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教 > 名胜大观 > 长秋村洗肠寺

长秋村洗肠寺

2020年8月7日
作者: 
文章来源: 

  1﹒风雨千年洗肠寺

  今河南省孟津县白合镇长秋村有洗肠寺,洗肠寺之得名与晋代高僧佛图澄(232~348)有关。

  长秋村年近八十岁的老中医赵宗报,住宅和冼肠寺遗址隔沟相望。

  赵宗报先生在自家宅院中建有佛堂,佛堂中供奉有西方三圣塑像。

  据赵宗报先生讲,洗肠寺北部前临之沟名罗驾沟(又名落驾沟),寺院对应沟底有泉水涌出汇流成河,后来干涸。该河原名洗肠河,因晋代高僧佛图澄在河中洗肠而得名。

  赵宗报医师家中保存有《重修东西两殿碑记》。该碑署款为:大明嘉靖贰拾年九月初一日,乡生郑广撰。石碑至今品相完好,镶嵌于赵医师宅院西墙南侧。

  2009年4月29日,空山落叶受邀考察王庄村、长秋村时亲见此碑。

  2﹒洗肠寺碑

  碑文正文试译如下:河南府孟津县柿林保观音寺佛家祖师塑像彩绘落成碑记。

  观音寺按古代碑文记载,创建于唐代咸亨年间,也就是670至675年。

  观音寺古代名叫洗肠寺,洗肠寺建造时还没有长秋村,这段历史事实寺院现存的古碑文中就可以证明,在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自宋代、元代以来,至今已经几百年了,寺院屡建屡毁,时存时亡,就像藕断丝连,瓜葛相牵,从来就没有彻底毁灭。

  到了我们大明朝成化年间,也就是1465至1487年间,寺院的主持僧人名叫戒政,重修了正殿三间,又重塑并彩绘了佛像。

  可叹时间像电火浮霜一样,眨眼又是无数岁月。

  到了正德年间,即1489至1506年,又重修了这三间正殿。

  修前,这三间正殿里喜鹊搭窝,蝙蝠住在墙缝里,椽瓦脱落,连大樑和檩条都七扭八翘。

  释迦牟尼佛头项上髻珠垂断,护法神将身上的铠甲像皴裂的鱼鳞一样,燃灯佛面目全非,眉眼不分,所有神像让人看一眼就会掉泪。

  大明嘉靖十五年,也就是1536年,孟津县人赵志贤、赵玄、赵礼,善心大发,在他们的支持赞助下,孟津县浮图兴国寺的僧人智印,和以前浮图寺的僧人圆其一样,四方化缘,接连修缮,不遗余力,继承先师的功德,把所有化缘募捐的钱都拿了出来。

  四面八方信佛敬佛的人也都拿出家中的钱,到寺院中送钱赞助的人像赶大会一样热闹,前来帮工的百姓像一列列山一样涌来。

  不到一年时间,新修成的大殿佛像焕然一新,大殿中香烟缭绕,僧众拜佛井然有序,真是天地和合。

  修建寺院时,僧众和善男信女配合默契,坚持不懈,循序渐进,他(她)们不计报酬,长期积蓄,各尽所能,这些都是源于寺中的中国和外国僧人对佛的虔诚吗?

  或是佛教长期对百姓的薰陶感化吗?

  这是既得天时,又得人和啊!

  这才是寺院屡废屡兴的关键啊!

  听到寺中从早到晚的颂经声,能不快乐吗?

  听到寺中的钟鼓法器歌乐声,能不快乐吗?

  朝廷福及教众,恐怕年代久远人们忘记这次功德工程的盛事,所以选石刻碑,永垂久远,于是就作了这篇碑记。(下略)

  以上原碑正文约400余字,字体结构疏朗自然、朴拙倾欹,独有韵致。

  碑文中蕴含的信息量不是一般寺院重修碑记可以比拟的,这是一块孟津县至宝、河洛文化至宝。

  3﹒洗肠寺与佛图澄

  洗肠寺的这块碑文却给晋代高僧佛图澄曾住锡孟津县浮图寺作出重要佐证。

  孟津县浮图寺明代曾更名兴国寺,该史实见1991年版《孟津县志》,兹不赘述。

  有关浮图寺,《孟津县志·文物编·古代文化》援引清代《孟津县志》说:负图寺在城西北五里,相传龙马负图之地,亦名浮图。

  晋天竺僧佛图澄西来,住锡于此。

  释海法著《白马寺与中国佛教·东晋十六国佛教》:佛图澄,西域人,本姓帛。诵佛经数百万言,善解文义”。

  《高僧传》载,佛图澄于公元310年来到中原,弘法三十余年,立寺八百九十三所。

  《晋书·佛图澄传》把佛图澄说得非常神奇,说他能念咒语差使鬼神,他的乳侧有一个孔洞,平常用棉絮堵塞,夜晚读书时就拔出棉絮,孔中冒出光亮,照得满屋通明。

  佛图澄在斋戒日的清晨常到寺院门外溪流旁边,把五脏六腑从乳侧的孔中拉出来,洗涤以后重新装入肚内。

  斋日辄至水边,引肠洗之,还复内中。(引文见南北朝释慧皎《高僧传卷九》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佛图澄还能从铃响中听出吉凶预兆,没有不应验的。

  《晋书·佛图澄传》中说佛图澄:永嘉四年,来适洛阳,及洛中寇乱,乃潜草野以观变。

  佛图澄大概在此时,即311年住锡孟津洗肠寺。

  唐释道宣《广弘明集》中有《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二首》,其中一首诗《竺佛图澄》:大誓悯涂炭,乘机入生死。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乳孔光一室,掌镜彻千里。道盛咒莲华,灾生吟棘子。埋石缘虽谢,流沙化方始。诗中中州法既弘句说明,佛图澄初到中原弘法之地在中州洛阳。

  《孟津县志·军事编·津桥》: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洛阳成为一座空城,度支校尉率流民驻守硖石津。

  在佛图澄来洛阳的第二年,因洛中寇乱,乃潜草野以观变。这一年即永嘉五年,这一年京城洛阳发生了什么事?

  《晋书·帝纪第五·孝怀帝》载:六月癸未,刘曜、王弥、石勒同寇洛川,王师颇为贼所败,死者甚众。庚寅,司空荀藩、光禄大夫荀组奔轘辕,太子率温畿夜开广莫门奔小平津。丁酉,刘曜、王弥入京师。帝开华林园门,出河阴藕池,欲幸长安,为曜等所追及。曜等遂焚烧宫庙,逼辱妃后,吴王晏、竟陵王楙、尚书左仆射和郁、右仆射曹馥、尚书闾丘冲、袁蔡、王绲、河南尹刘默等皆遇害,百官士庶死者三万余人。帝蒙尘于平阳……

  太子奔小平津、帝奔河阴藕池,可见当时京城洛阳的官员大都避难于孟津县沿黄河一带。

  佛图澄这时也来到孟津,潜伏草野以观变是历史真实。

  显而易见,孟津县白合镇长秋村洗肠寺就因佛图澄洗肠而得名。

  洗肠寺,就是《晋书·佛图澄传》中所载佛图澄洗肠的地方,其地就在今孟津县白合镇长秋村和洗肠寺夹峙的河谷中。

  另外,以上碑文记载说明,孟津浮图寺和白合镇长秋村洗肠寺有很深渊源关系。

  佛图澄死后1200余年,洗肠寺重修,孟津浮图寺的僧人智印、圆其等四方化缘,不遗余力,继承先师的功德,把所有化缘募捐的钱都拿出来。

  这些记载表明,孟津浮图寺是佛图澄在洛阳大乱平息之后的住锡地,而洗肠寺是佛图澄初到洛阳在大乱之前的避难地。

  佛图澄入住洗肠寺早于住锡浮图寺。所以,以上两所寺院的亲密关系源远流长,非同寻常。

  4﹒佛图澄遗事

  明代以后,佛图澄洗肠的故事才广为流传,很多地方附会佛图澄洗肠于孟津的真实故亊。

  佛图澄洗肠的地方派生出某某地有洗肠河、洗肠源、洗肠池、洗肠泉、洗肠井等,画家也跟风创作出不少与佛图澄有关的画作传世。

  谨举以下数条以资考证。

  如:佛图澄洗肠故事在河南内丘县,明李贤《明一统志卷四》:洗肠源在内丘县西十三里,昔有高僧佛图澄于此洗肠,因名。

  四川省有佛图澄洗肠故事,清陈祥裔《蜀都碎事卷二》:有大乘金禅寺,晋佛图澄所建,上有洗肠池。

  陕西省有佛图澄洗肠故事,清雍正间沈青峰撰《陕西通志卷十二》:洗肠泉水在县西三里,相传晋髙僧佛图澄洗肠于此。

  清王铎《拟山园选集卷三十九》中,王铎为《佛图澄洗肠图》写有《跋佛图澄洗肠图》文。清宋荦《西陂类稿卷三·古竹圃续稿·都官草》:近沙汀,地近佛图澄洗肠河……

  综上所述,孟津县白合镇长秋村洗肠寺存世的《重修东西两殿碑记》碑,不但佐证了佛图澄曾住锡孟津浮图寺,而且佐证了“佛图澄洗肠”的历史记载。对孟津负图寺、洗肠寺而言,《重修东西两殿碑记》可称之为无价之宝。

  5﹒张仪墓附记

  先秦纵横家张仪死后,葬于今孟津白合镇长秋村北。

  张仪墓濒临黄河湾,在黄河南岸一块突入黄河的台地上,百姓俗称黄河湾为大河湾,称这块台地为老寨嘴。

  1921年直奉战争期间,直系军阀吴佩孚派兵进驻今孟津县域关镇杨庄村陈家寨。

  吴佩孚得知张仪墓的消息后,派了一连步兵进驻白合镇滑庄村。

  吴军勾结地方不法分子盗掘张仪墓。据称盗走铜器20余件、陶器100余件,另有战车饰件、铜鱼、铜蝉等。

  6﹒今日长秋村

  今孟津县存有清代戒赌碑3通,长秋村保存的戒赌碑是其中之一,现已公布为孟津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今长秋村辖长秋、上街、东南窑、南坡等4个自然村,村民委员会设长秋村。

  长秋村是历史文化名村,人文荟萃。

  明清至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长秋村受唐宋两代茶马古道流风遗韵的薰陶,一直传承着竹马、旱船、威风锣鼓等文艺表演节目,在黄河两岸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长秋村居民以赵姓居多,长秋村赵姓还和洛阳郊区赵村的赵姓有深厚渊源。

  洛阳郊区的赵村是唐代古村,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咏《赵村杏花》诗: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今长秋村南洗肠寺遗址仅有数孔土窑洞,窑洞门已被黄土掩埋,只露出两个竹筛大的洞,诉说着洗肠寺昔日的辉煌。

编辑:jr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