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百家姓 > 阳赛颉氏:颉家屲与遥湾来

阳赛颉氏:颉家屲与遥湾来

2020年11月5日
作者: 
文章来源: 

  “人一旦忘记过去,就没有了向前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在新疆几十年,我时刻都在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想念颉家屲引顺家门前我出生的那个崖窑,想念大庄生活时的儿时玩伴,还有遥湾来和我母亲睡过的那个土炕……”

  当我拨通电话,向这个素未谋面的长辈说明正在撰写有关颉氏的文章,希望他提供些资料的意图后,年逾七旬的颉文山老人的记忆一下子被唤起了。

  鸟瞰台子

  颉家屲(wā),是颉家人聚居的一个山坡。

  此地位于阳赛东南方山坡上,靠近台子,历来属于阳赛之地,现有十多户三十余人,大多为年长者,青年悉数在外。今撰此文,希冀借先祖开荒扩土、艰苦创业之精神,激励后世族人奋发向上、同心同德,使其能不忘故里、造福家乡。

  颉氏乃仓颉后裔,目前仅分布于山西、甘肃、新疆等地。

  明成祖二年(1404年),颉氏先祖颉相自山西迁居甘谷渭阳镇(现已划归新兴镇),见此地北靠凤山、南接渭水、西望朱圄川、东临马奇山,遂定居下来,并将所在地命名为颉家庄,迄今已历600余年。颉相生卒不详,为明时岁贡,曾任检校官一职。

  颉相生四子,名讳及生辰不详,除三子后裔定居陇西颉家门外,余皆在甘谷县新兴镇颉家庄。明以来,颉氏一族曾走出8位举人(其中武举5人,文举3),清时有一人担任西宁道台官一职,民国时有闻名全县、桃李遍地的颉老夫子,建国后又涌现出如新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颉富平等一大批杰出人士。可谓一望族。

  今天的颉家庄,位于新兴镇东部,姚渭公路、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距县城5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899户4509人,总面积达1.8平方公里(来自新兴镇政府2019年统计数据)。

  颉家屲一角

  据传清末时,颉家庄有一户人家——为颉相四子后裔,但不知具体几世孙——主人生平善于经营,故家底颇丰。后来,他在本县多地置办了田产,其中就包括今天阳赛遥湾嘴到红土岘的300多亩地。

  开始,他尚能每年雇佣多名长工打理庄稼,但因后来染赌,家道逐渐败落,遂遣散了部分下人。再到后来,就不得不亲自下地劳作了。到了咸丰末年,因务地往返于阳赛与颉家庄之间,十分不便,又因阳赛张氏热情好客,故决定举家迁来,在阳赛台子一山腰打庄定居。

  是为颉家屲。

  这位最早迁到阳赛的颉氏后裔,名讳映乾,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古六月初七,卒于光绪十年(1884年)腊月初十,享年64岁。娶二妻,名不详。今天的阳赛颉氏后裔,公认映乾公为本族始祖。

  据记载,映乾公生五子二女,现将其后世情况概述如下:

  长子名讳不详,早逝无后;

  次子银存(或寅存),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九月三十,卒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初六。生二子,长曰助林,无子嗣;次为全林,有一子常娃。常娃又生引顺、锁儿、锁善。此支系皆在颉家屲或台子居住;

  三子存来,生二子,皆无子嗣,由其长兄重孙锁儿过继;

  四子来存,生四子,长子名不详,其子长顺(又名守长)、九生、三长、长元;次子名不详,生子庚山等,庚山子维福(又名百家锁)、忙锁、银福;三子麦保,麦保生洋换、喜娃、喜喜(又名文山);四子情况不详。此支系除麦保一家于1960年定居遥湾,其他都在颉家屲或台子,而麦保后代中,如今除了喜娃及其子记福仍固守遥湾外,余皆在新疆就业发展;

  五子来来,生五女,多嫁于阳赛张氏。

  自定居颉家屲以来,颉氏主要以务农为生,有时给地主家打长工,或做些买卖烧纸的小生意。

  李鹏博作品《守春》(原型为台子某地)

  关于始迁祖映乾公,一直流传着这么几个故事:

  初居颉家屲,因地多人少,因此每到收麦季节都得叫麦客来帮忙。

  那时,若天气晴好,麦客大都去其他富人家赶麦场,若天气不好无人叫时,麦客们便三三五五地哼着小调从阳赛川上来,见人就说,“走给颉家老爷割麦去,没头子地里好干活,大人小孩都能要……”至今,仍有老人在割麦时会哼唱此调。

  “没头子地”指的是从颉家屲到窑湾嘴一片的三百多亩地,彼时中间无沟,早上耕地时把干粮背在肩上,从这头耕到那头就已到吃干粮时间了,一头望不见另一头,故称“没头子”。

  到晚上担麦进场时,有些人只拿根空扁担,瞅准时机将其扎进前后两人的麦孔上蒙混过关。因人数杂多,加之天色已黑,映乾公无法分辨,故无论干活与否,凡拿根扁担者皆管饭、结工钱。

  映乾公半生嗜赌。早年善于经营,得了300亩田产,但晚年悉数败光,凄惨度日。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腊月初十这天,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映乾公在饥寒交迫中爬进做过饭尚有余温的灶台里取暖,到了夜间,灶台渐凉,人之体温亦凉。第二天,人们发现映乾公在灶台里蜷缩一团,早已逝去!其状之惨,令人动容。

  有意思的是,映乾二字,谐音“赢钱”,是否因其为讨个吉利而故意取的,不得而知。

  解放土改时,人民政府将地主家产全部分给了穷人,当时,阳赛大庄新院来(即三世六房七世孙张儒明家)的一处庄划给了颉家屲的颉麦保。贫苦百姓住进地主的家,这在新中国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颉麦保一家满心欢喜地搬了进去,自此开始了在大庄的生活。

  到了1958年,那场世纪罕见的大饥荒扑面而来。全国各地,饿殍无数。当年腊月,多日未进食的颉麦保已饿晕在地,不省人事,家人哭声一片,以为顶梁柱从此要撒手人寰了。当时,张氏族人张秉忠(三世六房九世孙,其子世银)得知情况后,连忙从自家面柜刮起一把“杂面”,用麦秆烧熟给他灌了下去,这才救了麦保的命!到了腊月三十这天,看着皮包骨头的三个孩子,颉麦保再也没有办法了,不得已带着全家人去投奔渭源的亲戚,从此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据颉文山回忆,在去渭源的路上,长兄洋换用扁担挑着两个竹篮,一边是锅碗瓢盆,一边是年幼的自己,其情其景,至今仍在眼前……

  1960年,饥荒渐有好转,全家又离开渭源回家。他们乘火车至四门下,自椿树坪梁一路过来,行至遥湾。因遥湾土质良好适宜种植洋芋,加之自家原先在大庄的院子已为公有,便定居于此,开始了在遥湾近60年的生活。

  这便是遥湾颉家的来历。

  据颉喜娃老人说,1958年饥荒前,父亲(颉麦保)和几位长辈每年都要去渭阳颉家庄上坟,饥荒时,为保性命而四处奔走,从此再无人组织上坟一事了。

  遥湾,又称赵家遥湾,原先的主人为赵家人,后悉数搬走。

  解放后,原居于杏树岘的大地主丁杰、丁秀二人,因作恶多端而被处决,其家人多被划至遥湾居住。此后几十年间,居住在遥湾的丁氏族人或病故、或外出,命途迥异。

  丁氏弟兄共五人,本人及后代简况如下:

  老大丁云,土改后被划至洼步岘居住,直至终老,后代情况不详;

  老二情况不详(可能早逝);

  老三丁杰,生三子,长子丁成喜,解放后去了兰州学习中医。次子丁全喜,1966年得肝炎逝于遥湾,年仅二十出头。三子丁三全(1948年生),生二子一女,三全固守遥湾,子女皆在外谋生;

  老四丁秀,生一子一女,女彦文,子生彦(1949年生)。责任田时,政府在杏树岘分了地,生彦便从遥湾搬了下来。因不擅农事,穷困潦倒,不几年又前往青海谋生,后从事医药行业,定居至今;

  老五丁俊,也叫丁五娃,土改时被划至遥湾生活。生四子二女,子长喜(1947年生)、长海(1948年生)、保林、保国,二女名不详,土改后皆在遥湾生活。文革后期,因丁五娃出生地主家庭之故,一些不明事理的人员常对之谩骂侮辱,进而殴打,遭受不幸而悲伤离世!后来,饱受折磨的长喜、长海先后离家出走,并陆续接走了其他亲人,全家定居陕西至今。

  2019年,时年72岁的丁三全被其女接去广州照顾,至此,遥湾再无丁氏。

  从解放初至今70年间,先后有丁氏(解放初)、颉氏(1960年)、李氏(1982年前后)搬去遥湾定居,从无一人居住,到前后邻里十几户,再到如今只剩下三五户,遥湾就像一座人生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曲尽人散!

  遥湾所靠山头形似兔子,称作兔子山。颉文山老人说:“兔子从不在一个地方久待,所以我们遥湾这个地方的人来了又走,留不住人……”

  李鹏博作品《颉家泉》

  颉家泉位于颉家屲庄下,自古便有,味甘甜,因此颉家屲、遥湾、台子、卜家屲、阳赛等地的乡民,多在此取水食用。特别是到了冬天无雨时期,因沟滩、苜蓿沟等地的泉水味咸,老人们便要隔三差五地叫儿孙们去颉家泉打一桶水回来喝茶。

  到天旱时,来颉家泉排队担水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遥湾来定居的人,往往要凌晨三四点起身,自红土沟而下,步行半小时至颉家泉,等舀满两桶水再起身返回。来往的山路崎岖无比,有些地方窄地放不小一只脚,只好寸步挪行。回去是负重前行,加之上坡、路窄,往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到家。

  据老人们说,从小吃颉家泉水长大的人,门牙大多泛黄。这是老一辈颉家人共同的印记。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小小的一口颉家泉,俨然成了大家心中的圣地。

  她哺育了数以千计的乡民,也见证了颉家人与一条大黑狗之间的情谊。

  1971年6月某天,一个小孩正在田间玩耍,就在此时,一只虎视眈眈的狼猛地窜了出来,一口叼住小孩脖子,转身向东山跑去了。这时,颉忙锁家的大黑狗立即狂吠报信,正要下地干活的邻居颉长元听闻,连忙拿起锄头追狼去了,大黑狗跟着颉长元也追了上去。到一梯田处,狼准备纵身一跃,跳上去逃走,但因叼着小孩,行动迟缓,紧跟其后的大黑狗瞅准时机,迅速咬住狼的后腿,狼立即丢下小孩,转身咬狗。就这此时,颉长元已赶至跟前,用锄头将狼赶跑,救下了孩子。

  这个孩子名叫颉小维,今已五十出头,时隔四十余年,谈起当年遭遇仍感叹道:若非四爷长元和那只大黑狗,就没有今天的我!

  后来,颉小维家人将那只狗视如亲人,悉心照顾,一直到它年老死去。

  当然,颉家泉也目睹过悲剧的发生。

  那是1948年间,由于前方战事的节节溃败,国民政府抢抓壮丁行动日甚。某夜,两名抓丁人员乘夜摸至颉家屲颉守长(也叫长顺)家,听到动静后的守长父急忙通知四个儿子逃跑。因当晚无月光照明,出门不久其父便和儿子走散了。

  到了第二天,一家人迟迟未等到父亲回家,以为他走了远处。等到第六天的时候,有人去颉家泉打水时发现沟边有具发臭的尸体,凑近一看,竟是守长父亲!

  原来,当夜从家中逃出后,四兄弟顺着山坡往上逃,其父顺着坡往下跑,由于惊慌失措间未看清路,竟从颉家泉旁的沟上掉了下去,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了。

  百年来,颉家泉目睹了无数乡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今天,随着自来水的普及,人们再也不用贪黑起早、排着队去颉家泉挑水了,但曾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以及她的功绩,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自搬至阳赛百余年间,张氏以同族视之,逐渐形成辈份,且互有帮衬,而两姓之通婚往来,更是层见迭出,如:

  阳赛张氏三世三房七世孙张丑生妻(张福全婆)、三世三房九世孙张纪元妻(张巧爱母亲)、三世二房十一世孙张贵顺妻(张军胜婆)、三世三房八世孙张敬效妻(张应托母亲)、西商户支系八世孙张润成妻(张卯儿婆)、三世五房六世孙张遇娃妻(张自民婆)等十数人,皆是颉氏之女。

  因此常有人说:颉、张虽是两姓,但历来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和明确的辈分,俨然是一家人!

  台子一角

  颉氏一族,历来重教育、兴营商,又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别的不说,单定居遥湾至今近60年间,学子们每天行走近一小时山路奔赴阳赛小学、何家坪学校求学一事,足以让众人竖起大拇指了!正是从小有过这样的吃苦经历,使得他们长大后能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

  困难时期所辖地区无一人饿死、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真正的党性和品格的地下党员颉庚山;苦学成才、拉扯子侄的高级工程师颉文山;经商创业而脱贫致富的颉来福、颉四福、颉小维;甘谷北山最年轻的中书协书法家颉江泊……这一个个人名和故事,是颉氏一族留给阳赛川最好的财富。

  此外,颉氏一族走出的大学生、研究生多达近二十人。不仅如此,颉家人在孝道和培育子女方面更是大家楷模。在2019年1月28日阳赛建村300周年庆典上,就有颉氏族人颉奋义、颉小伟被评为感动阳赛人物。

  “一个家庭要从穷到好过,必须要知孝悌,要抓文化、学知识,再结合社会的锻炼,才有可能翻身,才有可能成功!”

  这是颉文山老人常给孩子们讲的话,我想,也是颉氏一族何以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吧。

编辑:jur
0 

今日关注

栖霞、龙口、蓬莱皆有慕姓,家谱记载是慕容氏后人

5 22
根据族谱的记载,黄县(龙口)的慕姓就是栖霞慕姓的分支,此外,蓬莱、招远、莱阳、海阳、福山等地也都有慕姓居民。 [ 阅读全文 ]
22 

杲姓源自忠勇英雄颜杲卿

4 14
在杲姓人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杲姓源自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叔伯兄弟颜杲卿。 [ 阅读全文 ]
14 

苏州:秋天最不能错过的美食

3 4
说到苏州的秋味,人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大闸蟹;秋天的阳澄湖大闸蟹、太湖蟹都是非常棒的美食;当然,苏州的秋味还有很多,除了吃蟹,还可以尝尝这些秋味! [ 阅读全文 ]
4 

山东招远《刘氏族谱》

2 20
山东招远《刘氏族谱》由刘汝霖编修,时间是1883年。 [ 阅读全文 ]
20 

唐代被赐恶姓——蝮虺蠎枭

2 3
赐恶姓在唐代主要出现在武则天时代。 [ 阅读全文 ]
3 

湛江雷阳谢氏宗亲祭祖: 朝拜晋太傅谢安之母圣地

2 29
谢氏陵园座落在湛江市太平镇白鸽山,始建于晋代(距今1570多年),内有谢安的母亲庄太君、其曾孙来雷开基的第一始祖谢琨公以及其夫人陈氏的陵墓 [ 阅读全文 ]
29 

移风易俗!“寒衣节”倡导八种文明祭祀方式

1 2
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的“寒衣节”,往年市民在祭扫时所焚烧的香蜡、纸钱等极易引起火灾,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现在不少市民都选择了以下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方式来祭奠先人。 [ 阅读全文 ]
2 

杭州经验值得大连学习:钱塘江两岸严控超高层建筑

1 4
《杭州市钱塘江综合保护与发展实施导则》发布, 严控新建超高层建筑。 [ 阅读全文 ]
4 

成都智慧公园等您来逛 依托古树名木打造现代公园

1 6
成都首个市级古树公园——熊猫红豆古树公园已启动建设。 [ 阅读全文 ]
6 

新民回族刘姓来源

1 23
辽宁省新民市白旗堡(现大红旗镇)回族刘氏家族祖籍云南,都是云南回回为统一族源,来自中亚布哈拉,明朝时迁至江苏省应天府上县(今属南京市管辖)二郎冈铁黎坝水西门。 [ 阅读全文 ]
23 

居高声远“石鼓寺”

1 10
石鼓寺,又称唐王殿,始建于隋唐年间,坐落在危峰兀立的大黑山南山腰,是大黑山海拔最高的寺庙。 [ 阅读全文 ]
10 

闽台林姓:古今无数子孙贤

1 10
林禄原为中原衣冠望族,是闽台林姓始祖,据统计,台湾岛内有林姓200多万人,占台湾总人口10%。 [ 阅读全文 ]
10 

梁启超在大连写《上大总统书》

1 1
1915年,梁启超避难大连曾写《上大总统书》致袁世凯。 [ 阅读全文 ]
1 

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显著标示

1 7
记者4日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用植物油标识管理的公告,明确提出转基因食用植物油应当按照规定在标签、说明书上显著标示。 [ 阅读全文 ]
7 

李敖离世前亲笔信

1 1
李敖:告别大陆媒体近10年了,我想通过这些影片,让大家再一次见到我,再一次认识不一样的我,见证我人生的谢幕。 [ 阅读全文 ]
1 

大连工资为什么比烟台低?GDP贡献大连已经输给了烟台

1 10
大连2017年是7363亿元,烟台2017年是7550亿元。 [ 阅读全文 ]
10 

云南丽江还有一支“子姓”繁衍

1 12
在丽江市永胜县顺州、板桥、大安等乡村居住着四五千户约三万人的“子”姓人家。 [ 阅读全文 ]
12 

GDP破万亿城市:天津挤水分跌出前五,无锡、长沙首登榜,

1 1
今年以来,像天津一样主动曝出GDP“注水”的地区还包括内蒙古和辽宁。 [ 阅读全文 ]
1 

“四”姓是多民族姓氏,只存4000人

1 4
四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分布颇广,今云南泸水,广西灌阳,山西太原、长治、运城、临汾、朔州及吕梁地区均有。 [ 阅读全文 ]
4 

大连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再增四人

1 18
近日,国家文化部公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大连地区有四位传承人入选,分别为复州双管乐传承人乔忠新(传统音乐类)、东北大鼓传承人陈世芳(曲艺类)、庄河剪纸传承人韩月琴、大连核雕传承人韩志耀(传统美术类)。 [ 阅读全文 ]
18 

纪凤台:曾是远东地区最富有的华商

1 15
1893年,纪凤台宣誓之后才最终获得俄国国籍,并得到俄罗斯名字: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纪凤台。 [ 阅读全文 ]
15 

《诗经.北门》:当生活是一地鸡毛

1 5
《北门》直接生发出一个成语:北门之叹,意指因生活贫苦或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叹息。 [ 阅读全文 ]
5 

宰孔是为宰姓始祖

1 18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后,以官为姓。” [ 阅读全文 ]
18 

“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大炮已对准北大营

1 1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脊梁上一道耻辱的伤疤,也是邪恶的法西斯刺向全世界正义的人们心中的一把剑。 [ 阅读全文 ]
1 

大连营城子乔姓

1 1
 据《营城子镇志》记载,大连营城子乔姓祖籍是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沟头烟筒圹,康熙二十三年三月(农历甲子年戊辰月,1684年4月),从山东迁徙至关东。 [ 阅读全文 ]
1 

世界各地的“模范父亲”

1 5
父爱如山是一句美好的形容,也是最恰当不过的形容。好老爸有的默默无闻,但培养出了扬名天下的人才;有的则自己就是世界名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一套。 [ 阅读全文 ]
5 

大连那些事:山麻楂(山蚂蚱)是“山苜(mù)楂”转音

1 6
山麻楂是何物呢? 山麻楂源自“山苜(mù)楂”,转音读成“山麻楂(山蚂蚱)”。 [ 阅读全文 ]
6 

大连发现:世界知名导演山田洋次的童年旧居

1 20
 《寅次郎的故事》导演山田洋次童年旧居在大连南山。 [ 阅读全文 ]
20 

中医提醒:体内不能堆积这5种东西

1 1
  中医认为,气贵于流通。意思是说,若气机顺畅,则百病不生;反之,如果气机失调,则会影响健康。在李晓君看来,人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失常最易引起“气”的运行失常,从而导致气机郁滞不畅,形成“气积”。中医有“怒为肝之志”之说,容易发怒、脾气暴躁、长期情志不遂还会导致肝气持续处于上行状态,造成肝郁不疏。日常生活中,唉声叹气、情绪失常、烦躁、焦虑、抑郁等都是“气积”的警告信号。有心脑血管... [ 阅读全文 ]
1 

这一年,我们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0 8
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 [ 阅读全文 ]
8 

万家灯火

2020-11-10
浏览:17 评论:0 收藏:0
2020-10-21
浏览:70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93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10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2020-10-16
浏览:37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