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艺术 > 云冈石窟: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第一个巅峰

云冈石窟: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第一个巅峰

2018年1月3日

  如果你已经到过某项世界遗产,你肯定能发现比你记忆中更好的视觉效果,或许你会开始新的追求。

  如果你还没有到过某项世界遗产,你一定会感受到它惊人的魅力和巨大的吸引力,你的追寻会有更具体的目标。

  如果你暂时没有去某项世界遗产的条件,那么就慢慢观赏这些照片吧。如果你再读读相关的文字,也许你能获得身临其境的人也无法享受到的乐趣,因为你的想象和赞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葛剑雄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现存大小窟龛252个、石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6世纪中国高超的石窟艺术成就。“昙曜五窟”整体布局严整,风格和谐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的第一个巅峰。

  在云冈,宗教石窟艺术的佛教传统第一次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鲜明个性和艺术力量。云冈石窟艺术体现了中南亚佛教的宗教象征艺术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完美结合。云冈石窟始凿于公元5世纪,由皇室主持开凿,它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佛教信仰的力量和持久性。

  大同古称平城,是公元398~494年之间北魏王朝的都城,也是北魏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大同的繁荣和重要地位一直持续到公元523年,此年一场叛乱之后,大同日渐荒凉。云冈石窟的石像历时60多年(公元460~525年)完成,这段时期标志着北魏佛教石窟艺术发展的巅峰。

  自北魏第一个皇帝登基之时,这里的佛教就兴盛起来,公元460年,和尚昙曜开始凿刻著名的“昙曜五窟”,从那时起,云冈石窟就成为中国北方佛教艺术的中心。

  公元525年,由皇室发起的初步工程基本完成,但低级官员和僧侣继续开凿了更多的洞窟和佛像。辽代,人们在洞窟前建造了木构窟檐,把石窟变成了寺庙建筑,如十大名寺。1122年,这些寺庙在战争中被毁。

  云冈石窟古称武周山石窟,位于大同市以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十里河北岸。云冈石窟有大小窟龛252个、石像51000余尊,东西绵亘约1000米。云冈石窟的开凿可分为3个主要时期:早期(公元460~465年)、中期(公元471~494年)和晚期(公元494~525年),这3个时期可以通过建筑风格辨认出来。

  除了石窟,提名的核心区还包括石窟上面平原上的一座城堡遗址、一道防卫墙遗址和一处明代烽火台遗址。

  早期的石窟包括5个主要洞窟,这些宏伟而质朴的洞窟是在和尚昙曜的指导下开凿的,因此被命名为“昙曜五窟”。这些巨大洞窟用来放置13~15米高的巨型佛像;洞窟平面呈马蹄形,穹隆顶,仿照古印度的草庐;每个洞窟都有一扇门和一扇窗;中央的佛像身材高大,占据了洞窟的主要部分,而外壁满雕千佛,在中国石窟凿刻传统中十分罕见。“昙曜五窟”包括四组双窟和一组三窟,它们构成了云冈石窟的精华。

  到了中期,石窟里的汉化风格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中期洞窟平面呈方形,通常具有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外墙两侧有高高的双层阁楼,中心塔柱高高耸立;木构窟檐由八角形石柱支撑,上刻千佛;内壁满是长长的画卷,分层分列。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汉代盛行的殿堂规划和传统布局。

  晚期石窟位于石窟区西部的龙王庙沟一带。这一时期总共开凿了200多个窟龛。这些洞窟是中小规模的,有着多样而复杂的不规则形状。洞窟门口周围的悬崖上也刻有饰物。此时出现了一种简化雕像内容、形式风格化的趋势,但却呈现出一种清新典雅的新面貌。

  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和(第5、6、7窟)窟前的木结构建筑全部得到保护,并向公众开放。

编辑:jr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