”。

  在孙堡多隆阿老宅西面不远,就是恒龄的老宅。据恒龄后人孙广辉介绍,也是二进院,正房3间,有仪门,匾曾挂在正屋大门上。恒龄弟兄三人学习爱好,都跟祖父德兴有关,德兴原做过领催,对孙子管教严格。据说恒龄、恒孚第一次去应试,没考上,回家来,德兴手里掐着棒子在大门外不让进,在邻居的劝说下,才放进门来。第二次去应试,双双考中。

  巷子深处的恒龄旧居

  恒龄每年春节都从京城回家,一般都不声张,怕惊动地方官来叨扰。他坐着木制的轱辘小车,一路上颠沛流离,非常辛苦。有一年回家,正遇上鞍子山石嘴李秉衡的母亲老了,派人到孙堡去请恒龄做点祖官(旧时有钱家出大礼殡,需请当地有功名的人来点神主牌位)。在家等了很久,人也没请来,就问派出去的人在哪雇的轿子,家人说是在青堆子雇的,李秉衡生气地说,在青堆子雇的轿子都是蓝轿子,他能来么!赶快扎黄轿子去请。恒龄虽常年在宫里教书,也记挂辽南老家,曾拿出俸禄6000吊钱买地做为祖坟之用,雇人看守。

  恒龄去世时58岁。据说已定外放山西,赴任前突然暴卒。头天还在宫里教学,第二天学生去看他,他在就炕上去世了,症状像是患脑溢血。清廷把他灵柩送到山海关,家里派人去接回来。当时庄河有名望的人家都来孙堡吊唁赶礼,后人手里曾留着当时来赶礼的人情单,据说上面记着李秉衡家拿了200两银子来,南尖许瀚观家也拿来100两银子,可见恒龄在庄河的威望。

  恒龄也喜欢作诗,他的诗集《椿园诗集》四卷,手抄本未付梓,后来在土改时被毁,仅民国《庄河县志》载有59首。恒龄的诗受多隆阿影响最大,也擅写山水、咏史怀古等诗。他是“英那河诗派”除多隆阿之外成就最高的一位。

  恒龄长年做教习,奔波于京城和家乡之间,一路上经常遇到意想不到的风景和遭际,难免即兴抒怀。他写《渡浑河》诗:

  卷云喷雪势,波浪驶汪洋。

  灵派归沧海,澄源溯大荒。

  船冲群鹭起,风送一帆杨。

  渔父垂竿坐,应嗤渡客忙。

  不仅描写了150多年前浑河两岸壮观景象,也道出了自己旅途奔波的艰辛。他对家乡山水风光也多有描写,他写《黑岛春游》诗:

  三两渔人宅,家居近海湄。

  钓船长缆系,潮信小儿知。

  蜃蛤饶新味,鱼虾足晚炊。

  门前孤屿耸,还复采樵宜。

  沧海波千里,人家水四围。

  门前层浪涌,天外片帆归。

  茅店红旗荡,沙汀白鹭飞。

  得鱼堪换酒,渔夫畅心机。

  笔调清新,有田园诗的风味。而黑岛过去的风物历历在眼前。特别是哥哥恒庆(字丰五)的突然离世,对他打击最大。在哥哥去世8年以后,他满含沉郁之情写下了《秋叶忆兄丰五》长诗:

  茫茫百感一宵生,辗转绳床梦不成。愁对鹡鸰原上路,忍听鸿雁夜中声。

  西风飒飒掠窗纸,未免有情谁遣此。无数昏鸦绕树啼,思兄呜咽空流涕。

  埙箎递奏昔年时,出入不忍一日离。共侍庭帷修子职,同游绛帐奉良师。

  颖悟如兄真罕有,立身更能严操守。冰出于水青出蓝,关西夫子垂青久。

  穷经常恐负光阴,矻矻寒灯五夜深。万卷缥缃陈案右,一轮皓月照天心。

  兄尝怜我无才藻,屡次迷津指了了。期为陆氏屋东西,思比何家山大小。

  那知沉痼连年疾,赢卧寒床倍惘然。强咏人如寄句者,凄风苦雨逼窗前。

  咏罢向予嘱不止,敬事高堂奉菽水。寸草本拟报春晖,子职待补今已矣。

  妄教心苦费良工,衣钵未传恨莫穷。须趁青年勤努力,休将花落恕东风。

  强扶雕几慷慨起,死亦何悲生何喜。夭寿彭殇数不齐,人各有命宜如此。

  猿啼鹤唳助哀声,遗语凄凉不可听。膝下无儿天厄汝,惟将犹子嗣螟蛉。

  螟蛉幼小呱呱泣,抱向床前泪沾臆。往事从头诉尽悲,来生谋面尤难必。

  一日忽成千载遥,惠连那得不销魂。吟诗忍复歌常棣,洒酒徒然赋大招。

  梧桐落叶敲窗牗,箧里琴书尘生厚。屈指没年已八秋,家中近事应知否。

  椿萱依旧尚精神,绕膝含饴弄幼孙。夙昔螟蛉今解读,日从家塾课殷勤。

  我与季方攻经艺,书窗日夜勤砥砺。年来同得博青衿,聊慰吾兄期望意。

  呜呼吾兄造凤楼,富有文才众美收。百首遗诗空写愤,一生壮志未能酬。

  呜呼吾兄寿何促,弱冠年华忽就木。地下召才赴玉楼,墦间断塚悲草宿。

  呜呼吾兄赍恨终,二十二年一梦空。枉自哀弦歌薤露,徒将搔首问苍穹。

  九折回肠眠不得,深夜朦胧月无色。徘徊夜坐对孤灯,四壁虫声助叹息。

  从恒龄仅存的50多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真挚的情怀,亦极具地方史料价值,如果整部《椿园诗集》不散失,将会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

  “乾德昌”字号

  孙堡对面一河之隔就是大堡子,舒穆录氏一族最早分家过来定居的是德亮。德亮字惟正,号月峰,嘉庆癸酉科(1813)拔贡,是庄境内较早取得这一功名的人。他信风水,请人来家采房身(房地基),相中了大砬子山对面的月牙山,据说是“犀牛望月”,预示后人富贵,就把家从孙堡迁来,建房居住。

  德亮有学问,他根据《诗经》小雅《斯干》篇“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取家堂号为“式好堂”,寓意子孙和睦相处,家业兴旺。果然至其孙孙英三时,家业如日中天,成为英那河远近闻名的富户。

  孙英三不仅善于理财,治家有方,而且生活极节俭。据传有次去买地,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被大风刮掉,急忙回身去找。遇见一路人,说看到过一顶帽子,太破了,随脚给踢到路旁水沟里了。孙英三匆匆过去拣起,看夹层里自己藏的银票还在,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从其祖父德亮以来,式好堂的田地已增置约3万亩。在大堡建起了三进三出大院共五处,大院四周是用砖石砌成的高围墙,四角有护院的炮台,整个规模不亚于蓉花山长隆德庄园。每个院子的门窗上都雕梁画栋,刻着生动的吉祥图案。院子里有伙房、储藏室、药店、杂货铺。而“乾德昌”名字的来源主要是家里的这个杂货铺。因为家里人口众多,七世同居,六世同堂,共计二百来口人。不仅有大师傅,账房先生,也有使唤丫头,姑娘媳妇就更多了。吃饭时,家里都要敲钟。为了家里人使用东西方便,就在院里开办了这个“乾德昌”小卖店,专卖些灯油、针线之类的小物件,说是卖,其实来取东西的人几乎是白拿,而且村里其他人需要东西也过来拿,天长日久,大伙就“乾德昌”“乾德昌”地叫开了。

  乾德昌家地多,佃户也多。从德亮起,家里各地佃户连种七、八十年,最短三、五十年,从来没主动更动过佃户,很少调涨租价,歉收年还要免些租子。家里的药铺,村中穷人用药都可以来拿,更不用说经常供给些油、火柴、棺木等物品。清末庄河学堂成立时,乾德昌自己就捐500大洋,村中的大堡小学也是乾德昌拿钱修建的。因此,乾德昌在当地口碑比较好。

  恒龄的手迹

  乾德昌在各地的买卖也不少,经营各种物资,已知在青堆子镇就有商号乾元大、乾德厚、乾盛兴、乾德栈等。有人戏称,青堆半条街都是乾德昌家的。在庄河街有乾德当、德聚丰;岫岩有乾德春;凤城有乾德泉。据说凤城老窖的前身就是乾德泉烧出的烧锅酒。奉天、营口等各地都有乾字号的买卖。

  乾德昌家族在英那河畔兴盛了近半个世纪,直到清末西方资本的侵入,冲击了民族工商业,再加上后人吸食鸦片,不善经营家业,抵制日货等原因,家道逐渐衰落。据说孙英三病逝,各地商号经理前来吊唁,家里人多半都不认识。于是许多人见有机可乘,第二年就谎报买卖亏损,纷纷前来报红帐(亏损帐),被骗走、赖去的商号多处。到“九一八”事变时,乾德昌大部分商号均已关闭。

  解放后,乾德昌后人中又走出了两位有影响的人物。孙长生,字志超,1929年毕业于东北化学系,1949年前留学苏联,解放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部总工程师。孙长青,毕业于黄埔军校,任国民政府53军130师上校参谋主任。抗战胜利后赴越南做接受事务,后去台湾,定居台中。

  书画英才

  英那河上游在没修建水库之前,汤汤的河水日夜不断,流到平顶山、砬子山时,因山阻挡,河水在山脚下冲成一个个深潭,里面鱼虾成群,各种鸟类也在沙洲的丛林里栖息。英那河里最著名的秋生鱼,每当秋季来临时,成群结队,游动在石隙间,垂钓者只需往深潭里丢空钩,就能挂出一条条鱼来。春天,老古渟里的老鳖从深渟里爬上岸来,在雪白的沙滩上产卵。美丽富饶的英那河,赋予了舒穆录氏子弟灵秀之气,无论是写诗作文,学术研究,还是写字画画,吹拉弹唱,人才辈出。

  舒穆录氏一族开办的私塾也最早、最久,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更是庄境其他家族无法齐肩。就连在家坐的姑娘、媳妇们也一个个心灵手巧,绣花、剪纸、做面属相,样样皆会。听老人讲,以前舒穆录氏一族,不管男女老幼,都要读书,懂一些历史常识和典故。据说外来讲大鼓书和唱弟子书的,最怕到孙堡和大堡一带来。因为这里的人男女老少都有文化知识,一旦唱错了,就会被听出来,受到大家的训斥。

  从多隆阿留下的老家谱手抄本上,能看到他写得一手古雅小楷,显示其过硬的楷书功底。他所教弟子葆临、恒龄、恒孚、葆恒等,均写得一手好字。直到民国时期,“铁梅学士”孙同九的出现,舒穆录氏家族才真正迎来了一位书画名家。《庄河记忆》曾专门发表过同九的文章,这里只做简单介绍。

  孙同九原名孙世昌,号“铁梅学士”。祖父葆临,讳镜堂,字月岩,咸丰壬子科举人。盛京工部笔帖式,户部主事,马兰峪员外郎。直隶州候补知州。“工满文书法,声冠京华”。父亲成善操持着家里200多天地。

  孙同九应该属于无师自通型画家,幼时并没有老师教他学画,启蒙师傅只有画谱和地方画家的作品。但他很有绘画天赋,从慧珠阁借来《十竹斋画谱》《芥子园画谱》等书,朝夕临摹,功力渐成。考上庄河中学后,国文老师王贯三、庄河当地画竹名家喜禅、兴隆寺方丈悟三等人的作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特别是后来考上北大,眼界开阔,接触众多的京派名家溥心畬、陈半丁、姚茫夫等人,深谙绘画之道,画作水平越来越高。

  孙同九画作有三个阶段:读书期间的练笔之作,明显有模仿地方画家和民俗题材的画作。第二个阶段是他读书回来以及到东北从政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绘画风格,特别是梅花,他在学习前人杨补之、王冕、王冶梅、吴昌硕等大师的梅画基础上,溶入了自己的笔法和性情,画得铁骨铮铮,不媚不俗,被世人誉为“铁梅同九”。第三个阶段是晚年回到东北以后,其花鸟画又上一个台阶,无论是梅花、荷花、菊花还是仙鹤、白头,都画得超凡脱俗,肆意点染,清雅之气流于纸上。晚年所绘《梅林百鸟图》长4米,长篇巨制,被沈阳博物馆所收藏。鲁美教授晏少翔观后,激动地说:“辽宁三百年前出了个高其佩,近百年年来又出来个孙同九。”,的确不是溢美之词。同九的画作传世不多,就仅见的50多幅作品来看,山水、人物、花鸟俱全,水平远在地方画家之上,特别是花鸟画,足堪列入名家之列。侄子孙庆先曾描述过:“同九为人爽直,傲骨崚嶒。每题画皆自成诗句,援笔立就。书法宗李邕、苏轼,惜为画名所掩,人罕知者。”

  孙俊昌画作

  孙同九同父异母的弟弟孙俊昌,字季秀。受哥哥影响,也喜绘小写意花鸟画。因与哥哥年龄相差大,没直接受哥哥指点,反倒跟邻居张岳五学到了很多绘画技巧。张岳五,字英山,小时候与同九一起习画,后来做木匠。俊昌也擅长画梅,其梅学金农一派,枝如蟠龙回旋,古雅而有金石气。尤其擅长画鲤鱼、雏鸡、麻雀等,是庄河近40年间最出色的小写意花鸟画家。俊昌博才多学,“通文史,晓典释,工篆刻”,善书,真草隶篆皆能,尤工小楷。会吹管子,懂京剧。晚年曾参与编纂《庄河县志》,被老干班大学聘请教授绘画、书法等。

  孙庆凯,东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学习外销产品图案设计,回来工作于熊岳国营印染厂,任高级美术设计师。擅画写意牡丹、月季,曾多次赴洛阳、曹州等地写生。其多幅作品被国家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

  孙庆红,字雪江。幼年随父到东丰县糊口,自学成才。软硬笔书法皆善,获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晚年寄居庄河镇,其书法作品别开生面,一时令庄河爱好者趋之若鹜。

编辑:jiruguang
1 

今日关注

湛江雷阳谢氏宗亲祭祖: 朝拜晋太傅谢安之母圣地

10 27
谢氏陵园座落在湛江市太平镇白鸽山,始建于晋代(距今1570多年),内有谢安的母亲庄太君、其曾孙来雷开基的第一始祖谢琨公以及其夫人陈氏的陵墓 [ 阅读全文 ]
27 

杲姓源自忠勇英雄颜杲卿

3 13
在杲姓人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杲姓源自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叔伯兄弟颜杲卿。 [ 阅读全文 ]
13 

鼠姓起源不同流

2 3
鼠族奔走齐国,寻求四贤之首的姜子牙保护,姜子牙将其安排在齐国与宋国交界处(今山东沂南苏村)定居,以图腾为志称鼠氏。唐朝西突厥阿史那部鼠尼施部落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阅读全文 ]
3 

回味舌尖上的山东

2 1
通过舌尖上的山东,重新品尝与玩味。 [ 阅读全文 ]
1 

丹东钩沉:开国上将周桓

1 4
周桓故居位于东港市孤山镇,由周桓曾祖父的哥哥建于清光绪年间。 [ 阅读全文 ]
4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1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真泉寺,山间的一座古刹

1 3
真泉寺坐落于大连市旅顺中路口区龙头镇太皇山西沟,也叫镇泉寺。 [ 阅读全文 ]
3 

以色列人后裔1000余年后襄阳续修家谱

1 20
按照以色列法母系传承,《三王家谱》是犹太人海茵茲后裔,时隔1024年后续修家谱。 [ 阅读全文 ]
20 

“安东八景”之首:元宝山的前世与今生

1 16
元宝山公园建于1911年,2009年重修。 [ 阅读全文 ]
16 

旅顺博物馆馆藏国宝《坛经》

1 12
旅博本《坛经》是发现得最早、公布最早,且唯一有年款的写本。 [ 阅读全文 ]
12 

潘采夫:自由是城市文化的最好土壤

1 1
18、19世纪的世界都市是伦敦、巴黎,20世纪的世界都市是纽约,而21世纪的世界都市是北京。 [ 阅读全文 ]
1 

《芳华》票房将破十亿,拍摄地是云南法式风情小城

1 1
为了将《芳华》拍出原味,冯小刚导演把这些外景选在云南蒙自。 [ 阅读全文 ]
1 

中国蛇姓渊源考,读音各不相同

1 11
中国姓氏历史上果真有蛇姓人存在,而且一个很古老的姓氏,来源主要有7个。 [ 阅读全文 ]
11 

宰孔是为宰姓始祖

1 18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为姓。” [ 阅读全文 ]
18 

旅顺地理:万忠墓纪念馆用现代科技再现日本侵略者罪行

1 21
旅顺万忠墓已成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 阅读全文 ]
21 

大连毛茔子夏姓

1 4
毛茔子是夏姓的“天下”。 [ 阅读全文 ]
4 

烟台老地图,穿越百年时光

1 5
烟台的八张老地图,可以触摸历史,穿越百年时光。 [ 阅读全文 ]
5 

大连那些事:沙河口源自明朝

1 18
据1566年(明嘉靖年间)《金州卫山川地理图》记载,那时,沙河口地区名叫“沙河墩”。 [ 阅读全文 ]
18 

旅顺口区郭家村郭姓是犹太人后裔

1 14
郭家村有两大姓,一个郭姓,一个韩姓,因为郭氏人家来的早而得名郭家疃,后改郭家村。 [ 阅读全文 ]
14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0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寻亲搜索

2020-11-27
浏览:14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1
浏览:142 评论:0 收藏:0
2020-11-17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1-10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1-09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0-28
浏览:4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