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文化 > 历史 > 男装丽人太平公主为什么不能做“武则天第二”

男装丽人太平公主为什么不能做“武则天第二”

2017年2月22日
文章来源: 

混世魔女太平公主

 

00..jpg

 

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的故事,尤其是权欲很重的她为什么不能成为“武则天第二”

当然,要一下子讲清背景十分复杂的太平公主的人生故事,是有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味道,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能以比较概括的话题来重点叙述,而且偏选一些比较有趣的话题。

关于太平公主,也一直是一些电影电视甚至于讲坛的宠儿,这个主要是太平公主的身世和人生故事,有太多的传奇色彩,以至于说到唐朝就不可避免地要说到她,她还作为一个时代的终结人物,永远彪炳在历史的华丽璀璨天空中,这便是她被历史记住的最重要理由,如果说太平公主的母亲武则天开创了唐朝“女人干政”(首先声明,这个不是特定的贬义词,女同学们少安毋躁)的辉煌时代,掀起了历史上女人政治的新热潮和最强音的话,那么作为开创了女皇历史的武则天的女儿,最终却让唐朝的“女人干政”划上了一个黑色的休止符,并以她的宝贵生命为代价,为这个“怪胎”式的政治演绎来隆重“买单”。

好吧,我们先从史实表述入手,先引用一下《新唐书》关于太平公主的一段小文字:

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所生,后爱之倾诸女。荣国夫人死,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仪凤中,吐蕃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久之,主衣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歌舞帝前。帝及后大笑曰:“儿不为武官,何遽尔?”主曰:“以赐驸马可乎?”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假万年县为婚馆,门隘不能容翟车,有司毁垣以入,自兴安门设燎相属,道樾为枯。绍死,更嫁武承嗣,会承嗣小疾,罢昏。后杀武攸暨妻,以配主。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而主内与谋,外检畏,终后世无它訾。

基本上这段小小的史书记载,也已经以小见大地概括了太平公主那传奇的一生,可谓是小小闲笔尽得风流,栩栩如生地道出了太平公主“喜权势”、多阴谋的“假小子”形像,只是碍于武媚娘的虎威才常自“检点”(装出来的那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大“玩家”或曰混世魔女。

就比如太平公主发嗲在父母面前穿上男服“骚包”的故事,大约在太平公主14、15岁时(这个估计在唐朝那种十分开放的社会风气下算是晚熟了),有一次她中邪般地女扮男装穿上武官服饰,在父母面前大跳牛仔舞取乐。娘娘腔皇帝很有点愕然,有点妩媚又有点暧昧地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干嘛要穿男装?不伦不类。”太平公主不失时机地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如何?”以武媚娘这种在情场历练的超级骚包立马知道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已经到了少女善怀春的年龄,于是就打算给她找婆家了,也说明了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在母亲的熏陶下出脱得颇有心计了。

后来,太平公主嫁给帅呆了的薛绍(其母是李世民的女儿城阳公主),而太平公主和大美男薛绍的那场世纪豪婚,因此送亲的火把太多,以至于把沿途的树枝都烧焦了,多么雄壮的火把阵,而且因为婚车太大而婚礼用的县馆门便显得太小,最后为了让车子通过,只好把县馆的围墙给拆了才能驶进,可谓是千古奇观,中外婚礼史上所罕见,简直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富有传奇色彩。据说世界大都市全长安的轿夫都因为她的的超级婚礼放假来为她抬嫁妆,并大耍金钱阵大派红包糖果,据说当时单是被从天而降的密密麻麻的铜钱和苹果什么的击中并立即给埋进去活活憋死的市民都不计其数,烂掉的苹果因数量太大不能及时清理,以至于整整一年长安城上空都笼罩浓重的果酒香味,飘飘袅袅挥之不去,估计也只有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帝嫁女儿才有如此神话式故事传于后世。

原本这个方额头宽下巴的肥妹妹(唐朝以肥为美,最著名的就是令李隆基茶饭不思的丰腴婆娘杨贵妃,不是贬义也,或者可以说是丰满),因为武则天的特别偏爱,而有了一个飞黄腾达的人生,因为她是一个“英果类武”(和李恪相映成趣)的英雌,连史书也说她“多权略”,深得武则天的赏识(她也是武则天子女中人生命运比较平坦的一个,相对于她的四个哥哥来说),也几乎成了“武则天第二”,最终趾高气扬的她还是以闹剧收场,横死于侄儿的追杀之下,基本上是“被自杀”的那种。

奸雄的下场有时候还是很惨不忍睹的。比如墨索里尼横死后被愤怒的群众暴尸。

关于太平公主的权谋,史书说她基本上和自己的母亲一样善于做“幕后老板”,这话怎么说呢?也就是因为武媚娘见自己的女儿不管相貌还是性格都和自己相似,喜权势,多权谋,所以诸事也很喜欢和这个乖巧的女儿商量决定,但又不让女儿干政的事外泄,给人以攻击的口实,可谓是用心良苦。

太平公主虽然很得母亲欢心,但也是很怕武媚娘,所以在外面也常自检点和收敛,不敢多嘴多事,甚至用大肆购买物业进行豪华装修“自污”来麻醉别人对自己的警惕,以为她是“二世祖”,果然是在装疯卖傻也。

据说,太平公主还是一个十分称职的“妈妈桑”,甚至比另一大唐著名“妈妈桑”上官婉儿级别更高,手下的男宠比上官高了几个档次,比如让武女皇神魂颠倒的“皇帝级男人”莲花六郎张昌宗,就是由看似无所事事,其实“坏事”干尽的太平公主一手开发并加以利用的优质“政治资源”,美色也是生产力啊,太平公主也就是依靠自己的“男宠”班底来“攻城掠地”,甚至于控制最高统帅武女皇。据某些小道消息说,其实由太平公主开发进献的最出色男妓张六郎,就是多有权谋还诈傻扮懵的太平公主,安在最高统帅武则天身边的一名高级间谍,为的就是刺探最高层的有用情报。

太平公主的第二任老公是武家人,是一个没有多少男人味的窝囊废,这也为太平公主大肆“偷腥”创造了最良好的家庭条件,正是在第二次婚姻后,太平公主大肆包养开发高素质的“二爷”,以备生活和工作上的不时之需,最后还发展到和武媚娘的某些政府官员大肆通奸,就当是用“感情”作为纽带笼络并组建自己的私人力量吧,那些被“太子女”临幸的官员当然高兴得不得了,这是飞来艳福,说明自己蛮有吸引力嘛,哪有推辞的道理?……

关于太平公主的绯闻艳遇我们讲得够多的了,她的那些疯狂的“换夫游戏”我们暂搁一边,现在我们还是换一下口味,写写一下她的从政故事吧。因为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太平公主也曾是一个很活跃的人物,据说最盛的时候,朝中七个宰相有五个是紧跟太平公主闹革命的,也说明了太平公主绝对是一个权势滔天的女人,甚至于她的皇帝哥哥李旦都要让她三分,决断的事如果没有太平公主点头,那么皇帝也不敢行事,太平的影响力达到了何种程度你就可以想像得出了。

据说,太平公主一生中参与了三次重大的政治斗争,所谓重大,也就是能决定当时的政治走向的重大政治事件,从这方面来说,太平公主不可谓不至关重要。

(2)痛说公主“革命史”

太平公主第一次参加的重大政治行动,就是诛杀母皇最宠幸的男宠张氏兄弟。其时,二张在晚年体弱多病的武则天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大的空间,女皇帝也越来越离不开他们的温存照顾,于是张氏兄弟倚仗武则天的青眼有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大有曹操那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势,看谁不顺眼就灭谁。原来就有很多人看不惯他们,恨不得他们横死街头加以鞭尸,现在就更加为他们的嚣张气焰弄得民怨沸腾了。

据史载,公元701年,二张将私自议论他们的劣迹的邵王李重润和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个当然是一种利令智昏的昏招,因为这样明目张胆地干掉真正的皇室成员,而且打击面很大,这就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也说明了二张已经疯狂到失去了理智的地步),原本二张就是自己的家奴而已,现在居然爬到了主人的头上撒尿,这个李、武两家的人当然是十分愤怒,再不采取行动,恐怕到时候天下要改成姓张的了,于是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非拼个鱼死网破不可。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挺李的强力宰相张柬之等联合左羽林卫将军敬晖起兵诛杀二张,发动了唐朝的第二次“玄武门之变”,冲入武则天的寝宫迎仙宫,斩杀了张氏兄弟,逼武则天传位于中宗,并改“周”为“唐”,恢复了唐朝国号。

据说,太平公主参与了这次政治斗争,但史载不详,似乎也只是“预诛张易之谋”,也就是躲在幕后出谋划策的那种,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反正诛杀了为非作歹的二张之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成为了权倾朝野的“镇国之宝”,不过我们也能从这里体味到了她的重要作用。

据某些历史研究者认为,太平公主之所以参与诛杀二张,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为李氏女、武氏媳,绝对不能容忍张氏兄弟掌握核心权力,并对李、武两家大肆杀伐,那样只能是唇亡齿寒,自己也不能自保;其二可能是私人原因,即莲花六郎张昌宗,这个她曾经的情人诬陷她所爱的现任情人高戬,而且把高戬毫不留情地投入了监狱,拂了“太子女”的面,惹了老虎女发怒,非废了他们才解恨。

太平公主第二次参加的重大政治斗争,就是联合侄儿李隆基,起兵诛杀野心勃勃想当女皇帝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李裹儿。

史上最窝囊皇帝之一李显第二次登基后,强悍皇后韦氏的势力得到不断扩充和加强,权力欲也暴涨,更想效仿威风凛凛的家婆武则天,一尝九五至尊的滋味,再加上很想当皇太女的雄心勃勃的安乐公主的推波助澜,双剑合璧(也最终导致了曾和韦后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李显的暴亡),形成强而有力的朝中一派,正好与那时也从后台强势走到前台的“大唐最受宠女人”太平公主形成水火之势。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太平公主开始开府置官属,形成了强大的太平字号的政治集团,两个各有倚重的皇家政治集团,当然是为了最高权力刀光剑影地互相残酷厮杀,火星撞地球般的惨烈,以至于发展到战旗猎猎,阴谋重重,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这两个大唐最好斗的皇帝女“各树朋党,更相谮毁”(《资治通鉴》卷209),谁都想把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

既然战斗号角已经吹响,那当然是不会停下来的了,于是颇有权谋,曾长期在自己的母皇帐中做幕后谋士运筹帷幄的太平公主,立马也发挥了她的特长,为自己家的英俊潇洒的少壮派政治中坚,也就是她的侄儿李隆基,以及好心肠的李隆基他爹相王李旦,策划如何剿灭想觊觎皇权的韦后一派。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利令智昏的韦皇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此姝也曾因多次要求父亲封她为皇太女未果而心存怨念,要除李显而后快),合谋毒死了亲夫,为的就是自己过把皇帝瘾。关于此事,《资治通鉴》曰:“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按照这个说法李显是死于一碗毒汤饼。 

韦皇后毒死中宗之后,就即刻立温王李重茂为“儿皇帝”,以便自己垂帘听政(学武媚娘弄权派头最足的女人,却没有武媚娘的那种浑然天成的政治智慧,最后也是自取灭亡死都不知什么回事,硬是把自己往火盆上架),最后还嫌小皇帝碍事,干脆自己下场大玩一通才过瘾,于是密谋害死小皇帝,再废唐号,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自己当皇帝,重演武媚娘称帝的那最激动人心的一幕。

在这千钧一发的存亡关头,史载“玄宗将诛韦氏,主与秘计,遣子崇简从。”雄才大略也经营了多时的李隆基,带亲信兵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当时的骄横公主还在化妆,糊里糊涂之间人头就不知如何落地了),立即让李旦再次做皇帝,没有治国才能而只会胡作非为的韦后也徒增历史笑柄而已,皇帝不是谁都能当的,当女皇帝就更是难上加难。

正如史书所表,太平公主是此次宫廷政变的主角之一,也是定海神针式的人物,因为她也配享此种称号。

那时候政治力量还有点单薄的“嫩鸟”李隆基,必须要借助在朝中经营多时、人脉很广的镇国公主太平。其实此次的杀伐行动,是两巨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姑侄秘密协商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利用了太平公主作为武女皇宠女和李家打女的巨大政治影响力的结果,不然鹿死谁手还颇费周章,因为当时的韦后基本上是代表着皇权的,有正儿八经的政权资源和发号施令的合法能力。太平公主基于自己的最大利益,积极参与了这次唐朝的路线斗争,与第一次诛杀二张不同的是,这一次她改变了幕后操纵的角色并完全站到了前台,态度十分积极,不仅参与了事先的策划,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夺权行动(后来太平公主的儿子都被李隆基干掉,就是太平公主的这个次子幸免于难,因为那时候他已经成了李隆基的死党)。太平公主这次之所以如此高调参政,那当然就是在誓死捍卫她的核心利益罢了。

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太平公主作为李家女武家媳,不管李家掌权还是武家掌权,她都可以保有一席之地,如果是嫂子韦氏夺取了天下,那么这天下已经不是李家和武家的任何一个了,这确实是一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不是傻瓜都会掂量得出此间的利害关系,如果在这种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还吊儿郎当的话,她就不是从小就耳濡目染残酷政治斗争的武则天的最受宠女儿了,最后被革掉命的还是她自己,所以她不仅出谋划策,还团结了一切积极力量,努力站到前台战胜对手,最终她成为了胜利的一方。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李家“德高望重”的长辈,太平公主在处理韦后拥立的小皇帝的问题上,是保存现状还是改变格局她也拥有最大的发言权,最终是她亲自出面将小皇帝拉下马,也为李旦的重新上位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

所以后来唐睿宗李旦对小妹太平公主十分感恩戴德,很多政治决断都必须要问过她,只有她点头了才能施行。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也是太平公主在政坛获得最大发挥空间的时期,所以说拥立这个脾气好政治谋略却不大好的四哥倒是对了,不然太平公主哪有政坛上最春风得意、最风生水起的时候,即使是母皇在位的时候,她也不能这么爽,感觉就是自己也当了女皇帝一样。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她大力扶植自己的势力,俨然是为自己的女朝在进行全力的冲刺和必要的铺垫。

终于在太平公主的全力经营下,到唐睿宗末年,“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旧唐书·王琚传》),也就是说太平公主已经有了准女皇的威风。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太平公主的第三次政治斗争以失败而告终,做女皇帝的美梦也成了一枕黄粱,灰飞烟灭。

(3)女皇梦缘何灰飞烟灭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龙争虎斗。在此可以不负责任地八一个八卦,据说英俊潇洒的李隆基,还曾一度暗恋过在政坛叱咤风云的漂亮姑姑太平公主呢!当然那是一种小男孩不喑世事的、以45度角仰视自己偶像而产生的虚幻的爱,可以当成一种笑谈来对待。而当这种没有结果的爱变成政坛的殊死较量时,更加强了它的凶险性。

在齐心协力干掉了李家和武家共同的敌人韦皇后一派之后,接下来,便是因最高权力再分配而心生疙瘩的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两姑侄之间的殊死搏斗。这个对于过惯平凡生活的我们,简直就是在看变幻莫测的超级强台风天气一样揪紧了心。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一心要继承母亲遗志的太平公主,绝对没有理由让也是雄心勃勃的侄儿李隆基坐大,这样的话也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太平公主的彻底失势,这于十分争强好胜的太平公主来说,简直就是最重大的政治挫折。

按照某些历史爱好者的分析,睿宗朝的最大政治焦点,就是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为此心地极好的李旦同学也颇有心计地大耍“大极推手”,试图在两个当朝最强悍的猛人之间获取某种政治平衡,既不能让他们一方独大又要对自己有所需要和依赖,把自己视为仲裁者。

就这样,李旦要保住皇位,而太平公主要控制昏庸的李旦以兜售其奸,就必须要抑制李隆基的政治势力。反正,每当大臣来上奏,李旦都问这事和太平妹妹议过没有,好像当皇帝的不是他似的。为了限制李隆基的政治能量,最好就是废掉强悍的李隆基,换一个比较昏庸的人来当皇帝接班人,好于控制。

于是,诡计多端的太平公主,三番五次制造事端来达到打倒李隆基的目的。在李旦做皇帝的几年间,她不仅逢人便说李隆基不是长子,本来就没有当太子的资格(主要是李隆基碰到了一个明白事理的大哥,大哥以“国家危则先立有功”为准则,推立了大功的弟弟三郎上台的,不然他也休想做皇帝接班人),言下之意可能就是暗示人们说李隆基名不正言不顺,一定是用什么肮脏手段谋得了太子之位,甚至公开召集公卿大臣要废掉李隆基,气焰嚣张到了如此程度,她之所以这么高调,当然就是因为得到了昏庸的皇兄的纵容和支持,换句话说,李隆基他爹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的(因为也只有他是皇位的最大威胁者)。

有一次,李旦召宰相韦安石来议事,毫不讳言地对韦宰相说他最担心满朝大臣都心向太子,跟随太子的脚步走,那样的话等于是他自己被架空了(原来李旦的堪比刘备三顾茅庐式样的伟大的“三让天下”也是装出来的,他还是有官瘾的)。心明眼亮的韦安石立马说“此必太平之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就如同武媚娘想称帝的事情一样明了,不用多说。

据史载当时“太平于帘中窃听之”,基本上也就是武媚娘控制李治时的款式,有其母必有其女,一听到韦宰相道出了此中玄机,戳到了她的最痛处,立马怒不可遏,这还了得,真是没大没小,立即想将韦安石下狱,把之置于死地而后快。因为显然韦相是一个挺太子的人(《旧唐书·韦安石传》)。这明摆着太平公主和李旦是蛇鼠一窝,至少在打倒李隆基的想法上是步调一致的,名利场上无父子,在关系到核心利益的时候连儿子都不会放过。

由于代表最高权力的皇帝老儿屁股老是坐到太平小妹妹那边去,这当然使孤军奋战的李隆基十分被动,所有的政治资源基本上集中到了准女皇太平公主的手里,而李隆基也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史书说到李旦统治的末期,朝中七个宰相有五个是姓太平的,以至于有人竟敢在皇帝接班人隆基同志面前,口出狂言说当今只知有太平公主不知有太子殿下,俨然把李隆基当成了可有可无的政治摆设,最要命的是,连乱世最重要的军权也捏在太平公主手里,左、右羽林将军(卫戍部队)也都投靠了公主。

公元712年,出现了异常天象(就像李世民时代的太白金星异常事件),处心积虑要撤了太子的太平公主,立马利用奇异天象来作为宣传工具,即时派巫师去给昏庸的李旦讲项,巫师认为彗星出现意味着改朝换代,而帝座及前星有灾,则昭示着太子应做皇帝。据说这一馊主意,原本是太平公主想刺激昏庸无能的四哥不想让位的话就干脆做掉现太子,另立新人,最后正打歪着,聪明反被聪明误。

也就是说,原本太平公主的本意,也就是让四哥痛下决心除掉自己的儿子,最终却弄巧成拙,给李旦实现了第三次伟大的“禅让”,聪明过头的太平公主怎么想也想不到,这世间还真有“不爱江山爱儿子”的皇帝,最后弄得被太平公主玩得团团转的李隆基都被父亲的这种出格行为闹糊涂了(在此之前,他还在处心积虑地玩自己,这一下居然中邪了,据说是因为李旦从自己被毒死的哥哥李显身上得到的启示),一时如堕五里云雾之中,将信将疑的样子,以为是老头子吃错药又换花样挖个陷阱玩自己呢!

这事当然很突然,慌得李隆基立马去晋见父亲,让他说明原委后,才一块石头落了地,因为原本还极力支持太平公主的李旦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居然就因为要“传德避灾”,这当然让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大跌眼镜,恨不得扇自己一个耳光才解气,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最终,不甘心失败的太平公主于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孤注一掷作最后一搏,企图发动兵变来夺取帝位(也有说太平不是真正的谋反,以她当时的实力如果真的谋反,李隆基绝对不可能那么快能摆平,这年头兴翻案),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军起兵废掉李隆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雄才大略的李隆基先发制人,诱杀敌方将领,迅速平乱。彻底失败了的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一代混世魔女从此香消玉殒,从此没有了女皇帝或准女皇帝(但干政的太后还有)。

而除了这三次正式的政治斗争之外,据说太平公主还参与了诛杀当时十分棘手的武媚娘第一个男宠薛怀义的事情,也充分显示了她的个人能力。

这事虽然历史牛书《资治通鉴》明确记载是建昌王武攸宁亲自挂帅实施政治谋杀的,但同样是正史的新旧唐书也都明确指出了,是武女皇密令自己的宝贝女儿养健妇,也就是那种练过柔道跆拳道辟邪剑什么的年青力壮的女保镖,把曾不可一世的头号男宠薛怀义像踢绣球一样给活活打死,然后送到薛怀义发迹的地方白马寺焚尸,把骨灰和入泥中造塔,因为当时已经失宠的薛怀义给武则天制造了很多麻烦,包括火烧明堂和养棍僧图谋不轨等等。虽然她没有公开露面但却是主谋,是她亲自定计把薛怀义给灭了,也从侧面印证了她善于做幕后老板的手段,因为太平公主是唐朝仅有的两个可以开府授官的公主,另一个就是功名赫赫的开国公主平阳公主,所以说作为重要的幕后大老板,太平也没有抛头露面的必要,不就是灭一条家狗吗?只要她一扬手一点头逮谁灭谁。据说在整个武则天时期,她见诸于史书的功绩,就是为了自保而诛杀著名酷吏来俊臣,这个也只能在下一大章再细述了。

好了,写到这里,基本上也已经能做此文的“结案陈词”了。最后我们简要引用并综合一些史学研究者关于太平公主之所以不能做“武则天第二”的原因吧:第一,太平公主政治上没有明确的政纲,于她来说也只是利用权力来达到猎取利益的目的罢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权力消费者,借用现代术语来表述也就是利用权力进行“寻租”,只要达到“干政”的目的,显示了自己的权威,那么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加考虑,这就决定了她在政坛上毫无建树,只能把官场搞得更加乌烟瘴气;第二,经济上,鉴于太平公主代表的是封建官僚的腐朽势力,也决定了她绝不可能有什么利民政策,倒是疯狂地与民争利,对人民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她死了以后属于她的那些巨额租金三年还收不完,武媚娘给她的封赏也太丰厚了,突破了最高规格,富可敌国啊),再加上生活骄奢淫逸,毫无节制,也会使民心尽失;第三,组织上,由于太平公主的腐朽倾向性质决定,她自己的政治团队也会是趋向腐朽没落,很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事实上太平公主的庞大政治力量,都是用钱直接收买过来的,或者也就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大情愿依附的,尽管声势浩大,但却没有什么战斗力,大家甚至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挖墙脚,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远不如当时代表进步势力的李隆基手下的宋璟、姚崇、张说等臣僚能干,大多都是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家伙;最后,最重要的是经过了武媚娘称帝的整蛊之后,朝野一致认为“女人干政”是洪水猛兽,警惕性高了,女人干政的成本和难度也就更大了,没有了滋生的土壤,太平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太平公主机关算尽,终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聪明反被聪明误,误了卿卿性命,留下的只是五颜六色的历史斑痕而已。

总之,太平公主基本上也就是一个“混世魔女”,要把她抬高到一个政治家的高度也有点为难她,甚至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讽刺,她其实更加需要的就是利用权力来及时行乐,因为过期作废也,其他的什么国家、民族、人民于她来说简直就是近似于火星般的一套陌生词典。

       比如昏庸无能的李显统治时期出台的臭名昭著的“斜封官”,就是一种“权力寻租”的腐败政策,也是一批“干政”的女人如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制定的特殊授官政策。只要交钱给权妇,就是目不识丁的屠夫流贩也能做官,据说当时卖了几千个。原本这种腐败政策在李旦再次即位后,就被有为宰相姚崇、宋璟将这数千“斜封官”全部叫停,但却被想徇私的太平公主恢复,因为停了也相当于断了她的最重要的一条财路,以及弄权的合法途径,哪有答应的道理?所以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旧唐书·柳泽传》)。做得这么没有章法,哪有不败的道理?

 

编辑:zimo
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