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方志 > 人文 > 萧军萧红在青岛:一生的精神蜜月

萧军萧红在青岛:一生的精神蜜月

2018年1月15日
作者: 
文章来源: 

  萧军(1907—1988),现代著名作家。1934年来青岛任《青岛晨报》编辑,完成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1936年再来青岛,创作长篇小说《第三代》等。

  萧红(1911—1942),现代著名女作家,被列为现代“四大才女”之一。出版有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马伯乐》及散文《回忆鲁迅先生》。1942年孤独地病逝于香港。

  1932年,萧军到哈尔滨,认识了萧红、舒群、罗烽等爱好文学的青年。1933年,二萧自费出版了一本小说散文集《跋涉》,并结为伉俪。

  1934年,他们不愿意生活在伪满洲国,离开了哈尔滨,乘火车到大连,又乘日本轮船“大连丸”到了青岛。舒群夫妇在大港码头迎接他们。

  萧军曾写道:“青岛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纪念的地方。1934年夏天,我们从哈尔滨出走以后,于当年的端午节前一日到了青岛……我们在观象一路一号一所石块垒成的二层小楼的下部租了两间房子,一间由舒群夫妇居住,一间就由我们居住。……后来,我由楼下面又搬到楼上有‘太极图’那间突出的单间居住了。”

  二萧来青岛以后,萧军以刘均的名字在青岛晨报社编副刊。

  《青岛晨报》原是一份民办报纸,老板姓王,1934年,地下党让刘永生出面买下了这家报纸。通过刘永生,萧军认识了孙乐文、张梅林。

  孙乐文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来青岛与宁推之等合资在东方市场开了一个“荒岛书店”,经乔天华介绍,孙乐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样,荒岛书店成了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又是党领导下的青岛“左联”的活动地点之一。

  当时,青岛有几家报纸,《青岛晨报》是最小的一家,在白色恐怖下也无法公开发表有明显进步倾向的文章。萧军的工作不忙,这使他有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也时常到荒岛书店。这家书店主要经营新文学图书,书店不大,是开架售书,并设置了几把椅子,读者可以坐着看书。

  萧军说:“夏天我常到海水浴场洗海澡,从我们家到海水浴场,来回都要经过荒岛书店的门前,常到里面看看,喝杯茶,有时还要吃个西瓜。”

  以后成为著名文学家、电影艺术家的黄宗江,这时是青岛市立中学(今青岛一中)的学生,他家住在东方市场对面的黄县路6号(今12号,即老舍故居)楼上,他经常到书店买书或看书。由于他看的都是进步书籍,引起了孙乐文的注意,遂主动与他交谈,成了朋友。

  一天,萧军也在店里,孙乐文就把黄宗江与李前管(新中国成立后任新华社副社长,改名为李普)介绍给他,互相认识。交往中,也谈论当时的文艺运动、文学创作。正在上中学的黄宗江与李前管刚开始写作,萧军就让他们包一个版面,叫《黄金时代》,专发表中学生的文学创作,黄宗江也以笔名写了他的第一批作品。

  张梅林也是《青岛晨报》的编辑,思想进步,是二萧家中的客人。

  萧红在青岛,除为《青岛晨报》编辑《新女性》周刊外,主要写《生死场》。

  她承担着家务,常用平底锅烙她最拿手的葱油饼,烧俄国式的大汤“苏泼”。她与萧军,有时还有张梅林到观象山上、海滨公园散步,争论文学写作,毫无顾忌地唱《囚徒歌》。

  夏天,二萧常去汇泉海水浴场游泳,青岛人叫“洗海澡”。萧红去的次数少一些,萧军下穿短裤,上身是哥萨克式衬衫,萧红穿旗袍,头上束着发带。山东大学有一个东北女生苏菲与萧红成了朋友,常来她家做客。

  萧军以刘军、刘均等笔名在《青岛晨报》上发表了一些散文,有《好美丽的地方》《待醉一回罢》《消息》《祷告》《怅望》《鞭挞我自己》《好轻松的》《秋叶》,还发表了中篇小说《涓涓》。

  在青岛,萧军写完了他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写完了长篇小说《生死场》。小说写得到底怎么样?怎样出版?一时心中没有数,他们想到了鲁迅先生。

  萧军写道:“有一次孙乐文说,他在上海内山书店见过鲁迅先生。这就引起我给鲁迅先生写信的动机。我问,把信寄给上海内山书店,鲁迅先生能收到吗?孙乐文说可以,不妨试试看。鉴于当时政府当局对新文化运动采取镇压政策,为了安全起见,孙乐文建议我把通讯地址落在荒岛书店。这样万一发生了什么问题,当局追究起来,他可以推脱不知道,是顾客没经过书店同意随便写的。我同意他的意见,就冒险给鲁迅先生写了第一封信,用了‘青岛广西路新4号荒岛书店’的地址。当时我在青岛常用的名字是刘军或刘均,在给鲁迅先生写的第一封信时,我第一次使用了萧军这个名字。”

  他给鲁迅的第一封信,写了什么呢?“文革”后,萧军回忆说:“50年前我在青岛时,还是一个刚踏上文坛不久的热心青年,我在信中大概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作为一个决心投身文化运动的青年,当时应干些什么;一是想请鲁迅先生看看我和萧红已经完稿的《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

  本来,萧军、萧红没抱多大希望能获得鲁迅先生的回信,但是,鲁迅立即写了回信,信中说:

  给我的信是收到的……

  来信的两个问题的答复是:

  一、不必问现在要干什么;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现在需要的是斗争的文学。

  二、我可以看一看的,但恐怕没工夫和本领来批评,稿可寄。

  当孙乐文把信转给萧军时,他和萧红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俩拿着信一起读了一遍又一遍,有着难以克制的激动和快乐。

  萧军写道:“当我一个人留下来的时候,只要抽出时间,不论日间和深夜,不论在海滨或山头,我也总是把信读了又读,这是我力量的源泉,生命的希望……”

  就在这时候,青岛的党组织遭到了破坏,舒群被捕。

  萧军在《青岛怀踪录》中忆道:“一夜,孙乐文把我约到栈桥,给了我40元路费,并嘱我们应及时离开青岛。我与萧红得此消息后,即约同朋友梅林,躲开了门前派出所的警察和特务的监视,抛弃所有家具,搭乘了一艘日本轮船的四等舱逃离前去上海。此时正秋风苦雨时也。”

  二萧到上海后,见到了他们仰慕的鲁迅先生,并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在鲁迅的支持下,萧军以田军的笔名出版了《八月的乡村》。这部小说被评为新文学运动第二个十年(1927—1937)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多次重印,1978年香港再一次重印时,萧军写了一首诗:

  四四年前碧海滨,勉从一笔写丹心。

  三千里外家何在?亿万黎庶过待存。

  诗中“四四年前碧海滨”即指青岛。

  萧红的《生死场》,由鲁迅支持的“奴隶社”出版,鲁迅也亲自写了序。这部“1934年9月9日写于青岛”的作品早已饮誉国际文坛。

  1936年6月,萧红去日本生活、写作,萧军留恋青岛的环境,他又只身来了青岛。当时正值学校放暑假,萧军住在山东大学东北角一座二层宿舍楼里。夏天,学校里很安静,只有风吹树叶声和蝉声。萧军去游泳,又去游崂山。1934年,因生活所累未能去崂山,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

  他的主要时间还是用于写作。

  萧军说:“我住了大约两个月,由于没有什么外来的干扰,感情、思想上也没什么波动,因此写作进行得还顺利。除写完了《第三代》第一部的后半部分,把第二部基本初稿也写完了,约十几万字,还写了《邻居》《水灵山岛》两篇散文,它们全是取材于青岛的。”

  他还在青岛“左联”成员吕福田陪同下去博山煤矿参观,写了《四条腿的人》。《邻居》写了观象山麓观象一路1号的邻居。

  水灵山岛,现在叫灵山岛,当时属青岛,每天有班轮往返。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二萧又一起到了山西,终因分歧无法弥合而分手。萧红去了武汉与端木蕻良结合,萧军去了延安与王德芬结婚。

  二萧分手后,都走了悲剧的道路。萧红心情忧郁,以后一个人从重庆去了香港,1942年病逝,年仅31岁。她一生中最后写的《马伯乐》是唯一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青岛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萧军的生活也几经坎坷。

  1951年的夏天,萧军带着儿子萧鸣第三次来青岛,主要看望在山东大学任教的老朋友方未艾。

  1979年,笔者将一帧观象一路1号小楼的照片寄给了萧军,他立即回信,并附了一首诗《题青岛观象一路1号故居》:

  近蒙鲁海同志赠以青岛观象一路1号,前所故居小楼照片,感成二律以志。

  一

  小楼犹似故时家,四十年前一梦赊。

  碧海临窗瞰左右,青山傍户路三叉。

  深宵灯火迷星斗,远浦归帆赍浪花。

  往事悠悠余几许,双双鸥影舞残霞。

  二

  生离死别两浮沉,玉结冰壶一寸心。

  缘聚缘分原自幻,花开花谢罔怆神。

  珠残镜破应难卜,雨走云行取次分。

  尽有伯牙琴韵在,高山流水那堪闻。

  1986年夏,萧军又一次来到青岛,几年当中他去过几个国家和国内许多城市,终于又来到他思念的青岛。

  “每次来青岛都有感触,”他又感慨无限地说,“前几次都是流亡客,唯有这次感触最深,心情也最好。”

  他重去了观象一路1号,像一个久别的归人,一步一端详地走上石阶。他的旧居住着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干部,他对萧军说,常有人来参观这座旧居。

  萧军说:“当年每当我写作累了,便从窗口向外眺望。”他对记者们说:“青岛成了咱自己的青岛。青岛,正在走向她的黄金时代!”

  他说想创作小说《青岛三部曲》,没有实现,却写了《青岛怀踪录》的诗,序及二诗如下:

  我于青岛曾有过三度去住因缘,45年过去了,这之间尽管我东飘西泊,也还并未忘记这个我曾经几次居留过的美丽的山岛,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和深深的感情。

  我望着《海鸥》月刊封面上那碧波汹涌、白浪排空的大海和那飞翔着的一双鸥鸟,忽然一层泪水竟浮上我的眼睛!

  啊!那海!

  啊!那双双的海鸥!

  夜深难入睡,灯下漫成小诗二律,借表我对这个山岛的怀念之情,将来如得暇时,甚愿写一篇《青岛之歌》的三部曲也。是为叙。

  一、小楼居处

  云影天光碧海滨,一番追忆一怆神!

  蝉声日永听残梦,鸥影孤帆送远人。

  夜气如磐怀故垒,青灯坐时细论文。

  似真似幻余何有?残简依稀认未真。

  二、栈桥风雨之夜

  栈桥风雨流亡夜,雪碎冰崩浪打礁!

  逋客生涯随去住,荆榛前路卜飘飘!

  青山有约酬何日?碧海辞听旦暮潮。

  掉首当年思往迹,赢将华发换霜髦。

编辑:jrg
0 

今日关注

阮氏字辈排行汇编

3 3
阮姓人口约有81万,排在全国第一百六十二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65%。 [ 阅读全文 ]
3 

中国蛇姓渊源考,读音各不相同

3 11
中国姓氏历史上果真有蛇姓人存在,而且一个很古老的姓氏,来源主要有7个。 [ 阅读全文 ]
11 

焉得虎子的“焉”与鄢是一家

3 2
山东乳山是焉姓重镇。谈“焉”不离“鄢”,“焉”是“鄢”这个姓氏在历史过程中简化的结果。 [ 阅读全文 ]
2 

山东沂水关顶刘氏考

3 9
查其《刘氏族谱》与穆陵关巡检档案,可知“关顶刘”为穆陵关守关将领之后。 [ 阅读全文 ]
9 

湛江雷阳谢氏宗亲祭祖: 朝拜晋太傅谢安之母圣地

3 28
谢氏陵园座落在湛江市太平镇白鸽山,始建于晋代(距今1570多年),内有谢安的母亲庄太君、其曾孙来雷开基的第一始祖谢琨公以及其夫人陈氏的陵墓 [ 阅读全文 ]
28 

如何防诈骗,对于家谱公开销售的看法

2 15
利用修家谱谋利进行诈骗已经常态化,大通谱的内容是不是存在以派取材的现象,盈利归谁? [ 阅读全文 ]
15 

宝应乐姓明初从苏州迁来,抗战时期曾拆祖宅办学救国

2 1
扬州“南阳堂”淮山乐氏始迁祖名为乐广,明代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到这里。 [ 阅读全文 ]
1 

杲姓源自忠勇英雄颜杲卿

2 14
在杲姓人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杲姓源自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叔伯兄弟颜杲卿。 [ 阅读全文 ]
14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1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大连 老电车里品味慢时光

1 6
在大连,最有穿越感的是201、203路有轨老电车驶过的街道。 [ 阅读全文 ]
6 

中国牧师收入工资薪金一览

1 22
马丁路德创立新教,不单在教义上强调信徒和上帝自由交往的主权——人人皆为祭司,不必一定通过教皇才能得到救赎权利;开创先河和修女结婚,以身试法打破神职人员不能结婚守独身的千年多惯例;新教的神职人员因有家庭,被称之为教牧人员,也要接受教会给予的薪金待遇。 [ 阅读全文 ]
22 

“安东八景”之首:元宝山的前世与今生

1 16
元宝山公园建于1911年,2009年重修。 [ 阅读全文 ]
16 

李敖离世前亲笔信

1 1
李敖:告别大陆媒体近10年了,我想通过这些影片,让大家再一次见到我,再一次认识不一样的我,见证我人生的谢幕。 [ 阅读全文 ]
1 

汉光武帝赏赐日本“汉倭奴国王金印”缘何成了赝品?

1 1
这段历史的意义在于当初蹒跚起步的中日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中强日弱”的结构,是日本对中国进贡、中国的汉光武帝赏赐给日本金印的“朝贡关系”。 [ 阅读全文 ]
1 

GDP破万亿城市:天津挤水分跌出前五,无锡、长沙首登榜,

1 1
今年以来,像天津一样主动曝出GDP“注水”的地区还包括内蒙古和辽宁。 [ 阅读全文 ]
1 

庞先健:连环画的起与落

1 10
1989年,庞先健成为编辑,作为编辑的他感受到连环画的衰落。 [ 阅读全文 ]
10 

孙氏家谱山东乐安堂

1 13
孙氏族谱的研究多数在“文革”以后,现世存族谱多数起始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喜鹊窝迁徙时期,即明朝永乐建帝前后,至今约600多年历史,民国期间的版本较多。 [ 阅读全文 ]
13 

苏州:秋天最不能错过的美食

1 4
说到苏州的秋味,人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大闸蟹;秋天的阳澄湖大闸蟹、太湖蟹都是非常棒的美食;当然,苏州的秋味还有很多,除了吃蟹,还可以尝尝这些秋味! [ 阅读全文 ]
4 

阿根廷足协主席拥吻梅西落泪:全国人民的英雄

1 8
对于阿根廷球迷、甚至阿根廷人来说,进不了世界杯是灾难性的。但梅西在最险要的关头站了出来,将阿根廷送进了世界杯。 [ 阅读全文 ]
8 

旅顺地理:万忠墓纪念馆用现代科技再现日本侵略者罪行

1 21
旅顺万忠墓已成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 阅读全文 ]
21 

太阳沟的川岛芳子旧居

1 5
川岛芳子旧居,官方称为肃亲王府,位于旅顺新市区新华大街9号。 [ 阅读全文 ]
5 

原子弹设计者罗伯特·奥本汤姆参观广岛时说:应该是日本人道歉

1 10
奥本汤姆回答,我不会道歉,道歉的应该是日本军国主义,是他们制造了这场灾难,日军制造的巴丹死亡行军、南京大屠杀、珍珠港事件等暴行,残害了无数民众,如果说道歉,应该是日本人道歉。 [ 阅读全文 ]
10 

毛主席、周总理最爱“歹”大连樱桃

1 26
我们今天常说的樱桃却是舶来品,是指欧洲甜樱桃和欧洲酸樱桃及其杂交种的总称,原产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19世纪70年代,最先由西方传教士和船员、侨民等引入烟台地区开始栽培。大连樱桃种植于1906年。 [ 阅读全文 ]
26 

大连那些事:沙河口源自明朝

1 18
据1566年(明嘉靖年间)《金州卫山川地理图》记载,那时,沙河口地区名叫“沙河墩”。 [ 阅读全文 ]
18 

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

1 1
在我国,佛教、道教历史悠久,信教群众较多,影响广泛。但是,一些地方受经济利益驱动,搞“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关注。 [ 阅读全文 ]
1 

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为什么“能”

0 16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26.9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超过11.9亿人——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最新消息显示,我国疫苗接种率已达80%以上。 [ 阅读全文 ]
16 

全能学霸!这位清代女科学家的经历有多传奇?

0 1
最近,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开播。随着节目播出,多个话题成为热点。比如,制于清乾隆年间的金嵌珍珠天球仪。 [ 阅读全文 ]
1 

“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

0 7
12月16日上午,“见字如面——2020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行。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柳明校区的学生们,通过诵读家书、书写家训的形式,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家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 阅读全文 ]
7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0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中国天主教

0 2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16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一次传入中国。 [ 阅读全文 ]
2 

历史沿革

2020-11-17
浏览:14 评论:0 收藏:0
2020-10-23
浏览:28 评论:0 收藏:0
2020-10-22
浏览:13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23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20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4
浏览:40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