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历史 > 甲骨文故事:山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由来

甲骨文故事:山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由来

2020年7月8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历史上,搜集甲骨最勤的罗振玉,其旧藏以后来归入山东省博物馆收藏部分最精

  外国人搜集甲骨文最多的是明义士,其旧藏尚留在中国的,山东省博物馆馆藏部分有着重要价值​

  如今,拂拭留在这些甲骨上的历史风霜,有许多让人难忘的故事

  殷墟甲骨文是1899年首先由山东福山的王懿荣辨认出来,又经山东潍县商贾范氏之手购得。从此甲骨文大批重见天日,并与山东结下了不解之缘。现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数千片甲骨,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

  劫后余生的罗振玉旧藏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当时山东省胶东行政公署派干部去东北地区巩固地方政权,接受敌产。公署干部高兢生带领十几名同志到大连远东炼油厂执行任务,在院内发现一只铁皮箱,无锁、电焊封口。箱内装有何物,无人知晓。用铁锤砸开后,见箱内装有木制小抽屉73个、布制小盒11个,共嵌装甲骨1234片。据分析,远东炼油厂还是海上码头,此箱文物应是日本人战败后欲运走而未及运走的。胶东行政公署各救会会长张修己得知后立即去电叮嘱:“务必妥善保管,待机运往胶东。”这批甲骨后运抵栖霞,先由胶东图书馆保管,1951年胶东文物管理委员会撤销时,将所藏文物交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胶东图书馆所藏的甲骨亦随同一起移交给省文管会。后经专家鉴定,这批甲骨被确定为罗振玉旧藏。

  1940年罗振玉病逝于旅顺,所藏甲骨等文物渐次散失,其中一部分为日本人所得。后经证实,日本战败后,日本人并没有放弃这批文物,留人暗中看管,企图伺机运走。这部分甲骨是罗氏旧藏甲骨中最精的一部分。我国已故著名甲骨文学家胡厚宣说:“罗氏搜集的甲骨流散于国内者有:吉林大学、北京图书馆、旅顺博物馆、辽宁博物馆、吉林博物馆、故宫博物馆,特别是山东博物馆,他装的盒子最多,好的材料都在这里。”

  从地下挖出的明义士藏品

  加拿大人明义士于1910年来华,先在河南省武安、彰德等地调查,搜集文物,后得知殷墟一带出土甲骨,便大量收购,所获甚多。明义士于1933年来山东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任教授,继续搜集甲骨及其他文物,自称已搜集甲骨5万余片。明义士1937年回国时,将许多珍贵文物带走,余下部分埋在齐鲁大学校园内,绘图为记,交英国人林仰山保管。1952年,林仰山回国时将埋藏图示及所代管的其他文物一并交给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经挖掘整理,这批文物重见天日,其中有甲骨8000余片,虽然大多数是小片、碎片和无字甲骨,但有字甲骨也有3668片之多,其数量、价值都引人注目。胡厚宣先生说:“山东省博物馆所藏甲骨,多得自传世名家材料,其中又以明义士旧藏最多。”

  与明义士甲骨一起移交的还有齐鲁大学所藏甲骨65片,济南广智院美国人柏根所藏甲骨122片。早期外国人搜集我国出土甲骨的,除明义士外,还有当时英国驻青州宣教士库寿龄和美国驻潍县宣教士方法敛等人,这就是在甲骨收藏领域人们经常提及的“库方二氏”。方法敛约于1904至1905年间购得甲骨1800片,他在1905年2月15日离华返美之前,即以79片甲骨让于山东潍县联合文理学院院长伯尔根,伯尔根又将此赠于广智院。

  一个珍藏甲骨的重镇

  甲骨自出土之日起就因其满身的文化符号为世人瞩目,当时国运艰难,注定了甲骨四处飘零的命运,山东的这批甲骨便是星散各处而又重新汇聚者。其中还包括山东省图书馆藏甲骨一盒9片,山东黄县王惠堂先生捐献的三盒69片,以及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购的215片。1955年山东省博物馆成立时,以上提及的甲骨都归藏于此,以罗振玉、明义士的藏品为主,数量达5396片(不含4400余无字碎片)。

  山东地处海疆,毗邻河南殷墟,加之清末到民国初年山左金石学风浓厚,最早搜集甲骨的外国传教士多活动于此,因而山东境内遗存了数量较大的商代甲骨,其中不乏精品。胡先生认为:“谈到国内的甲骨收藏,当以北京图书馆为最,计三万余片;故宫博物院次之,得自明义士等,有两万余片;再下来就属山东博物馆了。”在胡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中,从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甲骨中选定1115片为一级品,其中4片定为特精品与精品,这4片都为罗振玉旧藏。由此可见,山东省博物馆不愧一个珍藏甲骨的重镇。

  2003年4月7日,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出土甲骨文,这是殷墟主体以外首次出土甲骨文。也许,山东与甲骨文的姻缘还会一步步延续下去。

  相关人物

  王懿荣(1845-1900),山东福山人。字正儒,号廉生,官至国子监祭酒,我国清末著名金石学家。他1899年第一个认识并有意识地购藏殷墟甲骨文,被誉为甲骨文之父。同时,他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爱国主义者,曾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英勇抗敌,后以身殉国。

  罗振玉(1886-1940年),浙江上虞人,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老人。我国近代史上的国学大师,甲骨学研究“四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号彦堂)之一。他考释之余,挥写甲骨文,是近代以甲骨文入书的开创者。另在金石学、敦煌文献学、版本目录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特别是在保存和流传古代文化遗产方面居功至伟。

  明义士(1885-1957年),加拿大人,汉学家,以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著名。他在1914年春“乘其羸老白马”,考察甲骨出土地的故事曾广为传播。

编辑:jrg
11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