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视听 > 《夺冠》:一部承载时代使命感的电影

《夺冠》:一部承载时代使命感的电影

2020年9月29日
作者: 
文章来源: 

  熟悉的面容,熟悉的赛场,熟悉的解说,熟悉的呐喊……不同的是,几十年前的这种场景是坐在黑白电视机前,如今的熟悉是坐在电影院的巨幕前。

  隔着那数十载的岁月,那种久违的心跳和澎湃,依然刻骨。如今看女排是种情怀,亲历过的人才会有的那种情怀。所以,当《夺冠》这部电影上映时,豆瓣评分7.3,猫眼评分9.2,热议更是两极分化,也就不足为怪了。

  陈可辛导演的《夺冠》9月25号提前上映了。也许是为了避开国庆档各路英雄的“狭路相逢”。之前看影评,人们对《夺冠》的热议,温温吞吞、中规中矩,没有掀起什么波澜。但冲着小时候的排球情怀,冲着最喜爱的女主角巩俐,冲着最会讲中国故事的导演陈可辛,《夺冠》之于我,是必须看的。

  先说说导演陈可辛吧。这个导演过《甜蜜蜜》《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等精品的中国香港导演,其作品见其功底。他总能把大时代与小人物的人文情怀水乳交融的不留痕迹。《夺冠》渲染的是一种排球精神,也是一种中国精神。陈可辛以他自己的方式,不是浅表简单化的振臂高呼,不是脸谱化或口号化,而是将每一个故事娓娓道来,丝毫没有生硬和强加感。将“精神”字眼软着陆,令观众接受起来熨帖而舒服。

  说实在的,观影后脑海中的郎平已经是巩俐那张神似郎平的面孔了。这多少有些对不住郎导的尴尬。但巩俐不愧为女神级的演员。单拎出来,郎平与巩俐,气质、长相、身材、质感,风格迥异的两个女人。起初难以想象,巩俐版的郎平会怎样?但当巩俐《夺冠》剧照一经发布,无用演戏,无用言语,人们已经从眼神及嘴角里看到了神似的郎平。

  影片的前半场,青年版的郎平是由郎平的女儿白浪饰演的。这是一种演绎,也是一种传承。母女俩除了外观相像,白浪那股训练不要命的狠劲儿更是很好诠释了年轻时的母亲。她和她的队友们在排球馆里流下的泪水汗水和血水,以及许多老女排队员们脖子以下都是伤的实情,还原了五连冠时中国女排背后的艰辛和不易。

  有一场戏,是队员家长来基地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过年。当家长们抱着满身是伤满脸是泪训练回来的孩子时,那场泪目的戏,不需要台词,不需要音乐,不需要特殊的烘托,银屏内外早已是唏嘘声一片。

  《夺冠》的亮点之一是中国女排队员本色的出演。朱婷、惠若琪、张常宁、丁霞等等,居然和“演员”毫无违和感。朱婷和巩俐的那场戏,应该是观众印象最深刻的。不承想,这位大个子的朱婷演戏的功底还真有点儿科班出身的架势。

  孩提时代,看中国女排五连冠比赛时,虽然对“精神”“拼搏”“志气”等名词的理解还不深刻,但热闹还是能看懂的。中日夺冠赛中,第五局决胜局15:15的比分,那种全家人瞪着电视机屏住呼吸的感觉,至今还在。

  五连冠之后,中国女排有一段青黄不接的时期,直至2016年奥运会时,人们对女排已经没有了当时的热情与激情。中国小组赛连输几场后,中国队与东道主巴西的比赛,几乎无人问津。18:1的巴西和中国历史记录的胜负比之下,中国队淘汰回家的结果已经几乎成为定局。所以,那场直播没有多少中国人会去关注。可是,就是那场中巴大赛,在郎平的神话级的战术和女排队员心态平稳的拼搏下,竟然出现了逆转,最终获得冠军。

  12年后的重拾冠军奖杯,那是怎样的雀跃,那是怎样的重生?可惜当时本人没有看那场直播。虽然如今早已知道结果,但在看《夺冠》时,全景回放,从头到尾还是揪着心被剧情和比赛牵动着。这样沉浸的观影体验,终于给我补回了缺失的那一刻。

  影片中郎平有一番话,“女排精神是什么?不是一定要赢,而是你知道自己会输,也要一分一分地赢回来。”可以说,《夺冠》是一部关于输赢的电影,是一部关于传承的电影,更是一部令每个人都会承载着时代使命感的电影。

编辑:jur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