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谱 > 海南姜氏900多年繁衍,后裔至今约3000多人

海南姜氏900多年繁衍,后裔至今约3000多人

2018年5月3日
作者: 
文章来源: 

   海南姜氏的渊源鲜为人知,日前海南日报记者通过寻访姜氏族人发现:900多年来,这一姓氏不但出现过值得称道的姜唐佐,而且在海南的3000多名后人均为一人所传;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姜氏族谱中的“家训”文字,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和道德规范,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公元1100年,这一年是北宋元符三年,苏东坡谪居琼州3年之后,离开了海南岛。

  又3年后,苏东坡的海南弟子姜唐佐先后考中举人和进士,一时传为佳话。

  但由于史料匮乏,姜唐佐的生卒年月至今尚未查明,于是,他的身世和事迹就成了一个谜。

  有关苏东坡与姜唐佐的故事,在此不再赘述,倒是海南姜氏的渊源鲜为人知,于是引起了海南日报记者寻访的浓厚兴趣。

  1兄弟三人,北宋入琼

  澄迈县老城镇国社村有位70岁的老人,他身材高大,天庭饱满,鼻梁直挺,从长相上看很像北方人,说起话来底气充足,不像已入古稀之年的样子。

  这位老人名叫姜维民,当过老城中学校长和海南中学总务,退休后,一直坚持下地干活,平时烟酒不沾,难怪会有如此“年轻态”。

  记者访问姜维民时,他捧出了一大摞新旧参差的姜氏族谱。

  最早的一部谱牒修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王朝的最后一年),撰写谱序的是“七世孙”姜源,文中写到:华夏姜氏的始祖为神农炎帝,历代有分封各国(诸侯国)的后裔,后来有子孙迁居“闽越”一带,但具体年月已经无据可考;

  北宋初年,福建福州府古田县钓国村有位名叫姜天赐的村民,生了元熹、元勲、元弘、元韶4个儿子,兄弟4人长大后,一起前往今天的广州,此后姜元弘落籍廉州府钦州,姜元熹、姜元勲、姜元韶则继续南下琼州,来到澄迈,落户在儒姜村。

  姜元勲曾是一名志行高洁的“太学生”,对姜家后代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可惜没有子嗣;

  姜元韶是“岁进士”(不同于殿试进士,是贡生的一种),曾到琼山白沙村(在今海甸岛白沙门)候选儒学教育,生了姜唐佐,因此后世的《琼州府志》和《琼山县志》中认为姜唐佐是琼山人;

  姜唐佐也没有后代。

  如今,海南岛的姜姓居民,都是姜天赐长子姜元熹的后代,姜维民便是他的二十六世孙。

  “关于姜唐佐‘无后’的说法,旧谱的记载可能有误,因为他中举,甚至登科之后,应该在内地当官,所以极有可能在外地留下后代。

  只是从方志到族谱,有关姜唐佐的记录不多,先人修谱时无法跟他的后人取得联络,认为姜唐佐乏嗣无后实属无奈之举。”姜维民分析道。

  据姜维民介绍,900多年来,海南姜氏后裔缓慢地繁衍,至今人口约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岛内的澄迈、临高、海口、儋州、琼海、三亚、屯昌、陵水等市县的10多个乡镇和村庄。

  2姜唐佐,举人还是进士?

  写到海南姜姓,最值得称道的人物当属姜唐佐,而历代官修的府志和县志大多认为他只是海南的第一位举人。

  对此,海南文史研究者王俞春先生通过考证,认为姜唐佐不但是一位举人,还是海南科举历史的第二位进士(第一位为陈孚),这在他1997年出版的《海南进士传略》(广州花城出版社)中已有记述。

  1097年,北宋礼部尚书、大文学家苏东坡被贬来琼,谪居儋州。

  姜唐佐得知后,于1099年闰九月,背上行李步行300里到儋州从学于苏轼,到1100年三月才回到琼山,先后历时约8个月。

  苏轼很欣赏姜唐佐的才华,曾在他的课册上写道:“云兴天际,欻若车盖……惊雷出火,乔木霏碎。殷地爇空,万夫皆废。悬溜绠坠,日中见沫。移晷而收,野无完块。”

  并称赞其“文气雄伟磊落,倏忽变化”,认准他日后必成大器。

  辞别时,苏东坡送给姜唐佐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并说日后他登科,再为他续成诗篇。(引文综合《广东通志》、《琼州府志》整理)

  然而,光凭这些记述并不能证明姜唐佐登科,是一名进士。

  细心的王俞春在苏轼之弟苏辙的《滦城集》中,找到了这样的记载:“吾兄子瞻谪居儋耳,琼州进士姜唐佐往从之游,气和而言遒,有中州士人之风。子瞻爱之,赠之诗曰:‘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告之曰:‘子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崇宁二年正月,随计过汝阳,以此句相示,览之流涕。念君要能自立,而莫与此诗者,乃为足之云:‘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山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今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王俞春说:“如果姜唐佐不是进士,苏辙就不会写下‘琼州进士姜唐佐’这样的字眼,更不会代兄续诗,因为苏东坡说过:姜唐佐登科,也就是考中进士后,才会为他续完该诗的。”

  北宋崇宁二年为1103年,因为尽管宋代的科举资料损毁较多,现存登科史料也错讹颇多,但福建《莆田县志》记录到1103年该县有数人考中进士,所以,王俞春推断姜唐佐在那一年登科的可能性极大,而当年也正是他到河南汝阳拜会苏辙,得到续诗的时间。

  3姜氏家训,教诲谆谆

  翻阅姜氏族谱,其间故事性的文字不算很多,不过,其中的“家训垂劝”,在今天看来还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姜氏的“家训垂劝”写道:“我族自元熹祖入籍澄迈儒姜,初不过一人之身耳,以一人之身递传而分之,不啻以百计身也,以百计身则心亦以百计矣,是故族属支派之多,其制行端方,敬顺不怠,而求合于道者,代不乏人。”

  可以想见,随着姜氏子孙不断繁衍,人口逐渐多了起来,人多却心齐,且符合道德伦理,每一代都不乏其人。

  但是,姜家也出过一些不肖子孙。

  “然贪得暴戾,肆悖不修而与道乘者,间亦有之。夫贪得暴戾者,岂其天性使然?抑亦无所以维系其心?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故浪荡以破其家,忤逆以肆其性,犯上作乱,罔所不至,上之人从而法究之,刑戮之,宁不为吾族羞乎?”

  族中个别子弟贪婪暴戾,挥霍败家,违法犯上,成为家族的耻辱,是天性所致,还是缺乏道德约束造成的呢?

  可见“父兄之教”的重要性,这也是制订“家训垂劝”的必要性。

  于是,便有了“劝孝”、“劝慈”、“劝友”、“劝恭”等4条姜氏家训:“有不安本分,而肆行无忌者,按家法以重惩之,俾若辈有所畏而不敢为,由此兴孝弟之行,严礼义之防,贞亷耻之节,于以复其性而远于醇古之何?有事创于家,所以忠报于国,宁仅善一家一族也哉。”

  “劝孝”一节:“念子身所自来,报亲恩而罔极。”

  想到自己身体的由来,父母的恩情是怎么都无法全报的。

  因此,无论为父母双亲做什么来尽孝道,都是理所当然的。

  而“甚或同生而爱异,当思自取之由;虽继续亦母仪,尤宜曲尽其道。”

  如果父母偏爱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那就要思考是不是由于个人原因所致了;至于自己的继母,也要像对亲生母亲那样待她,尽人子之道。

  “劝慈”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原则:“苟溺爱等于禽犊,将酿恶其鸱枭。”

  父母溺爱孩子只会毁了孩子,因此要“首戒奢华”、“严防浮肆”,才能“逸欲端绝,言必诚实,行必笃厚”。

  孩子长大后,“训诲必延良师,毋惜修脯之费;婚娶须求佳偶,岂图财帛之丰?”

  子女读书要请良师,不要心疼教育经费;婚娶的时候,要为他们寻找品行端正的佳偶,不能贪图彩礼的丰厚。

  “劝友”(这里的“友”字指“兄弟”)要求善待自家的兄弟姐妹,尤其是长子要有父亲一样的胸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以父道为兄职,则训诲自所必诚;抚弱弟如己儿,则财产自所不计。”

  “劝恭”说的是宗族内部成员相处时的规范:“凡事必须请命,出言务期逊卑,虽贤智万不敢相先,况庸愚尤亟需受教。”

  家族之中,尊卑有序,年轻人遇事要向长辈请教,说话语气要谦逊;哪怕是自己很聪明也不要僭越,愚钝的就更加要有迫切的受教之心。

  族人之间发生摩擦和冲突怎么办呢?

  “是非之辨,揆理尤贵原情;嫌隙之萌,能忍不如能化。

  不藏怒,不宿怨,和气聚于门庭;毋犯齿,毋犯尊,风化推之宗族。”

  辨明是非,讲情比说理可贵;矛盾萌发,强忍不如化解;不积蓄怒气和怨气,门庭就会一团和气;不发生口角,不冒犯尊长,整个宗族就会和谐。

  这样的处事原则,推及今天的家庭和社会,也是行得通的。

编辑:jrg
2 

今日关注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1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杭州经验值得大连学习:钱塘江两岸严控超高层建筑

1 4
《杭州市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实施导则》发布, 严控新建超高层建筑。 [ 阅读全文 ]
4 

太阳沟的川岛芳子旧居

1 5
川岛芳子旧居,官方称为肃亲王府,位于旅顺新市区新华大街9号。 [ 阅读全文 ]
5 

烟台老地图,穿越百年时光

1 5
烟台的八张老地图,可以触摸历史,穿越百年时光。 [ 阅读全文 ]
5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0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

0 11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 [ 阅读全文 ]
11 

基督教的祈祷

0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京口王氏家谱被美国哥大收藏

0 1
主王心托人从美国影印回了失传多年的《京口王氏家乘》。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棒棰岛”海参获得NSFA级海参认证

0 3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全球公共安全和健康组织NSFInternational发来的贺信,获得该组织颁发的首个A级海参认证。 [ 阅读全文 ]
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0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贵州福泉市:世界现存最大的银杏树才800多岁

0 17
贵州福泉市黄丝村李家湾,一棵银杏树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粗壮的一株银杏树。 [ 阅读全文 ]
17 

扬州的夏氏祠堂内供奉着徐达牌位

0 1
扬州夏氏的始祖为夏机公,元末为朱元璋手下大将,后因战功封于祁沙(今广陵区头桥镇)。 [ 阅读全文 ]
1 

“嵇”姓起源引起争议 认为“嵇氏之先本姓奚”

0 3
嵇姓源自会稽奚姓,到了嵇康的父亲也就是嵇昭公这一代,因为避祸迁至谯郡。 [ 阅读全文 ]
3 

烟台老房子:揭开烟台山上“德国领事馆”的神秘面纱

0 2
据《山东省志·外事志》《芝罘区志》记载,“德国领事馆于1890年将馆址迁至烟台西领事路9号(烟台山西路15号)。 [ 阅读全文 ]
2 

寒衣节:让文明祭祀 成为行动自觉

0 4
祭奠先人,缅怀故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更是表达感恩之心、寄托心中哀思的一种方式,本身值得发扬和光大。不过,若在祭祀时仍沿用燃烧纸钱等陈规陋俗,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极易引发火灾,危及城市安全。因此,越是到祭祀的节点,越要倡导文明祭祀,破旧俗,倡新风。 [ 阅读全文 ]
4 

寒衣节故事: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

0 15
传说,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的习俗,是由蔡伦的哥哥蔡莫首创的。 [ 阅读全文 ]
15 

移风易俗!“寒衣节”倡导八种文明祭祀方式

0 2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寒衣节”,往年市民在祭扫时所焚烧的香蜡、纸钱等极易引起火灾,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现在不少市民都选择了以下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方式来祭奠先人。 [ 阅读全文 ]
2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0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烟台六连冠:2020全国文明城市评选

0 20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烟台六连冠。 [ 阅读全文 ]
20 

寻亲搜索

2020-11-27
浏览:14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1
浏览:142 评论:0 收藏:0
2020-11-17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1-10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1-09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0-28
浏览:4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