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发展 > 青岛的两条啤酒街 好喝好吃还不贵!

青岛的两条啤酒街 好喝好吃还不贵!

2018年5月18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对于青岛这座城市来说,啤酒是一种生活方式,能带来很多美好的东西。

  自从德国人到达这里,修建起红瓦坡顶的房子和啤酒厂以来,就如此了。德国人走了,啤酒留下了,随之而来的是热爱啤酒的青岛人。

  

  登州路是百年青啤的发源地。

  当年,德国人从青岛区出发,往中国平民居住的台东镇修建了一条米勒上尉街,就是现在的登州路。

  一九〇三年,英德酿业公司在这条街上建了啤酒厂,“厂内的四座水井,即使在旱季也为酿造啤酒提供充足水源。”

  生产的依比尔森啤酒、黑啤酒完全依照慕尼黑方式酿造,三年后便获得了国际金奖。

  驻扎在青岛的两千多名水兵是啤酒的主要消费群。随后德国人又在登州路上建了一座骑兵营,在啤酒厂的旁边开了青岛第一家啤酒屋,德国兵有了开怀畅饮的好地方,但对于彼时的中国人来说,那里面卖的不过是难喝的马尿。

  建兵营的同时还有一条铁路从大港火车站出发,穿过今天的昌乐路到达登州路,它为兵营服务,也给啤酒厂酿造日后的盛名带来了便利。

  二〇〇五年夏天,登州路以啤酒的名义正式开街,五六十家酒吧、饭馆承接着欢乐的驻扎,啤酒花和大麦的芬芳成了七百米街道的专属味道。

  外地人来了,专门要到这条街接受金色的洗礼,用海阔天空的高谈把这条街照耀到天亮。

  老啤酒厂已经成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在这条人文沉积的路上,感受醇香原浆的温润如玉,清凉如绢,有时候,也锋利如刀——总是不同寻常。

  相对于登州路的专业、洋气、厚重,青岛土著更喜欢扎进“民间啤酒街”营口路的呱噪之中,在沿街永不散场的流水席之间,任由味觉放浪游走。

  那里绝没有身段——夏天的黄昏,酒客们光着膀子,趿着拖鞋,喝到脸红脖子粗。散啤太新鲜了,而且家家都接受海鲜加工,这两点让营口路声名远播。

  事实上,营口路啤酒街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啤酒街区,网罗了周边的顺兴路、埕口路、台东八路、沾化路等七八条马路,一百多家啤酒屋和烧烤店鳞次栉比,小的二十平方米左右,大的也不过四十平方米。

  五花八门的啤酒屋门头上,“一啤”和“来料加工”几个字最为醒目。附近的营口路市场上,下酒的应季小海鲜常年摆开阵势,长蛸、八带、泥螺、香螺、辣螺、海螺、海蛎子、扇贝、虾虎、鲜虾、笔管、蟹子、毛蛤蜊、小杂鱼等应有尽有。

  买了海鲜,就可以马上交给小店加工成下酒菜。“老板,蛤蜊多加些辣椒,爆炒。这些毛蛤过遍水就行了,再给弄碟辣根。”一个中年酒客拎着四袋海鲜对老板说。

  而这样的对话时刻都在啤酒屋内外发生。待中年酒客和伙计们寻了位置坐下,三大杯新鲜的啤酒已经端了过来,约五分钟后,辣炒蛤蜊和生毛蛤也上了餐桌。

  好喝、好吃、不贵,生意想不火都难。

  十年前,这里的门头房没人要,现在一平米难求。

编辑:jr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