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礼祭 > 祭祀文化 > 敦煌壁画中的古代寒衣节

敦煌壁画中的古代寒衣节

2020年11月13日
文章来源: 

   寒衣节,只听名字便觉孤冷。

  如今,寒衣节时是人们纪念逝去的亲人,将冥衣焚化给祖先,谓之“送寒衣”。然而在古代,十月初一不仅代表一份缅怀,更有丰富的寓意在其中。

  秦时岁首

  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有着和清明、中元一样重要的地位,但其来源却与清明、中元大不相同。

  秦汉时,十月初一是被当做岁首来对待的,相当于现在的农历正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宣布以十月为岁首,即十月为正月,尔后汉高祖亦以十月为岁首。

  火宅喻之歌舞儿童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既然是大年初一,热闹的庆祝活动自然少不了。斋戒祈祭、举办宴会……样样不落。那时的十月朔还没有“烧寒衣”的习俗,人们在当天大概也会同现在春节一样,互道一句“过年好”。直到汉武帝改用夏正之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十月朔才回归到单纯的十月初一而不具备岁首的含义。

  历法虽改了回去,古代的遗俗还仍在流行。《晋书》记载:“至武帝虽改用夏正,然每月朔朝,至于十月朔,犹常飨会。”前代的岁首就作为一个节日流传下来,唐宋时敦煌的十月朔还保留着不少活动。

  敦煌飨会  

   秦汉时期十月朔的飨会,被后世的敦煌人保留延续了下来。

  飨会即是宴会,十月一日的这场宴会上并没有特殊的山珍海味,而是流行吃民间色彩浓厚的“馎饦”(bó tuō)。馎饦,文献中又称“方饦”,是一种水煮的面食,在唐五代时期,一直是敦煌人除了饼以外食用最多的食品。

  二人推磨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除了面食馎饦,还有一种用黏米做的饭,名曰“黍臛”(shǔ huò)。《荆楚岁时记》云“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未详黍臛之义。今北人此日设麻羮、豆饭,当为其始熟尝新耳。”黍臛在古代是重要的食物,而黍米成熟就是在十月初,此时吃这种黍米饭,还具有尝鲜的意思。

  什么季节对应什么吃食,是古人独有的乐趣,是对生活源源不断的期待和仪式感。

  设炉取暖

  农历十月,北方城市也到了要集体供暖的时节。古代敦煌人借着一膛暖炉,也可达到室外瑟瑟发抖、室内如沐春风的效果。古时候设炉取暖可是一件大事,朝堂对此有着严格的规定,必须在每年十月初一这天才可进暖炉

  烹饪 莫高窟第23窟 盛唐

  有了暖炉,煨一壶好酒,烤一片肉,与知己友人围坐炉边,瞬间将冬日的严寒置于脑后。《岁时杂记》载:“京人十月朔沃酒,乃炙脔肉于火炉中,围坐饮啖,谓之暖炉。”因此十月初一这天开炉取暖、置酒聚饮的习俗,被称为煖炉或暖炉会。

  敦煌文献 S. 6452《寺院破历》

  敦煌文献对于十月朔的开炉取暖还有更详尽的说明。《寺院破历》:“十月一日戒火,造饭面壹斗。”此处的“戒火”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此日设火时,要避讳直言生火、置火;二是提出警戒,敦促人们取暖时更要防范火灾发生。

  烧送寒衣

  “红泥炉畔酒”是独属于富贵人家的闲情雅致,古时更多的普通人家则看重过冬的衣物,只需穿在身上就能收获一份温暖。因此,冬日来临时,给远方的亲人寄送寒衣,成为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景观。冬日抵御风寒的衣物,不同于夏日追求清凉的飘逸,需要厚重给人以安全感。敦煌壁画上的蒙古族供养人,就喜欢行动便利又绝对保暖的窄袖袍服。这种袍服长可达踝,短能护膝,保暖功效一级棒。如果还嫌不够,可以用动物皮毛制成皮裘,给你一个绝不透风的冬天。

  蒙古男装 榆林窟第3窟 元

  远赴他乡服役的士兵,尚能收到一件思妇亲手制成的寒衣,但山川迢递战事无常,多少征夫一去不复返,更别说收到过冬的衣物了。征夫下落难寻,家中的亲人“造得寒衣无人送”,在生死茫茫之际,寒衣既送给生者,也送给死者。在寒冬来临时,人们亦想给亡故的亲人送去御寒的冬衣。宋代的十月初一,就出现了拜坟祭祀,烧送冥衣的习俗。晚上在一番祭奠之后,人们呼唤着亡者的名号,将寒衣焚于门前或墓前,谓之“送寒衣”。

  初冬时节,寒气渐浓。古人围着新设的火炉,吃着带汤的面食,感受曾经的“秦岁首”。又以寒衣加身,同时不忘逝去的亲人,烧去冥衣寄托哀思。

  今时,寒衣节虽已没有作为“岁首”的一系列遗俗,亲人之间的牵挂却从未断绝。

编辑:jur
0 

今日关注

湛江雷阳谢氏宗亲祭祖: 朝拜晋太傅谢安之母圣地

5 27
谢氏陵园座落在湛江市太平镇白鸽山,始建于晋代(距今1570多年),内有谢安的母亲庄太君、其曾孙来雷开基的第一始祖谢琨公以及其夫人陈氏的陵墓 [ 阅读全文 ]
27 

中国天主教

2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浙江郑氏族谱字辈摘录

2 2
字辈是辈分的证明,这是中国唐宋以来形成的文化礼仪,炎黄子孙在线收藏部分浙江郑氏族谱字辈。 [ 阅读全文 ]
2 

最新证据显示“刘罗锅”祖籍是江苏丰县

2 23
刘得源次子刘福下注:“勤王北出,住山东青州府诸城之逄哥庄。” [ 阅读全文 ]
23 

人姓源自人方国

2 3
人姓,中国稀有姓氏,属以族名为姓,出自人方国。 [ 阅读全文 ]
3 

姓氏文化解疑:“山东民间打拐第一人”张群的“秘密日记”

2 4
山东关姓,主要集中在山东德州、聊城、山东与河南、江苏的交界处。 [ 阅读全文 ]
4 

我们是程咬金的后代:济南长清程氏再续族谱

2 2
程咬金是山东泰安东平县人,生前在现在的河南省任都督。三合村这一支程氏族人的祖先原居住在河南洛阳城南65里的程咬金府。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程咬金府有程氏后人去登州做官,从此一支程氏族人定居在如今的文登、福山一代。后来,三合村程氏人的第一代人带3个儿子程士贤、程士孝、程士忠迁徙到归德镇三合村 [ 阅读全文 ]
2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1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1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杭州经验值得大连学习:钱塘江两岸严控超高层建筑

1 4
《杭州市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实施导则》发布, 严控新建超高层建筑。 [ 阅读全文 ]
4 

山东青岛《即墨窎庄于氏族谱》

1 14
即墨窎庄于氏自明中期(公园1498年)迁居窎庄已经有五百余年,到1998年家谱历经11修。 [ 阅读全文 ]
14 

到威海一定要吃的10大美食

1 9
威海,一直都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有红烧海参、爆炒天鹅蛋、锅煽海蛎子、虾酱菜团、干炸小黄鱼…… [ 阅读全文 ]
9 

美一公司推环保葬礼 人类遗体堆肥或成殡葬新方式

1 1
美国公司近日提供了“人类遗体堆肥”的过程和细节,为环保葬礼指明了新方向。 [ 阅读全文 ]
1 

“云南”和“小云南”:青岛红岛韩家社区居民多番考证,厘清祖先北迁脉络

1 13
《红岛街道志》有关大事记的记载中,明朝相关的内容也提到红岛当地居民的迁徙来源与云南有关。 [ 阅读全文 ]
13 

大连铁路医院是这样建成的

1 20
大连铁路医院始建于80多年前,建设中采取在房顶铺设路轨运送材料、水泥搅拌中混入防冻混合剂保证冬天照常施工的方法,在当时来说相当先进,影响了后来诸多工程。 [ 阅读全文 ]
20 

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岳阳召开

1 1
1月6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科技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湖南理工学院及岳阳市文广新局承办的 “建立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监测及评估体系”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岳阳召开。 [ 阅读全文 ]
1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在瓦房店

1 16
中国最大的钻石矿——瓦房店钻石矿位于辽宁大连市,是中国最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据保守估计,瓦房店地区有1200万-1350万克拉。 [ 阅读全文 ]
16 

谯国郡竹林堂嵇氏宗谱(阜宁)

1 19
明朝初年,嵇氏先祖元儒公从苏州阊门迁移到淮安府盐城县以北的抚宁地区。 [ 阅读全文 ]
19 

鼠姓起源不同流

1 3
鼠族奔走齐国,寻求四贤之首的姜子牙保护,姜子牙将其安排在齐国与宋国交界处(今山东沂南苏村)定居,以图腾为志称鼠氏。唐朝西突厥阿史那部鼠尼施部落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阅读全文 ]
3 

甘肃永泰古城:掩映在历史尘烟中400年的龟城

1 7
永泰城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的长城沿线要塞。 [ 阅读全文 ]
7 

旅顺地理:万忠墓纪念馆用现代科技再现日本侵略者罪行

1 21
旅顺万忠墓已成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 阅读全文 ]
21 

太阳沟的川岛芳子旧居

1 5
川岛芳子旧居,官方称为肃亲王府,位于旅顺新市区新华大街9号。 [ 阅读全文 ]
5 

大连毛茔子夏姓

1 4
毛茔子是夏姓的“天下”。 [ 阅读全文 ]
4 

烟台老地图,穿越百年时光

1 5
烟台的八张老地图,可以触摸历史,穿越百年时光。 [ 阅读全文 ]
5 

父爱之舟

1 4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 [ 阅读全文 ]
4 

大连很多满族原来是汉人

1 15
八旗汉军的后裔是今天大连地区“满族人”的主要组成部分。 [ 阅读全文 ]
15 

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家世线索考

1 11
据族谱记载,从先祖毛太华公始,到伟人毛泽东是第20代(或说21代,永胜与韶山好像略有差异),排到“泽”字辈,之后应该就是“岸”字辈,现在毛氏云南永胜和湖南韶山都各有大约3000多人口。 [ 阅读全文 ]
11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祭祀新闻

2020-12-14
浏览:22 评论:0 收藏:0
2020-12-14
浏览:18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2020-11-12
浏览:27 评论:0 收藏:0
2020-11-10
浏览:10 评论:0 收藏:0
2020-09-28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