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家族资讯 > 青岛李沧居民常说老家在云南, 真相是什么

青岛李沧居民常说老家在云南, 真相是什么

2017年8月15日
作者: 
文章来源: 

  除去洪洞大槐树之外,青岛民间还流传着“祖先在云南”的说法。比如,在李沧区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家祖籍是云南的。”这一说法是否准确呢?采访了多位知名专家,查阅了大量史料、族谱,资料显示李沧区最初的移民主要来自云南。云南移民在诸多行政村中超过了半数。与移民相关的还有很多故事与传说,引人入胜,也让人为之感慨、叹息。

  明初倭寇七次入侵青岛一带

  在青岛市史志办《志鉴工作》2002年第3期上,有一篇岛城知名文史专家侯文程先生所撰写的《青岛地区云南移民初考》,其中称“李沧区由云南移民建立的村庄达半数以上”。在岛城文史专家那洪岐、杨惠春所写的《李沧区移民是来自云南吗?》一文中,则提出据史料记载,李沧区现有的53个行政村中,其中有29个村就是在600多年前从云南迁移过来的。

  大枣园村的牌坊

  为什么要从云南移民呢?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原来的区域内人烟稀少。从元朝末年开始,兵灾战乱接连发生,原有人口损失殆尽。第二,则是因为倭寇横行。从元朝开始,倭寇就时常侵扰沿海,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洗劫一空。明朝初年,倭寇又7次入侵青岛。当时的皇帝朱元璋坐不住了,于是他决心加强青岛地区的防御力量,设立卫、所,开始屯田。从洪武二十一年(1382年)起,青岛沿海设置卫、所,其中很多人就是从云南迁移而来。

  即墨县志

  这一部分人并非是少数民族,而主要是汉族。侯文程先生在文中写道:“青岛地区云南移民的祖辈都是跟随朱元璋起兵的农民,他们祖籍大多为安徽、江苏等地。青岛地区的某些方言、民俗与江淮地区极为相似。”当然,因为那些汉族人曾在云南生活过,甚至在当地结婚生子,妻子是云南当地人,也会带来一些与云南类似的风俗习惯。

  部分居民小指指甲呈两半

  在上世纪90年代 ,李沧区由原崂山区李村镇和沧口区合并建成。而在历史上,沧口地区又隶属于即墨县辖地,所以《崂山县志》和《即墨县志》的一些材料也可以说明李沧区的状况。

  据《崂山县志》中的材料: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倭夷(日本人)入侵崂山沿海,居民多受其害。于是,朱元璋下旨命近海诸卫分兵讨伐倭寇。到朱棣当皇帝之后的永乐二年(1404年),在如今崂山区中韩街道设置即墨营,其中设两名把总,1000余名官兵,还筑有寨城1座,周长2华里。在女姑口有驻军一部。可见崂山 、李村一带移民大多是明朝派来驻守沿海一带或屯垦的军户。许多从征军士在当地安家落户、结亲、通婚,繁衍子孙后代 ,使得现居住地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据当地民间传说,凡是祖先从云南迁居此地的人,双脚小指指甲均为两瓣形状。

  资料介绍,现居李沧区部分村庄的部分居民,小指指甲也确实呈两瓣。

  族谱记载是从云南迁来

  2008年,李沧区政协曾出了一本书名为《记忆中的村庄》,其中共写了60个村庄,包括现存的和部分已经消失了的。岛城文史专家刘锦女士就是当时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调查了26个村庄。她对记者说:“当时,大部分村庄中的老人和族谱上,都说是从云南迁移来的。”

  倭寇在青岛一带横行

  根据新编《即墨县志》记载,仅明代因建立卫、所和军屯而迁入的军户达7万余人,其中包括在沧口、楼山后、湾头、十梅庵、东南渠一带立村的林、张、赵、庄、王、蔡、宋等姓氏家族。而据《崂山县志》载,李村镇辖区的19个村庄(今属李村、虎山路、浮山路、九水路4个街道)均是云南移民。

  如果说宏观的数字和材料有些抽象的话,那么各个村庄的家族史则更能体现当年移民的状况。

  李钦堂研究过西南渠村的历史,撰文称,据历史考证,西南渠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相传村中的张姓祖先率先从云南迁徙至此栖身谋生,因村东北处有一土埠,所以起名叫安家(甲)埠。后因早年间连绵不断的战争,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所以村民期盼艰难早日离去,为追求这一良好愿望,又因为村南刚好有一水渠,遂改名“南渠”(谐音“难去”)。

  也有村庄是从省内迁来

  姜平秀、王珍亭曾撰文讲述过晓翁村的由来。其中称,晓翁村如今有传说和记载的有崔氏和王氏。《崔氏支谱》中记载称:“吾家相传云南籍,明初兄弟二人捧檄移来山东。先卜居於大翁村,后移居东南山村,又移居晓翁村。晓翁村者即吾本支所从出也。自始迁居於此,至今历有十八世,计聚族於阅斯六百余年。”而王氏则是三百年前从崂山东窑(登瀛)迁徙而来的。而在此之前,王氏的先祖从淮安府长途跋涉来到东窑。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多,东窑的耕地已不能满足需要,经过打探,再三比较,王氏族长派遣了十世长支孙落户到了晓翁村。

  刘锦女士曾经多次前往大枣园,了解其村中历史。大枣园的历史最远能够追溯明代嘉靖年间。当时山东青州府临朐县礼让乡四泊社四甲棘林村的王景,迁徙到胶州朱阳社十甲等上村 。王景有4个儿子,分别是王核、王隆、王纶和王福。万历年间,王纶一家又迁徙到了即墨县汇海王家庄,而王纶的孙子王才富这一代继续外迁,来到了浮山所下辖的于家村旁,建屋耕地,人丁渐多,于是另起村名。因为祖籍棘林村,便将“棘”字由并列改为上下,叫“枣”(繁体)园村 。后来因人口又多,再分出一村叫小枣园,这里便叫大枣园村 。王才富被尊称为大枣园村的“始祖”。明朝万历七年(1580年)倭寇入侵浮山所一带,直逼大枣园村 。王才富全家及村民离村避难,躲进崂山的黄花洞中,因山高无路,倭寇不敢入山而退走。王才富等躲过劫难,回村重建倭寇烧掠后的家园。

  刘锦女士当时也调查了石家村,这个村庄是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从云南迁至诸城,在二百多年前,又从诸城迁移过来的。

  从这些村庄的家族史中可以到,从云南迁移到李沧的的确能够占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从其他省份以及山东省内其他地方迁移而来,包括一些就近迁移的,多种方式都有,是有据可考的。

  民国七千满族人从青州迁来

  20世纪初,也有很多工人从外地迁移到李沧来工作,这也可以看成是一次移民。那洪岐在《李沧区少数民族状况及其由来》一文中就介绍了部分满族人来青岛的移民过程。

  清王朝雍正十年(1733年)派清八旗兵15000余人驻守山东半岛青州旗城,随即满族官员开始出没于青岛。辛亥革命之后,清朝遗老及文武官员来青岛寄居从业。到20世纪初,就有大量的满族百姓移居迁徙来沧口、崂山一带定居生活。在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日本商人在青岛开办了许多纺织工厂,需要大量的女工劳动力。日商发现满族妇女全是不缠足的“大脚板”,非常适合做纺织工人。于是,多次去青州北城(清朝在山东设的旗城)招收“养成工”(童工),进入当时的铃木丝织厂、大康纱厂、钟渊纱厂、大英烟草公司、四方工厂为最多。

  为了反对日本厂商的残酷压迫,其中的一些满族工人还参加过1925年4月26日至5月29日青岛各纱厂举行的罢工斗争。1922~1930年,又有北京、山东青州北城等地的满族百姓被招募来青岛当学警及消防警察。随即其兄弟姊妹、亲戚朋友投奔来青岛找工作、定居、通婚结亲,繁衍后代。

  关于这一段历史,岛城著名文史学家鲁海先生也曾提及,他说,光民国初期,从青州来的满族人就有大约七千人,包括舒、关、曹等姓氏。 

编辑:jiruguang
0 

今日关注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中国伊斯兰教

0 10
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发展起来。 [ 阅读全文 ]
10 

延迟退休最新消息!中央明确了!

0 4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女工人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 [ 阅读全文 ]
4 

江西这个村里有48口古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 3
天宝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江西第一古村”。 [ 阅读全文 ]
3 

延陵堂吴氏千年数次迁徙

0 13
淮阴吴氏属于延陵季子的后裔,元末明初迁至扬州。 [ 阅读全文 ]
13 

睢宁三山堂 张、赵、宋三姓本一家

0 22
清乾隆四十五年《宋氏族谱》序言:宋氏始祖待铜,由河南迁睢,兄弟三人,己为长也,因赋役繁重分姓,一为张氏,一为赵氏。 [ 阅读全文 ]
22 

明初从苏州阊门迁至高邮 阮元曾为居氏题匾“明德惟馨”

0 20
高邮八桥居家庄“渤海堂”居氏,是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来。 [ 阅读全文 ]
20 

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常遇春后人

0 14
南京审计大学教师常大清考证,扬州江都高汉常氏为明代大将常遇春的后人。 [ 阅读全文 ]
14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

0 11
山东基督教将茶文化融入神学思想建设,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 [ 阅读全文 ]
11 

基督教的祈祷

0 2
祈祷分为个人祈祷和集体祈祷。 [ 阅读全文 ]
2 

京口王氏家谱被美国哥大收藏

0 1
主王心托人从美国影印回了失传多年的《京口王氏家乘》。 [ 阅读全文 ]
1 

大连“棒棰岛”海参获得NSFA级海参认证

0 3
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接到全球公共安全和健康组织NSFInternational发来的贺信,获得该组织颁发的首个A级海参认证。 [ 阅读全文 ]
3 

“史上卖书最多的中国人” 漫画家蔡志忠在少林寺出家

0 4
享誉全球的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11月17日在少林寺落发出家。 [ 阅读全文 ]
4 

贵州福泉市:世界现存最大的银杏树才800多岁

0 17
贵州福泉市黄丝村李家湾,一棵银杏树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粗壮的一株银杏树。 [ 阅读全文 ]
17 

扬州的夏氏祠堂内供奉着徐达牌位

0 1
扬州夏氏的始祖为夏机公,元末为朱元璋手下大将,后因战功封于祁沙(今广陵区头桥镇)。 [ 阅读全文 ]
1 

“嵇”姓起源引起争议 认为“嵇氏之先本姓奚”

0 3
嵇姓源自会稽奚姓,到了嵇康的父亲也就是嵇昭公这一代,因为避祸迁至谯郡。 [ 阅读全文 ]
3 

烟台老房子:揭开烟台山上“德国领事馆”的神秘面纱

0 2
据《山东省志·外事志》《芝罘区志》记载,“德国领事馆于1890年将馆址迁至烟台西领事路9号(烟台山西路15号)。 [ 阅读全文 ]
2 

寒衣节:让文明祭祀 成为行动自觉

0 4
祭奠先人,缅怀故人,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更是表达感恩之心、寄托心中哀思的一种方式,本身值得发扬和光大。不过,若在祭祀时仍沿用燃烧纸钱等陈规陋俗,不仅会污染环境,还极易引发火灾,危及城市安全。因此,越是到祭祀的节点,越要倡导文明祭祀,破旧俗,倡新风。 [ 阅读全文 ]
4 

寒衣节故事: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

0 15
传说,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的习俗,是由蔡伦的哥哥蔡莫首创的。 [ 阅读全文 ]
15 

移风易俗!“寒衣节”倡导八种文明祭祀方式

0 2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寒衣节”,往年市民在祭扫时所焚烧的香蜡、纸钱等极易引起火灾,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现在不少市民都选择了以下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方式来祭奠先人。 [ 阅读全文 ]
2 

大鹏赖氏家族:前辈守御领土 后人遍布全球

0 16
赖氏在大鹏生活了近300年,始祖赖吾彪由广东紫金县迁至鹏城。 [ 阅读全文 ]
16 

烟台六连冠:2020全国文明城市评选

0 20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烟台六连冠。 [ 阅读全文 ]
20 

寺院的山门为何也叫三门

0 26
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脱的意思。 [ 阅读全文 ]
26 

为何蒋氏族谱记载经国不是老蒋的儿子

0 20
蒋经国出生后,经蒋介石同意,被他的奶奶在族谱上登记为瑞青的儿子(瑞青是蒋介石幼弟,夭折)。 [ 阅读全文 ]
20 

张燕燕半百之年开始写大连故事

0 1
张燕燕是个有故事的女人,写了《地主家的四代女人》,也写了纪实文学《大化厂 大化人》。 [ 阅读全文 ]
1 

家谱

2020-11-24
浏览:364 评论:0 收藏:0
2020-11-24
浏览:27 评论:0 收藏:0
2020-11-23
浏览:130 评论:0 收藏:0
2020-11-20
浏览:11 评论:0 收藏:0
2020-11-19
浏览:38 评论:0 收藏:0
2020-11-13
浏览:24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