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历史 > 阿拉伯帝国四大哈里发统治时期的对外扩张及内战

阿拉伯帝国四大哈里发统治时期的对外扩张及内战

2018年5月28日
作者: 
文章来源: 

         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他们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盛极一时的古代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来,他们把其中许多文化影响传到中世纪的欧洲,遂唤醒了西方世界,而使欧洲走上了近代文艺复兴的道路。

  

  穆罕默德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疆域

  四大哈里发统治时期〔632年—661年〕

  阿布·伯克尔(632年—634年,穆罕默德岳父,阿依莎之父,“先知的两大辅弼”之一)

  欧麦尔一世(634年—644年,“先知的两大辅弼”之一)

  奥斯曼(644年-656年,麦加贵族、富商)

  阿里(656年—661年,艾布·塔利卜之子,法蒂玛之夫,穆罕默德堂弟兼女婿)

  632年,在欧麦尔(“先知的两大辅弼”之一,哈希姆族)支持下,阿布·伯克尔(573-634,哈希姆族)击败“辅士派”、“阿里派”、“倭马亚派”等派系的挑战,顺利成为第一任哈里发(伯克尔团结领导集团成员和圣门弟子,集结军队,首先平息了各地部落首领脱离麦地那政权、抗缴天课、反对伊斯兰教的武装叛乱。艾布·伯克尔晓示反叛者,必须无条件投降,否则即遭毁灭。他决定立即派兵出征讨伐,指派哈立德·本·瓦利德率师出征,先后击败了半岛中部泰伊族、艾塞德族、盖特芳族和叶麻麦地方的哈尼法族,处决了自称先知的哈尼法族首领穆赛利迈。在派出的其他穆斯林将领指挥下,巴林、阿曼、哈达拉毛、也门等地平叛也先后告捷。从而巩固了麦地那政权,维护了半岛统一,粉碎了分裂伊斯兰教的阴谋,动摇的部落表示归顺,恢复了各地区安定局面。伯克尔为开拓疆域,使伊斯兰教广泛传播,制定了征服波斯和拜占庭帝国的战略计划,随即向叙利亚方面发动扩张战争)。

  

  633年,伯克尔派哈立德为主将,穆桑纳·哈里斯为副将,先征服了伊拉克南部各部落,尔后又占领了希拉城。

  634年春,伯克尔派3支军队征服叙利亚,在巴勒斯坦境内艾季纳代因与拜占庭军队决战,结果穆斯林获胜。

  634年,阿布·伯克尔去世,欧麦尔(586-644,出生于半岛古莱氏部落)当选为第二任哈里发。阿拉伯哈里发这两次平稳过渡,维护了阿拉伯人团结,阿拉伯人的国家大厦终于坚实地屹立在地球村中心附近,为他们接下来的大幅扩张打下了基础。在巨大胜利的强烈刺激下,欧麦尔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空前的大征服运动。

  635年,阿拉伯人兵分两路,对拜占庭和萨珊波斯帝国展开了全面进攻。东路大军在号称“真主之剑”的哈立德将军率领下,迅速通过人迹罕至的叙利亚沙漠,在雅穆克河畔一举歼灭了拜占庭5万大军,占领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雅穆克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阿拉伯人的扩张欲望。叙利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从此东进可以进军波斯,北上可以进军中亚,本身也是富庶的膏腴之地。占领叙利亚以后,阿拉伯人乘胜挥师东进,由赛尔德担任东征总司令,面对腐朽如枯竹般的萨珊波斯帝国,其势几如秋风扫落叶。

  637年,卡迪西亚一战,赛尔德力挫波斯军队,占领伊拉克。嗣后进入伊朗高原,深入波斯腹地。

  638年,阿拉伯军队接连胜利,被围困两年的耶路撒冷被迫请降归顺。面对阿拉伯人猛烈攻击,拜占庭帝国皇帝悲哀说道:“叙利亚,如此美好的锦绣河山,还是归于敌人了!”占领叙利亚后,4万阿拉伯铁骑乘胜挥师东进。

  640年,阿慕尔率领西路大军攻入附属于拜占庭的埃及。

  641年,阿慕尔攻陷亚历山大港,

  642年,尼哈温战役,赛尔德彻底击溃了波斯大军主力,一举消灭了具有1200多年文明的波斯帝国。

  642年,阿慕尔占领开罗,将埃及这个“拜占庭帝国的粮仓”收归哈里发所有;哈里发成为亚历山大的主人,整个埃及纳入阿拉伯帝国版图。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574-656年,麦加贵族、富商)继续进行扩张战争,其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铁骑先后征服亚洲呼罗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非洲利比亚等地区,扩大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为了进一步控制地中海,奥斯曼征集小亚细亚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四大哈里发统治时期阿拉伯帝国疆域

  651年,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奥斯曼派遣使节抵达长安与唐朝通好,唐高宗即为穆斯林使节赦建清真寺,此后双方来往频繁。

  656年6月,奥斯曼·伊本·阿凡为反对派所杀。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656年—661年在位)继位。阿里执政期间,伊斯兰教领导集团内部离心力量增长,各派权争激烈。为整顿内部、维护穆圣和前三任哈里发已开拓的疆土,实行伊斯兰教所理想的公平和正义,冲破重重困难,把首都从麦地那迁至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库法城,重新任命了一批地方新总督,撤换了与奥斯曼有血亲关系的军政要员,削弱了倭马亚家族成员的权力,从而遭到各派政治势力的反对。

  阿里是逊尼派所承认的最后一位“纯洁的哈里发”,也是什叶派唯一承认为合法的哈里发。

  656年,阿里力图恢复伊斯兰教政体原貌,首先撤销了奥斯曼生前的许多任命和决定,因而招致倭马亚家族和一些新仇敌反对。麦加穆斯林领袖泰勒哈和祖拜尔曾因觊觎哈里发职位组织过反奥斯曼的活动,现又因阿里未重用他们便怀恨在心,以“给奥斯曼复仇”为口号,反对阿里担任哈里发,与阿里争夺领导权。当时被称为“信士之母”的穆罕默德遗孀阿伊莎也因私怨反对阿里。于是阿伊莎同泰勒哈、祖拜尔结成联盟,指责阿里包庇杀死奥斯曼的凶犯是“叛教行为”,以为奥斯曼复仇为借口,纠集一些反对阿里的力量,迁往巴士拉组织武装,举兵反对阿里。

  656年10月,骆驼之战,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一次内战。阿里率军从麦地那向巴士拉进发。当双方谈判破裂后,两军于12月9日在巴士拉附近展开激战。战斗进程中,乘坐驼轿的阿伊莎不断发出反阿里号召,而大部分战斗又都围绕着这头骆驼进行,故史称“骆驼之战”。此次战斗阿里击败了叛军,反对派领袖泰勒哈和祖拜尔被杀,阿伊莎遭俘后被护送回麦地那,许多圣门弟子在这次战役中阵亡。

  657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拒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起兵反抗,双方爆发隋芬之战。阿里在军事上占优势情况下,中了对方诡计,被迫接受穆阿维叶以《古兰经》裁决的停战和谈建议,招致政治上失利,阿里阵营中分裂出哈瓦利吉派。

  657年春,为了争取叙利亚方面的支持,阿里亲往叙利亚边境幼发拉底河畔的隋芬,同穆阿维叶谈判。穆阿维叶提出要阿里交出和惩办杀害奥斯曼的凶手,不承认阿里哈里发的地位,并提出成立一个由各方参加的选举会议来推选新的哈里发。

  657年7月,隋芬之战,伊斯兰教史上第二次内战。谈判进行了3个月后破裂,双方军队在隋芬平原展开激战。阿里军队在其将领马立克·阿什塔尔指挥下,英勇善战,大获全胜。穆阿维叶在陷于失败关头,采纳了忠于他的前埃及总督阿慕尔·本·阿斯的计谋,命令叙利亚士兵用枪挑起《古兰经》,高呼“让安拉裁决”,要求停止战斗,举行和谈,以挽回败局。

  在阿里营垒中,人们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派只占少数,大部分将领和军士对穆斯林间的仇杀感到厌倦,他们提出“不能砍杀高举《古兰经》的人”,遂中止战斗,主张和谈。阿里在主和派胁迫下接受了和谈要求。于是阿里队伍中的主战派台米姆族人,反对阿里妥协退让,约有12000人从阿里队伍中分离出走,从隋芬出走到库法附近的哈鲁拉村,推举阿卜杜拉·瓦哈卜·拉西比为首领,宣布不承认阿里哈里发地位,故被称为“哈瓦利吉派”。

  阿里起初对哈瓦利吉派采取怀柔政策,并亲自到哈鲁拉去劝说他们归队,但未成功。后来当阿里率军6万向叙利亚进军时,获悉哈瓦利吉派杀死了支持阿里的麦达因总督和阿里的使者,从而激怒了阿里,遂于途中改变路线,向伊拉克境内纳赫拉万进军征讨哈瓦利吉派。

  658年1月,双方派出代表会晤于艾兹哈鲁,进行仲裁。阿里派出的代表是艾布·穆萨·艾什尔里;穆阿维叶派出的代表是阿慕尔·本·阿斯。仲裁结果,免除阿里和穆阿维叶所担任的职务,不承认阿里的哈里发地位。从此更多不满者投入哈瓦利吉派,进一步削弱了阿里的力量。

  658年7月,拿赫鲁宛之战,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三次内战。7月17日,阿里向哈瓦利吉派发起攻击,拉西比阵亡,固守营地的哈瓦利吉派1800余人几乎全被消灭。拿赫鲁宛之战后,哈瓦利吉派残余势力在各地仍有活动。

  659年,在阿里征讨哈瓦利吉派同时,穆阿维叶击败阿里在埃及的军队,并任命阿慕尔为埃及总督,使阿里的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660年,哈瓦利吉派举兵反对阿里与穆阿维叶议和,发生了纳赫拉万之战。又被阿里击败,但穆阿维叶乘此机会出兵占领埃及和希贾兹,使阿里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661年1月24日清晨,阿里返回库法清真寺时,中途被人用带毒军刀刺杀。行刺人是哈列哲派阿卜杜勒·赖哈曼·伊本·穆勒介木。他的一位女友亲属在奈海赖旺被杀死,他替他们报仇,用毒刃砍伤了阿里脑部。埋葬阿里的地方,在库法附近。那里原来是荒无人烟的,后来,阿里的陵墓发展成为伊斯兰教十叶派的圣地之一,年年有人到那里去朝拜,那个圣地就是现在伊拉克的纳贾夫。

  公元632 年由阿布·伯克尔开始,到公元661 年因阿里去世而告终的这个时期,可以称为哈里发帝国的共和时期。阿拉伯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的四位哈里发叫做“拉什顿”(正统派)。

编辑:jr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