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交流 > 中国文化为何总是“被韩国”?

中国文化为何总是“被韩国”?

2017年9月6日
文章来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朝最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可是,在这“中华第一思乡诗”里,李白思念的故乡,究竟是四川的江油呢,还是湖北的安陆?沸沸扬扬的李白故里之争还未落幕,最近又传出了新的消息——李白是韩国人。这不是愚人节里网民们恶作剧的玩笑,而是韩国首尔大学历史系教授金秉德经过考证后得出的结论。

  《甘肃日报》报道这一消息后,在中国的学术界和民间引发热议。

  不仅李白被指为韩国人,金教授还举证说,唐朝另外一些重要的诗人如李商隐、李贺等“李”姓诗人,其实都是韩国人的后代。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金秉德教授已经计划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提出申诉,抗议中国歪曲历史事实,剽窃韩国文化,并申请将唐诗列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样的结论,让广大的中国人哑然失笑,“闹了半天,原来李白同志低头思念的,是韩国呀!”

  韩国人似乎总是与中华文化最精粹的部分过不去,他们不仅抢夺中国的传统节日,还要霸占中国人的老祖先。此次,李白“被韩国”,再一次让中韩文化之争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我们不妨看一看,这些年,中国究竟有多少老祖宗的东西“被韩国”过。

  端午原来是韩国的“遗产”?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此消息传到中国,举国哗然。

  围绕着端午节申遗之争,早在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确定以前,就已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在端午节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媒体突然曝出韩国率先申请“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国人过的原来是别人的节日,顿时引起轩然大波。现在这个申报还成功了,网上更是嘘声一片。网民在对韩国表达抗议的同时,也对国内某些部门的不作为表达了愤慨。更有网民声称:“对韩国人的举动表示由衷的钦佩,向韩国人致敬,他们是东方传统文化的优秀继承者!”

  对于网民的愤怒,国内的专家纷纷出来澄清。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表示:“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对于中国民众的抗议,韩国“江陵端午祭”委员会委员长崔钟卨也作出了解释:“韩国端午祭同中国端午节的起源截然不同,部分人认为韩国剽窃中国端午节申请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完全是一场误会。鉴于端午引发的种种不谐音符,我们将率先敞开心扉、消除误解。”

  但民众对韩国专家的这种说法明显不买账。因为在那个时候,“江陵端午祭”已申报成功,而中国原汁原味的端午节申报工作,仍在原地徘徊。去年9月30日,端午节终于申遗成功,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山海经》抄袭了韩国神话? 

  2007年8月,一部名为《蚩尤天皇》的韩国历史小说,将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蚩尤,追溯为韩国祖先。

  随后,该年的10月,网民们开始热议一名韩国大学教授的论文。这名教授叫郑在书,任教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郑在书在文章里点名道姓地指出:“《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中国的很多神话传说,都是源自韩国。”

  郑在书的这些观点,在中国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和网民的强烈反对。中国人说:“炎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人物,除《山海经》外,还见于《左传》、《国语》、《楚辞》、《史记》等诸多古代典籍。从时间顺序上来看,炎帝传说的产生最迟始于春秋时期,远远早于高句丽王朝存在的时期。”

  迫于压力,随后不久,郑在书给人民网发来了一份传真,传真中说:“认识我的中国友人,大多了解我一贯的学术立场和主张,清楚现在网上对我的争议是转述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偏误。我的论文被严重曲解,令我痛心不已。我明确表明,我从未有过贬低中国文化的观点。”

  除了炎帝之外,韩国人对中国“千古第一圣人”孔子也很感兴趣,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祭孔大典。还有不少韩国学者认为,孔子是朝鲜民族祖先的后代。

  同样被归入“韩国籍”的还有西施和李时珍。不少韩国人认为东北、山东、河北、浙江是韩国人的故居和文化发源地,因而西施也成了韩国的“文化名人”。在韩国的草药材市场,《本草纲目》被视作重要文化遗产,而李时珍也被学者考证为“高丽人”。

  但这些争吵大多是部分网民在捕风捉影煽风点火。韩国的文化官员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公开表示:“正常人不会说孔子是韩国人”。

  “四大发明”只剩下“三大”? 

  活字印刷术、浑天仪、豆浆,这些都是中国人熟知的发明。不过,有好些韩国人却声称,它们的发明权归韩国。

  韩国学者敢于宣称自己是印刷术“起源国”,在于他们手里有“活字实物”、“印刷物文物”两手证据。一手证据是《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下称《直指》)。2001年6月,《直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刷品;2005年9月,韩国政府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清州为《直指》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

  另外一手,是他们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对毕昇的泥制活字印刷进行了还原,发现了“问题”,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韩国学者提出,毕昇仅仅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是一个设想,并没有付诸实施。

  《直指》作为韩国金属活字印刷的“孤证”,被联合国认定后,在韩国受到了超越国宝的尊崇,宣传攻势十分强大。韩国人投入巨资,准备把活字印刷,打造成发展当地旅游业的金字招牌。

  除了印刷术,我国浑天仪也被“当成”了韩国国宝。不仅被印上了新版万元韩币,由浑天仪改造而成的浑天表,也被韩国列为国宝230号,收藏于高丽大学博物馆。

  “韩国自称活字印刷术起源国”的话题,在互联网上至今仍是热门话题。大部分网友第一反应都是“愤怒”:“就好比亨利·福特埋头生产了100多年汽车,最后让我们对门的二大爷给申请了一个汽车专利,那于情于理于法都是说不通的。”

  面对韩国的两手证据,中国提出了“活字实物”、“印刷物文物”和“印刷发展史”三方面的证据。依照《梦溪笔谈》中的记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毕昇当年发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苏州李瑶、安徽泾县翟金生用毕昇遗法制泥活字证明可行。2002年,北京印刷学院课题组也完成了这一工作,对韩国学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来”等质疑作了明确的否定。

  汉字应该改姓“韩”?

  这一论调,据称首先是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历史系教授朴正秀。

  根据国内的报道,2006年10月,韩国《朝鲜日报》采用了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的文章,他认为,是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

  朴正秀说,经过他十年研究和考证,汉字最早是由朝鲜民族发明的。后来朝鲜人移居中原,把汉字带到了中国,才形成了现在的汉文化。他建议韩国政府理直气壮地恢复使用汉字,并向联合国申请,把汉字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一举措,随即引发了广大中国网友强烈反弹。经过搜索后,大家才发现“韩国人发明了汉字”这个话题,早在2002年左右就已在一些国际论坛上炒得沸沸扬扬,代表性观点就是:“商以前,韩国人住在山东。后来韩国人入主中原成立了商朝,并发明了汉字,但这种文字不能和所有部落语言相适应。只有华夏部落忍受下来并发展了和其相适应的语言,而周朝打败了商朝,韩国人退出中原后,就抛弃了汉字重新使用以前的韩语。”

  假如他们的观点成立,那我们使用了几千年的汉字,岂不是应该改名叫“韩字”才对?

  面对韩国学者一套又一套的“论据”,中国民众觉得又好气又好笑。“韩国人真是慷慨,发明了汉字自己不用无偿送给中国,而自己又另外弄了一套”……这样的讽刺语言,在中文论坛随处可见。

   张三丰“穿长衫的韩国人”?

  一则题为《让我无语的棒子最新研究:中国道教祖师是韩国人》的帖子,让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没有逃脱“被韩国”的命运。据帖子的内容显示,发表此观点的学者是韩国首尔大学的一名历史学教授。在一次科研成果发布会上,这位学者历数了自己对于道教鼻祖张道陵血统的研究成果,并且拿出了有力证据,证明张道陵是韩国后裔。

  他声称,经过对中国春秋战国历史的研究,可以肯定春秋时期的韩国即为古代移居到中国的朝鲜人所建立的政权,而张道陵是张良的第8代孙,并且张良在跟随刘邦创立汉朝之前恰恰就是韩国人,因此可得出张道陵的韩国血统,是真正的韩国后裔。

  对于张道陵在江西龙虎山炼丹修道,并最终创立道教这一问题,该学者表示,张道陵并非创立道教的真正鼻祖,在创立这一宗教之前,四处云游的张道陵,受到过朝鲜半岛某国王妃的胞兄的点拨,才最终在龙虎山炼丹修道,进而创立道教。

  既然道教鼻祖都是韩国人,那么后来大名鼎鼎的道士、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岂不也成了“穿长衫的韩国人”?

  更为好玩的是,有论坛传出消息:韩国要起诉武当山盗用了韩国国旗。这个消息指出,关于“八卦图是否盗用了大韩国旗”的新闻,在韩国引起很大反响。“中国有个叫武当山的地方,盗用我国国旗做徽章”的论调,在韩国受到热捧。甚至一些韩国组织,声称要起诉武当山。

  此事件同样在网上引发热议。在参与讨论的网友当中,大多数对此持有怀疑观点,认为这是一种违背历史的恶意炒作。

  联系此前韩寒公开声明“韩寒是韩国人”是网友恶搞,“孙中山是韩国人”属假新闻,这样的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

  “愤怒”之外的思考

  除了以上提到的事件,中韩两国还在多处存在争议。2010年3月,韩国MBC电视台播出题为“中国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的出生之谜”的“秘闻”,他们认为“朱元璋很有可能是高丽人”,韩国大报《中央日报》的网站也登载了一篇题为《明太祖朱元璋是高丽人?中韩历史学家激烈争辩》的文章;中医、中国的风水术,都难逃“被韩国”的命运。

  谈及中韩之间的文化争论,学者李河说:“由于历史传承,中韩文化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所以,双方公众应该互相理解,学术界更不应该被舆论所影响和左右。”

  李河还说:“在韩国,很多学者都有很明显的去殖民化的心态,包括把汉城改成首尔,去掉汉字等很多行为。坦白地说,历史上,中国对于韩国不管是在文化上还是在武力上,都曾经有过不止一次的控制行为,因此这种去殖民化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更有学者表示,中韩的文化之争,其实没有表面的那么严重。学者于德清就明确表示:“很多时候,所谓的中韩争论都是媒体和网民夸大和臆想的。我理解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忱,但我们的媒体不能在没有认真核实新闻事实的情况下,就小题大做,将一些连韩国人都觉得不着调的言论,肆意夸大其效果和影响。”

编辑:jiruguang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