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人文 > 东北文工团在大连

东北文工团在大连

2020年11月26日
文章来源: 

  韩光同志在东北三省党史资料征集工作会议上,谈到大连解放初期对知识青年的宣传教育工作时说:“值得特别提出的是,1946年上半年,以沙蒙、王大化等同志为首的东北文工团,在大连戏剧、音乐舞台上做出了很好的贡献。这点,使我一直不能忘怀。”

  东北文工团是1946年3月受东北局指示到大连的。赴大连的文工团团长是沙蒙,支部书记是于蓝(当时用名韩地),秘书是张平,还有王大化、何文今、刘炽、李牧、颜一烟、张守维、李凝、林农(当时用名苏文)、杜粹远、黄准、欧阳儒秋、李百万等,都是从延安来的同志。

  当时的大连,党的组织已经建立,公安总局、职工总会、农会等组织积极开展了工作。但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殖民统治,解放前的大连市民很少知道抗战真相,可以说根本不了解共产党和八路军8年抗战的功绩,加上国民党先我们2个月进大连,进行了大量的反动宣传,不少人都认为国民党是抗战的“主力”,蒋介石是抗战的“英雄”。特别是在相当一部分知识青年和学生中,“正统”思想严重,以为“共产党土”、“八路军土”、“只懂农村,不懂城市”。尽管当时通过报纸、电台宣传,还出版革命书刊、印发宣传材料、召开报告会、讲演会,派人到学校去讲课,但收效一直不理想。就在党组织对城市知识青年中的问题感到棘手的时候,东北文工团来到大连,以革命文艺为武器,开展工作,打开局面,把大批知识青年吸引到革命行列里来。

  据东北文工团的老同志回忆,文工团原来准备在大连上演《兄妹开荒》、《把眼光放远一点》等主要反映农民生活的节目。市委书记韩光同志向文工团的同志介绍了大连的情况,希望他们以文艺为武器,着重解决—部分知识青年、学生的思想问题,巩固政权。针对大连知识青年的思想问题,韩光同志恳切希望文工团能把曹禺先生的《日出》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搬上舞台,先争取观众,再进行宣传,扩大影响。文工团尽管事先没有这个准备,还是高兴地接受了市委交给的光荣任务。

  3月17日,是东北文工团公演的第一天。当年的报纸记载:“上友好电影院”(即今大连艺术剧场)门庭若市,人如流水。买到票的人兴高采烈,早早进场;没有买到票的人还在门外徘徊,不愿离去。第一台节目是音乐会,有充满胜利喜悦的合唱《八·一五》,有民歌风味的《胜利鼓舞》,有反映东北人民苦难的《长城谣》,还有一些苏联歌曲。音乐会下半场,文工团全体成员上场,演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歌声把观众带到孕育了伟大民族的黄河之滨,带回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艰难岁月。大连人民40年来第一次听到自己同胞引吭高歌这样雄壮激越的歌曲,不由得热血沸腾,掌声雷动。大连人民从东北文工团的歌声里听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懂得了共产党、八路军领导抗战胜利的历程,纷纷要求文工团派出歌手每天到广播电台教唱,并希望印发歌谱,让大连新歌咏活动蓬勃开展起来。群众的要求立即得到文工团的响应。公演6天以后,大连广播电台就开始举办教唱歌曲节目,杜粹远、李百万、黄准、江巍等同志先后在电台教唱革命歌曲,一扫大连街头的靡靡之音,滨城到处充满了革命的歌声。

  东北文工团紧接着排演了《日出》,主要演员全部登场。于蓝扮演陈白露,林农扮演潘经理,张平扮演李石卿,颜一烟扮演顾八奶奶,王大化扮演胡四……个个都演得惟妙惟肖,生动逼真。观众被高超的演技征服了,纷纷说,共产党不“土”,共产党里有人才。戏接连演出了几十场,反映空前强烈,影响越来越大,深深地打动了大连青年的心,他们认识到共产党里有人才,懂艺术。文工团的演出成了一座桥梁,使我们党同青年们的联系日趋密切。不少原先怀疑东北文工团不能演大戏的人,看了演出以后,纷纷要求参加东北文工团。

  东北文工团一到大连,就和大连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刘炽同志回忆当年情景,记忆犹新。纪念“五四”青年节那天,大连青年在联合中学召开纪念会,为防万一,会场前边都是文工团创办的音乐讲座的学员和海星合唱团团员。刘炽同志刚起唱冯文彬作词、吕骥作曲的《“五四”纪念歌》,下边就有人哼起国民党党歌。刘炽紧握拳头,用力指挥,在场青年放声高歌,嘹亮、雄壮的歌声把低声哼唱的声音淹没了。

  “五一”节以后,东北文工团在大连上演了3个抗战话剧:《我们的乡村》、  《祖国的土地》和《把眼光放远一点》。当年《人民呼声》报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有一次文工团演出《祖国的土地》,突然停电了,剧场一片黑暗。有人担心停电会扰乱剧场的演出,可是观众非常安静,舞台上点起了蜡烛,剧在烛光下继续演出。公演的最后一天正好是星期天,剧场门口拥挤的人群像潮水一样。据当年《人民呼声》报报道,眼看开演的时间就要到了,许多没有买到票的人急得团团转。文工团看门的工作人员被大家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打开门栏,让大家涌了进去,挤在剧场后边观看。

  文工团的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赢得了人心。文工团又决定上演秧歌剧《血泪仇》,正面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面目。《血泪仇》原是马健翎同志创作的秦腔剧,贺敬之、张水华、王大化、马可、刘炽等同志将秦腔本改编成秧歌剧,在延安演出时引起轰动。文工团要演这个剧,手头又没有剧本。据颜一烟同志回忆,她和王大化凭着过去的记忆,一边编写剧本,一边排练。经过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不到20天,文工团就向大连人民作了第4次献演。《血泪仇》就像一本爱憎分明的教科书,使观众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压迫人民的本质,懂得了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幸福的道路。

  东北文工团演出期间,大连的《人民呼声》报、《新生时报》几乎天天登载评论文章,除了赞扬文工团的演出外,还有力驳斥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对革命文艺的诬蔑和中伤。有一篇文章说:“也许有人要说,这剧是在进行宣传,你说是宣传就是宣传吧,反正真理是应该宣传的,真理不应保守、关门、秘密,真理就是要人知道,倘若做到真理变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话,那么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了。”

  据当时文字记载,东北文工团在大连5个月,演出10场《黄河大合唱》、10场《日出》、15场抗战独幕剧、25场《血泪仇》,还演了2场《兄妹开荒》,传播了革命文艺,争取了广大群众。他们还在大连扶持当地文艺团体,普及革命文艺,发展文艺队伍,帮助7个职业、业余剧团排演或公演,帮助成立了3个剧团,对外提供了19种剧本,还为中苏友协举办了戏剧讲座,与广播电台举办了音乐讲习班,组织了大连解放后第一个群众合唱团——海星合唱团,为大连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这些同志后来成为大连和全国许多文艺团体的领导和专业骨干。

  东北文工团在大连还做了大量的编辑出版工作,出版了《什么是戏剧》、《演剧教程》、《论演员创作》等。还在大连报纸上出版了戏剧周刊13期,海燕文艺副刊4期,散见在各报刊的文章就有30多万字。

  文工团不但演戏,辅导群众文艺,而且积极参加市委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据于蓝、张平等同志回忆,市委当时还处于秘密状态,同志们在外面只能互相称先生、小姐,回到市委开会,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高兴得在地毯上翻跟头。市委机关人手少,常请东北文工团的同志们帮忙。于蓝同志就常在市委组织部帮助工作,担任会议记录。王大化在大连还曾画过大幅鲁迅先生的肖像画,送到纪念“五四”的会场。市政府动员穷苦人民搬进日本人遣返后空下来的房子,文工团在街头竖起“搬出贫民窟”的宣传画。颜一烟和李凝还写了一首《谁叫咱们住上好房子》的歌登在报上,广为流传。市教育局编的小学教科书送到文工团,他们也认真、热情地帮助修改。大连人民也把东北文工团当成自己人。1946年6月召开的大连中苏友协会员代表大会上,沙蒙被选为23名委员之一,王大化被选为4名候补委员之一。

  东北文工团在大连紧张工作了5个多月,把延安青年的活力和革命精神带到了大连,把革命文艺带到了大连,起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此后,大连陆续成立了话剧团、歌舞团,东北文工团播下的革命文艺火种,在大连发芽开花,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1946年8月24日,东北文工团奉上级指示,离开大连经安东,越朝鲜,过图们江北上,开赴前线。

编辑:jur
0 

今日关注

湛江雷阳谢氏宗亲祭祖: 朝拜晋太傅谢安之母圣地

10 27
谢氏陵园座落在湛江市太平镇白鸽山,始建于晋代(距今1570多年),内有谢安的母亲庄太君、其曾孙来雷开基的第一始祖谢琨公以及其夫人陈氏的陵墓 [ 阅读全文 ]
27 

鼠姓起源不同流

2 3
鼠族奔走齐国,寻求四贤之首的姜子牙保护,姜子牙将其安排在齐国与宋国交界处(今山东沂南苏村)定居,以图腾为志称鼠氏。唐朝西突厥阿史那部鼠尼施部落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阅读全文 ]
3 

杲姓源自忠勇英雄颜杲卿

2 13
在杲姓人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杲姓源自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叔伯兄弟颜杲卿。 [ 阅读全文 ]
13 

回味舌尖上的山东

2 1
通过舌尖上的山东,重新品尝与玩味。 [ 阅读全文 ]
1 

丹东钩沉:开国上将周桓

1 4
周桓故居位于东港市孤山镇,由周桓曾祖父的哥哥建于清光绪年间。 [ 阅读全文 ]
4 

明代牛姓移民类型比较研究

1 2
明代牛姓具有多元化、复杂化的迁移特点,虽然山西移民数量最多、分布也最为广泛,但期间仍有不少地方的牛姓家族是从不同地方迁入的,存在交叉互迁的复杂现象。 [ 阅读全文 ]
2 

真泉寺,山间的一座古刹

1 3
真泉寺坐落于大连市旅顺中路口区龙头镇太皇山西沟,也叫镇泉寺。 [ 阅读全文 ]
3 

以色列人后裔1000余年后襄阳续修家谱

1 20
按照以色列法母系传承,《三王家谱》是犹太人海茵茲后裔,时隔1024年后续修家谱。 [ 阅读全文 ]
20 

旅顺博物馆馆藏国宝《坛经》

1 12
旅博本《坛经》是发现得最早、公布最早,且唯一有年款的写本。 [ 阅读全文 ]
12 

潘采夫:自由是城市文化的最好土壤

1 1
18、19世纪的世界都市是伦敦、巴黎,20世纪的世界都市是纽约,而21世纪的世界都市是北京。 [ 阅读全文 ]
1 

《芳华》票房将破十亿,拍摄地是云南法式风情小城

1 1
为了将《芳华》拍出原味,冯小刚导演把这些外景选在云南蒙自。 [ 阅读全文 ]
1 

中国蛇姓渊源考,读音各不相同

1 11
中国姓氏历史上果真有蛇姓人存在,而且一个很古老的姓氏,来源主要有7个。 [ 阅读全文 ]
11 

宰孔是为宰姓始祖

1 18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为姓。” [ 阅读全文 ]
18 

旅顺地理:万忠墓纪念馆用现代科技再现日本侵略者罪行

1 21
旅顺万忠墓已成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 阅读全文 ]
21 

烟台老地图,穿越百年时光

1 5
烟台的八张老地图,可以触摸历史,穿越百年时光。 [ 阅读全文 ]
5 

大连那些事:沙河口源自明朝

1 18
据1566年(明嘉靖年间)《金州卫山川地理图》记载,那时,沙河口地区名叫“沙河墩”。 [ 阅读全文 ]
18 

旅顺口区郭家村郭姓是犹太人后裔

1 14
郭家村有两大姓,一个郭姓,一个韩姓,因为郭氏人家来的早而得名郭家疃,后改郭家村。 [ 阅读全文 ]
14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0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区域概况

2020-12-15
浏览:8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32 评论:0 收藏:0
2020-10-23
浏览:28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15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