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人文 > 大咖笔下的青岛,第一个赞美青岛的作家是谁?

大咖笔下的青岛,第一个赞美青岛的作家是谁?

2020年9月19日
作者: 
文章来源: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岩耸秀,林木葱郁。

  这里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

  这里就是海滨城市——青岛。

  青岛的美给每一位来过青岛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住在青岛的人都说自己是“活在油画里”。

  作家最擅长用文字来表达感受,那么,我们来看看现当代作家是怎么评价青岛的吧。

  要说第一个赞美青岛的作家是谁?仔细梳理一下,应该是鸳鸯蝴蝶派的开山者和领袖人,

  被誉为“通俗文学之王”的包天笑(1876年-1973年)

  包天笑

  1904年包天笑出任青州府学堂监督时,曾路过青岛。后来,他在《到青州府去》中盛赞青岛的自然环境。当时青岛作为德国殖民地,刚刚开发不久。他赞美青岛,可谓第一人。

  “德国人没有来(指侵占青岛)时,是一片荒凉的海滩。然而那个地方,冬暖夏凉,气候最佳,虽近北方,是个不冻海岸。为什么德国人一下子便挑了这个地方呢?可见他们觊觎已久……”

  由此看,包天笑应该是第一位将青岛“冬暖夏凉”优点付诸文字的作家。

  康有为

  十几年过去,1917年,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1858年-1927年)首次来到青岛。

  “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

  这是他对青岛的第一印象。

  至此,青岛,冬暖夏凉——气候,青山绿树,碧海蓝天——环境,便成为青岛的专用语。青岛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就这样地被众多人所知晓。

  冯至

  所以,在1924年,被鲁迅成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1905年-1993年)来到青岛后,激动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青岛伸出两臂把海抱得紧紧的,吻得密密的,满山上红楼绿树相遮映,清凉极了!”

  “市上,山上,都是清凉凉的,有一种幽静的情调。路上既少行人,行人又舒散。海滨上是无时无地不好的。夜间在地上独行,常常可以听到琴声。山里树木葱郁,有鹿、有兔、有雉鸡。”

  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946年)1930年,来到青岛,在国立青岛大学被聘任为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国立青岛大学设立在鱼山路一片丘陵之上。这里绿树掩映,楼房错落,红瓦蓝天碧海,连成一片,充满诗情画意。

  闻一多初到青岛,他在一篇名为《青岛》的散文中记述了自己第一眼见到青岛时的情景——

  “海船快到胶州湾时,远远望见一点青,在万顷的巨涛中浮沉……簇新的、整齐的楼屋,一座一座立在小小山坡上,笔直的柏油路伸展在两行梧桐树的中间,起伏在山冈上如一条蛇。谁信这个现成的海市蜃楼,一百年前还是个荒岛?”

  那时,闻一多已收到了清华大学的聘书,但他最终选择了青岛大学,因为青岛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闻一多曾如此描绘栈桥:“在伸出海面的栈桥海天的云彩永远是清澄无比的,夕阳快下山,西边浮几道鲜丽耀眼的光,在别处你永远看不见的……”

  他喜欢看云,喜欢看海,喜欢一望无际的波浪翻滚。

  他说:“我一个人到青岛那个高处的阁楼门前,坐在石阶上看云,看海,看春天街市上和山野间密集的树叶遮蔽着岛上所有的住屋,向着大海碧绿的波浪岛上起伏的青梢也是一片海浪浪下有似海底下神人所住的仙宫。”

  从古至今,西湖的美景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极负盛名。

  汪静之

  而在1933年,著名作家汪静之(1902—1996)却将青岛与西湖相比称:

  “欲把西湖比青岛。秀美柔美各五分。”

  1934年暑假汪静之陪同郁达夫(1896—1945)一家来到青岛,郁达夫也被青岛风光旖旎的景色深深打动。

  郁达夫

  郁达夫曾如此描绘他心中的青岛:“……白的灯台,红的屋瓦,弯曲的海岸,点点的近岛遥山,就净现上你的视界里来了,这就是青岛。所以海道去青岛的人对她所得的最初印象,比无论哪一个港市,都要清新些,美丽些。”

  青岛在气候方面尤其得天独厚,四季分明。而科学表明,四季越分明,气血运行幅度越大,人即越聪明越健康。住在青岛的人更是幸福的。

  梁实秋

  正如梁实秋(1903—1987)在他的作品《忆青岛》里称青岛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好地方。

  而这段对青岛四季的描写:“冬天也有过雪,但是很少见,屋里面无需升火不会结冰。夏天的凉风习习,秋季的天高气爽,都是令人喜的,而春季的百花齐放,更是美不胜收。”更是恰如其分的展现了青岛四季的特色。

  老舍

  青岛的春天百花盛开,十分壮观。老舍(1899—1966)在1937年所作的作品《五月的青岛》里也恰如其分的描绘了青岛的春天。

  “因为青岛的节气晚,所以樱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开。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争着开放,墙角路边也都有了嫩绿的叶儿。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

  苏雪林

  青岛的夏天凉爽是全国著名的,女作家苏雪林(1897—1999)便慕名而来,武汉夏天炎热,苏雪林是怕热之人,每到暑假便开始“逃热”。正是“逃热”成就了苏雪林与青岛的缘分。

  据青岛著名文史专家鲁海介绍,虽然苏雪林在青岛居住的时间不过一个月,但她却是上世纪30年代直接记录青岛文字最多的作家之一。

  鲁海认为,苏雪林的文字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并且随便拿出一段都是十分优美:“青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漫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那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那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是那清冰如水的爽意。从高处看,整个青岛,好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

  许多文化名人在青岛或长或短的停留,也在青岛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作品。

  在福山路1号,洪深(18941955)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以《劫后桃花》最为著名。《劫后桃花》剧组来青岛拍摄外景,于1935年摄制完成,为中国电影界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洪深

  而洪深也在1934年在作品《留得青山在》中将青岛的树描绘出了另一番景象:“北地的十月梢,树上的叶子,应当都是黄落了,然而青岛还没有落;青岛的树上依然是青的。有人说,青岛的好处,就好在青上,如果没有这些树,青岛便和别的城市一样,不见得有什么出色了。这句话也许是真的。”

  与洪深居住的福山路1号相邻的福山路3号,1931年曾任国立青岛大学国文系讲师的沈从文(1902—1988)就住在这里。

  沈从文

  值得一提的是,沈从文最著名的小说《边城》也是在这里酝酿的。少女翠翠的原型之一就是崂山少女。

  沈从文曾经说,在青岛期间,“正是我一生中工作能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大约因为先天性的供血不足,一到海边,就觉得身心舒适,每天只睡三小时,精神特别旺盛。”

  他在《从文家书》里也写了青岛这座城市对他巨大的影响:“我一个人到青岛那个高处的教堂门前,坐在石阶上看云,看海,看教堂石墙上挂的薜萝。耳听到附近一个什么人家一阵钢琴的声音。那曲子或许只是一个初学琴的女孩子那样。重要的是它一和当前情景结合,和我生命结合,我简直完全变了一个人,在学习和写作中都会发生极大地影响。”

  巴金

  1932年9月,巴金(1904—2005)来青岛时也曾在福山路3号小住。

  巴金在《怀念从文》一文中写道:“在青岛,他把那间房子让我,我可以安静地写文章、写信,也可以毫无拘束地在樱花林中散步”。

  巴金的《电椅集》中的《爱》,也是在此写成的。

  青岛的大海与城市融为一体,在海边随时都能欣赏到大海的景色。分布在前海一带的海水浴场更是以沙细水清著名。

  文学界巨匠梁实秋曾说过:“青岛之美不在山而在水。汇泉的海滩宽广而水浅,坡度缓,作为浴场据说是东亚第一。”

  田仲济

  作家、学者田仲济(1907—2002)在1936年《我爱青岛》中这样写道:

  “青岛的确是令人喜爱的。你喜欢幽静么?那你可到湛山,太平角一带,你可以在空气清新,花木夹道的马路上散步,也可以在苍松翠柏,嶙峋怪石林立的海滨坐上几个钟头,你可以沉思,你可以静读,是很少有人来打扰你的。在过去的岁月里,甚而会半天遇不见一个人。现在人是多些了。你喜欢热闹的话,那就可以到中山路和栈桥一带走走,真是熙熙攘攘,磨肩接踵,若在晚上,人那就更多了。因为不仅外地来游览或避暑的人,当地的人也喜欢于晚饭后到海边到栈桥乘凉。”

  现在,这些景色还在,而且更秀美,更壮观。当年游人们常去的地方,现在还是游客的最爱。

  让我们用田仲济的另一段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青岛的海是我这一生中最早见到的海,其印象之深是无与伦比的。最令人欣喜的是走在栈桥上,或海岸上一站,真是海阔天空,是那么令人心旷神怡。”

编辑:jur
0 

今日关注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2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山东省包氏字辈汇总

2 12
字辈,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分的字,俗称派,以山东包姓为例,由于年代久远,繁衍生息,各地都不相同。 [ 阅读全文 ]
12 

青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5年规划

1 27
青岛启动《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 [ 阅读全文 ]
27 

傅抱石《听泉图》5186.5万元高价成交的理由

1 9
傅抱石创作于1963年的《听泉图》立轴最终以451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5186.5万元成交。 [ 阅读全文 ]
9 

AI殡葬:你敢让机器人主持葬礼吗?

1 6
智能殡葬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其实 “心”才是宗教与葬仪的根本所在。 [ 阅读全文 ]
6 

“安东八景”之首:元宝山的前世与今生

1 16
元宝山公园建于1911年,2009年重修。 [ 阅读全文 ]
16 

孙氏家谱山东乐安堂

1 13
孙氏族谱的研究多数在“文革”以后,现世存族谱多数起始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喜鹊窝迁徙时期,即明朝永乐建帝前后,至今约600多年历史,民国期间的版本较多。 [ 阅读全文 ]
13 

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病世

1 1
诚品书店是台湾地区著名的书店,首家店于1989年开张。 [ 阅读全文 ]
1 

真正的狂草:怀素草书法帖《秋兴八首》

1 2
怀素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 [ 阅读全文 ]
2 

里程碑式的大师 走近现代酿酒学之父

1 1
  在法国有一位杰出的酿酒学家,被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这样评价:“他开启了波尔多(Bordeaux)葡萄酒品质的革命,此后几十年,波尔多葡萄酒的品质未曾衰落。”从帕克如此之高的赞誉中可以肯定,此人的造诣绝对非同一般,他便是对波尔多酿酒业进行了伟大改革的法国酿酒学家——埃米耶·佩诺(Emile Peynaud)。 [ 阅读全文 ]
1 

“敦煌女儿”樊锦诗:敦煌欢迎年轻人来玩

1 2
 1938年出生于北京,成长于上海,大学毕业后去了敦煌就再没离开过,50余年在莫高窟里铲铲补补,樊锦诗得了个“敦煌女儿”的美誉。 [ 阅读全文 ]
2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

0 11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 [ 阅读全文 ]
11 

基督教的祈祷

0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京口王氏家谱被美国哥大收藏

0 1
主王心托人从美国影印回了失传多年的《京口王氏家乘》。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棒棰岛”海参获得NSFA级海参认证

0 3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全球公共安全和健康组织NSFInternational发来的贺信,获得该组织颁发的首个A级海参认证。 [ 阅读全文 ]
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0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贵州福泉市:世界现存最大的银杏树才800多岁

0 17
贵州福泉市黄丝村李家湾,一棵银杏树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粗壮的一株银杏树。 [ 阅读全文 ]
17 

扬州的夏氏祠堂内供奉着徐达牌位

0 1
扬州夏氏的始祖为夏机公,元末为朱元璋手下大将,后因战功封于祁沙(今广陵区头桥镇)。 [ 阅读全文 ]
1 

经济

2020-11-26
浏览:19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37 评论:0 收藏:0
2020-11-26
浏览:5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2 评论:0 收藏:0
2020-11-25
浏览:3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4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