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教 > 宗教知识 > 【闽商文化论】海神妈祖

【闽商文化论】海神妈祖

2018年5月17日
作者: 
文章来源: 

     妈祖姓林名默,宋建隆元年(960)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一个平凡的渔民之家。林默本身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自身的著作或文字,在她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也并没有关于她的生平传记。在庙记中出现的则多是林默成神后的显圣故事,关于她生平的故事,则是保留在民间的口头流传中。

  

  林默“救父寻兄” 、“化草救商”、“挂席泛槎”、“铁马渡江”的故事。妈祖不仅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甚至还会预测天气,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的礁石,时常会有触礁沉船的危险。渔民、商人和旅客经常得到林默的指航,得以平安航行。

  

  这位中国海神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希腊海神波塞冬大概是最能代表西欧海洋文明精神特质的海神。波塞东手执三叉戟,坐着蹄金髦的马车在海洋上奔腾驰骋。他喜怒无常,挥动三叉戟就能引起海啸和地震,轻易地令任何船只粉碎;也能平息风浪和波涛,为航海的人民带来财富。

  

  他和雅典娜争夺雅典守护神之际,送给雅典人民的就是一匹代表战争的飞马。好战的海神波塞冬不满足于统治现有的海洋,有强烈的侵略性和极大的野心,时刻想夺取宙斯天帝的宝座,但被宙斯发觉,把他放逐到地上受刑,帮助修建特洛伊城。他还常与诸神交战,在雅典和特罗森城就有过他和雅典娜的争霸战场。

  与桀骜不驯、具有强烈侵略扩张色彩的希腊海神不同,闽人的海神是以温和的女性长辈形象出现的。

  

  虽然在传说中,林默只是一位未出阁的少女,但是闽人却习惯称之为“妈祖”,这一称呼却使她具有了家中长辈的地位。

  当闽商在海上遇到风险的时候,一声“妈祖”的呼唤就能获得护佑,那是航海人一种正当的文化心态:搏击风浪是为了家人的幸福!是孝道的表现,神灵一定会护佑的!对于多以海商为业的福建人来说,海洋不一定就是敌人,如果航海的时候有个这样慈母般的保护神,那将为航行带来多少希望的曙光。

  中国神话系统中还有一位女海神精卫,值得回味的是,这位出生在北方的海神为后代传播的事迹却是“填海”——立志消除海洋的自然属性。这些都与航海保护神的海神妈祖形成了对比。

  

  闽商出外打拼,社会和家人给予的是无条件的支持守候。女性愿意用自己的青春支持丈夫在外经商。闽南红砖大厝上飞舞灵动的双燕脊折射出的便是游子思归、亲人盼归的情感羁绊。

  海神妈祖代表的就是这部分女性对出门在外打拼的亲人的支持。从这个方面上说,海神妈祖可视作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母爱博大”的文化元素。

  闽人航海时的这种文化寄托使得妈祖形象具有了被建构到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因素。妈祖地位的确立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东南沿海经济文化地位的提高、海洋经济在中国经济中比重的上升等有很大的关系。

  唐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向东南转移,开始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

  宋代将“开洋裕国”列为国策。

  南宋,泉州西郊的九日山,南宋,每年夏、冬,泉州官府由泉州郡守、南外宗正、提举市舶主持,府郡及市舶司的高级官员出席,到九日山下的延福寺、通远王祠举行“冬谴舶、夏回舶”两次“祈风祭祀”典礼,以祈求顺风,望海舶能平安到达目的地。

  

  之所以要举行如此盛大规模的祈风仪式,是一种招来中外客商的官方形式。

  宋元时期的统治者充分意识到意识形态与政策的同步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长久的农业文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国家里,要让以海洋贸易为主导的商业意识成为治理国家的一股力量,更需要思想意识形态的革新。

  当时,能够成为“开洋裕国”的精神资源就是福建的区域之海神信仰-妈祖。1156年,宋高宗绍兴26年,妈祖被封为“灵惠夫人”。有宋一朝,短短百多年间(1156-1262年),妈祖被朝廷册封14次。沿海区域民众在这种氛围中,强化了自我的商业意识。

  闽商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了宋代,作为被官方认可重视的力量正式登上了政治的舞台。闽商地位的上升,反过来促进了妈祖在中国神格地位的平步青云。一开始,妈祖以“龙女”的名义,借龙王之名,得以进入中原文化视野。随着妈祖地位的上升,四海龙王反倒成为妈祖的陪祀。这不能不看成以福建为主体的中国海洋文明在中华主流文化中所占据的分量。

  妈祖之成为中华文明体系中的海神,与闽人航海时的文化寄托、国家经济战略的转移、闽商地位的上升,标志着闽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反哺中央主流文化的开始。

编辑:jrg
2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