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在线 > 宗族 > 百家姓 > 阳赛颉氏:颉家屲与遥湾来

阳赛颉氏:颉家屲与遥湾来

2020年11月5日
作者: 
文章来源: 

  “人一旦忘记过去,就没有了向前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在新疆几十年,我时刻都在想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想念颉家屲引顺家门前我出生的那个崖窑,想念大庄生活时的儿时玩伴,还有遥湾来和我母亲睡过的那个土炕……”

  当我拨通电话,向这个素未谋面的长辈说明正在撰写有关颉氏的文章,希望他提供些资料的意图后,年逾七旬的颉文山老人的记忆一下子被唤起了。

  鸟瞰台子

  颉家屲(wā),是颉家人聚居的一个山坡。

  此地位于阳赛东南方山坡上,靠近台子,历来属于阳赛之地,现有十多户三十余人,大多为年长者,青年悉数在外。今撰此文,希冀借先祖开荒扩土、艰苦创业之精神,激励后世族人奋发向上、同心同德,使其能不忘故里、造福家乡。

  颉氏乃仓颉后裔,目前仅分布于山西、甘肃、新疆等地。

  明成祖二年(1404年),颉氏先祖颉相自山西迁居甘谷渭阳镇(现已划归新兴镇),见此地北靠凤山、南接渭水、西望朱圄川、东临马奇山,遂定居下来,并将所在地命名为颉家庄,迄今已历600余年。颉相生卒不详,为明时岁贡,曾任检校官一职。

  颉相生四子,名讳及生辰不详,除三子后裔定居陇西颉家门外,余皆在甘谷县新兴镇颉家庄。明以来,颉氏一族曾走出8位举人(其中武举5人,文举3),清时有一人担任西宁道台官一职,民国时有闻名全县、桃李遍地的颉老夫子,建国后又涌现出如新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颉富平等一大批杰出人士。可谓一望族。

  今天的颉家庄,位于新兴镇东部,姚渭公路、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距县城5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899户4509人,总面积达1.8平方公里(来自新兴镇政府2019年统计数据)。

  颉家屲一角

  据传清末时,颉家庄有一户人家——为颉相四子后裔,但不知具体几世孙——主人生平善于经营,故家底颇丰。后来,他在本县多地置办了田产,其中就包括今天阳赛遥湾嘴到红土岘的300多亩地。

  开始,他尚能每年雇佣多名长工打理庄稼,但因后来染赌,家道逐渐败落,遂遣散了部分下人。再到后来,就不得不亲自下地劳作了。到了咸丰末年,因务地往返于阳赛与颉家庄之间,十分不便,又因阳赛张氏热情好客,故决定举家迁来,在阳赛台子一山腰打庄定居。

  是为颉家屲。

  这位最早迁到阳赛的颉氏后裔,名讳映乾,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古六月初七,卒于光绪十年(1884年)腊月初十,享年64岁。娶二妻,名不详。今天的阳赛颉氏后裔,公认映乾公为本族始祖。

  据记载,映乾公生五子二女,现将其后世情况概述如下:

  长子名讳不详,早逝无后;

  次子银存(或寅存),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九月三十,卒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初六。生二子,长曰助林,无子嗣;次为全林,有一子常娃。常娃又生引顺、锁儿、锁善。此支系皆在颉家屲或台子居住;

  三子存来,生二子,皆无子嗣,由其长兄重孙锁儿过继;

  四子来存,生四子,长子名不详,其子长顺(又名守长)、九生、三长、长元;次子名不详,生子庚山等,庚山子维福(又名百家锁)、忙锁、银福;三子麦保,麦保生洋换、喜娃、喜喜(又名文山);四子情况不详。此支系除麦保一家于1960年定居遥湾,其他都在颉家屲或台子,而麦保后代中,如今除了喜娃及其子记福仍固守遥湾外,余皆在新疆就业发展;

  五子来来,生五女,多嫁于阳赛张氏。

  自定居颉家屲以来,颉氏主要以务农为生,有时给地主家打长工,或做些买卖烧纸的小生意。

  李鹏博作品《守春》(原型为台子某地)

  关于始迁祖映乾公,一直流传着这么几个故事:

  初居颉家屲,因地多人少,因此每到收麦季节都得叫麦客来帮忙。

  那时,若天气晴好,麦客大都去其他富人家赶麦场,若天气不好无人叫时,麦客们便三三五五地哼着小调从阳赛川上来,见人就说,“走给颉家老爷割麦去,没头子地里好干活,大人小孩都能要……”至今,仍有老人在割麦时会哼唱此调。

  “没头子地”指的是从颉家屲到窑湾嘴一片的三百多亩地,彼时中间无沟,早上耕地时把干粮背在肩上,从这头耕到那头就已到吃干粮时间了,一头望不见另一头,故称“没头子”。

  到晚上担麦进场时,有些人只拿根空扁担,瞅准时机将其扎进前后两人的麦孔上蒙混过关。因人数杂多,加之天色已黑,映乾公无法分辨,故无论干活与否,凡拿根扁担者皆管饭、结工钱。

  映乾公半生嗜赌。早年善于经营,得了300亩田产,但晚年悉数败光,凄惨度日。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腊月初十这天,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映乾公在饥寒交迫中爬进做过饭尚有余温的灶台里取暖,到了夜间,灶台渐凉,人之体温亦凉。第二天,人们发现映乾公在灶台里蜷缩一团,早已逝去!其状之惨,令人动容。

  有意思的是,映乾二字,谐音“赢钱”,是否因其为讨个吉利而故意取的,不得而知。

  解放土改时,人民政府将地主家产全部分给了穷人,当时,阳赛大庄新院来(即三世六房七世孙张儒明家)的一处庄划给了颉家屲的颉麦保。贫苦百姓住进地主的家,这在新中国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颉麦保一家满心欢喜地搬了进去,自此开始了在大庄的生活。

  到了1958年,那场世纪罕见的大饥荒扑面而来。全国各地,饿殍无数。当年腊月,多日未进食的颉麦保已饿晕在地,不省人事,家人哭声一片,以为顶梁柱从此要撒手人寰了。当时,张氏族人张秉忠(三世六房九世孙,其子世银)得知情况后,连忙从自家面柜刮起一把“杂面”,用麦秆烧熟给他灌了下去,这才救了麦保的命!到了腊月三十这天,看着皮包骨头的三个孩子,颉麦保再也没有办法了,不得已带着全家人去投奔渭源的亲戚,从此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据颉文山回忆,在去渭源的路上,长兄洋换用扁担挑着两个竹篮,一边是锅碗瓢盆,一边是年幼的自己,其情其景,至今仍在眼前……

  1960年,饥荒渐有好转,全家又离开渭源回家。他们乘火车至四门下,自椿树坪梁一路过来,行至遥湾。因遥湾土质良好适宜种植洋芋,加之自家原先在大庄的院子已为公有,便定居于此,开始了在遥湾近60年的生活。

  这便是遥湾颉家的来历。

  据颉喜娃老人说,1958年饥荒前,父亲(颉麦保)和几位长辈每年都要去渭阳颉家庄上坟,饥荒时,为保性命而四处奔走,从此再无人组织上坟一事了。

  遥湾,又称赵家遥湾,原先的主人为赵家人,后悉数搬走。

  解放后,原居于杏树岘的大地主丁杰、丁秀二人,因作恶多端而被处决,其家人多被划至遥湾居住。此后几十年间,居住在遥湾的丁氏族人或病故、或外出,命途迥异。

  丁氏弟兄共五人,本人及后代简况如下:

  老大丁云,土改后被划至洼步岘居住,直至终老,后代情况不详;

  老二情况不详(可能早逝);

  老三丁杰,生三子,长子丁成喜,解放后去了兰州学习中医。次子丁全喜,1966年得肝炎逝于遥湾,年仅二十出头。三子丁三全(1948年生),生二子一女,三全固守遥湾,子女皆在外谋生;

  老四丁秀,生一子一女,女彦文,子生彦(1949年生)。责任田时,政府在杏树岘分了地,生彦便从遥湾搬了下来。因不擅农事,穷困潦倒,不几年又前往青海谋生,后从事医药行业,定居至今;

  老五丁俊,也叫丁五娃,土改时被划至遥湾生活。生四子二女,子长喜(1947年生)、长海(1948年生)、保林、保国,二女名不详,土改后皆在遥湾生活。文革后期,因丁五娃出生地主家庭之故,一些不明事理的人员常对之谩骂侮辱,进而殴打,遭受不幸而悲伤离世!后来,饱受折磨的长喜、长海先后离家出走,并陆续接走了其他亲人,全家定居陕西至今。

  2019年,时年72岁的丁三全被其女接去广州照顾,至此,遥湾再无丁氏。

  从解放初至今70年间,先后有丁氏(解放初)、颉氏(1960年)、李氏(1982年前后)搬去遥湾定居,从无一人居住,到前后邻里十几户,再到如今只剩下三五户,遥湾就像一座人生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曲尽人散!

  遥湾所靠山头形似兔子,称作兔子山。颉文山老人说:“兔子从不在一个地方久待,所以我们遥湾这个地方的人来了又走,留不住人……”

  李鹏博作品《颉家泉》

  颉家泉位于颉家屲庄下,自古便有,味甘甜,因此颉家屲、遥湾、台子、卜家屲、阳赛等地的乡民,多在此取水食用。特别是到了冬天无雨时期,因沟滩、苜蓿沟等地的泉水味咸,老人们便要隔三差五地叫儿孙们去颉家泉打一桶水回来喝茶。

  到天旱时,来颉家泉排队担水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遥湾来定居的人,往往要凌晨三四点起身,自红土沟而下,步行半小时至颉家泉,等舀满两桶水再起身返回。来往的山路崎岖无比,有些地方窄地放不小一只脚,只好寸步挪行。回去是负重前行,加之上坡、路窄,往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到家。

  据老人们说,从小吃颉家泉水长大的人,门牙大多泛黄。这是老一辈颉家人共同的印记。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小小的一口颉家泉,俨然成了大家心中的圣地。

  她哺育了数以千计的乡民,也见证了颉家人与一条大黑狗之间的情谊。

  1971年6月某天,一个小孩正在田间玩耍,就在此时,一只虎视眈眈的狼猛地窜了出来,一口叼住小孩脖子,转身向东山跑去了。这时,颉忙锁家的大黑狗立即狂吠报信,正要下地干活的邻居颉长元听闻,连忙拿起锄头追狼去了,大黑狗跟着颉长元也追了上去。到一梯田处,狼准备纵身一跃,跳上去逃走,但因叼着小孩,行动迟缓,紧跟其后的大黑狗瞅准时机,迅速咬住狼的后腿,狼立即丢下小孩,转身咬狗。就这此时,颉长元已赶至跟前,用锄头将狼赶跑,救下了孩子。

  这个孩子名叫颉小维,今已五十出头,时隔四十余年,谈起当年遭遇仍感叹道:若非四爷长元和那只大黑狗,就没有今天的我!

  后来,颉小维家人将那只狗视如亲人,悉心照顾,一直到它年老死去。

  当然,颉家泉也目睹过悲剧的发生。

  那是1948年间,由于前方战事的节节溃败,国民政府抢抓壮丁行动日甚。某夜,两名抓丁人员乘夜摸至颉家屲颉守长(也叫长顺)家,听到动静后的守长父急忙通知四个儿子逃跑。因当晚无月光照明,出门不久其父便和儿子走散了。

  到了第二天,一家人迟迟未等到父亲回家,以为他走了远处。等到第六天的时候,有人去颉家泉打水时发现沟边有具发臭的尸体,凑近一看,竟是守长父亲!

  原来,当夜从家中逃出后,四兄弟顺着山坡往上逃,其父顺着坡往下跑,由于惊慌失措间未看清路,竟从颉家泉旁的沟上掉了下去,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了。

  百年来,颉家泉目睹了无数乡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今天,随着自来水的普及,人们再也不用贪黑起早、排着队去颉家泉挑水了,但曾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以及她的功绩,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自搬至阳赛百余年间,张氏以同族视之,逐渐形成辈份,且互有帮衬,而两姓之通婚往来,更是层见迭出,如:

  阳赛张氏三世三房七世孙张丑生妻(张福全婆)、三世三房九世孙张纪元妻(张巧爱母亲)、三世二房十一世孙张贵顺妻(张军胜婆)、三世三房八世孙张敬效妻(张应托母亲)、西商户支系八世孙张润成妻(张卯儿婆)、三世五房六世孙张遇娃妻(张自民婆)等十数人,皆是颉氏之女。

  因此常有人说:颉、张虽是两姓,但历来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和明确的辈分,俨然是一家人!

  台子一角

  颉氏一族,历来重教育、兴营商,又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别的不说,单定居遥湾至今近60年间,学子们每天行走近一小时山路奔赴阳赛小学、何家坪学校求学一事,足以让众人竖起大拇指了!正是从小有过这样的吃苦经历,使得他们长大后能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

  困难时期所辖地区无一人饿死、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真正的党性和品格的地下党员颉庚山;苦学成才、拉扯子侄的高级工程师颉文山;经商创业而脱贫致富的颉来福、颉四福、颉小维;甘谷北山最年轻的中书协书法家颉江泊……这一个个人名和故事,是颉氏一族留给阳赛川最好的财富。

  此外,颉氏一族走出的大学生、研究生多达近二十人。不仅如此,颉家人在孝道和培育子女方面更是大家楷模。在2019年1月28日阳赛建村300周年庆典上,就有颉氏族人颉奋义、颉小伟被评为感动阳赛人物。

  “一个家庭要从穷到好过,必须要知孝悌,要抓文化、学知识,再结合社会的锻炼,才有可能翻身,才有可能成功!”

  这是颉文山老人常给孩子们讲的话,我想,也是颉氏一族何以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吧。

编辑:jur
0 

今日关注

肥西赵氏:铭军提督赵维禹、赵怀业家族史料

5 10
肥西世义堂赵氏,自宋初淳化年间始,后世居肥西梅子湾鹿茸山(今孙集乡),晚清淮军铭军两江提督赵维禹字晴川,及其子铭军两江提督赵怀业、参将怀勋兄弟,淮军末弁、民国上将赵理泰等都出自这支赵姓。 [ 阅读全文 ]
10 

大连“此地巴”的由来

3 25
大连人主要由两支组成,一支来自建市前后,当地人称为“海南丢子(e韵,音额)”;另一支是自然当地人,“海南丢”称之为“此地巴子”或“此里巴子”。所谓“此地巴”系指旗人。 [ 阅读全文 ]
25 

几种常见的电信诈骗伎俩骗局揭秘

2 2
电信诈骗就是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电话、互联网等有关电信基础设施对受害人实施诈骗钱财。 [ 阅读全文 ]
2 

心脏病突发: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哪个能救命?

2 3
硝酸甘油片可以缓解各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症状;速效救心丸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能有效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 [ 阅读全文 ]
3 

如何防诈骗,对于家谱公开销售的看法

2 15
利用修家谱谋利进行诈骗已经常态化,大通谱的内容是不是存在以派取材的现象,盈利归谁? [ 阅读全文 ]
15 

《青岛与音乐》讲述音乐史话

2 4
“鲁海说青岛”系列丛书日前再添新书,第12本图书《青岛与音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 阅读全文 ]
4 

山西永乐宫发现蒙元时期珍贵道教纸质文物

2 2
山西永乐宫发现近百件与永乐宫宗教活动有关的珍贵古籍文书。 [ 阅读全文 ]
2 

辽宁刘姓字辈简略

2 24
字辈是辈分,也是家族密码,辽宁地区移民众多,能查到许多刘姓字辈,虽然他们都姓刘,却并非同宗同源。 [ 阅读全文 ]
24 

坏人的“坏”姓源自两座山

2 22
坏姓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坏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 阅读全文 ]
22 

体现时代特性 考查整体素质(解码·2018年高考)

2 2
基于新时代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研发构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 [ 阅读全文 ]
2 

民政部公布307个“山寨组织”(非法组织)全名单

2 3
为获得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的有力证据,民政部表示,欢迎有关单位和个人通过以下渠道提供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线索(包括组织名称、组织者、参加人、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网站、电话、邮箱、微信群等)。 [ 阅读全文 ]
3 

营口老地名│土围子

2 3
早在清朝时期,为防止外来兵患入侵,守卫营口商埠,营口的地方官府组织人力修筑土围,营口人称为“土围子”,也称土围墙,俗称“围子”。 [ 阅读全文 ]
3 

金门姓氏堂号

2 3
金门虽然是个小岛,金门民间姓氏的发展和大陆地区相近,首先由姓变为氏,而后又由氏改为姓,同一姓可能因此而变为多姓。 [ 阅读全文 ]
3 

大连火车站曾有毛主席像

2 6
大连火车站1935年至1937年建,是大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曾为1930年代亚洲最大的火车站。 [ 阅读全文 ]
6 

《诗经.北门》:当生活是一地鸡毛

2 5
《北门》直接生发出一个成语:北门之叹,意指因生活贫苦或怀才不遇而发出的叹息。 [ 阅读全文 ]
5 

应县木塔:独一无二曾让梁思成“喘不过气来”

2 1
在华北地区,有一首古老的民谣曾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 阅读全文 ]
1 

阚姓历史超过3000年

2 13
关于阚姓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一说认为出自中国古代文献、神话传说中的著名部落首领——蚩尤;另一说则认为出自姞姓,以黄帝姞姓子孙的封国——阚国之国名为氏。 [ 阅读全文 ]
13 

两岸谢氏血脉相连:福建铜砵村“五常堂”谢氏渊源简述

2 1
谢氏祠堂“五常堂”位于福建省东山县铜砵村,祠堂有两百多年历史,铜砵村“五常堂”谢氏于宋代末迁来,迁来时有谢氏兄弟三人,长房迁福建龙岩适中;二房先迁至福建漳浦赤湖乡龙头巷,于明世宗三十四年复迁诏安县五都铜砵社(今为东山县铜砵村),建祠堂称“五常堂”,这时又分敦本、敦敬、敦伦、世泽、燕翼五堂。 [ 阅读全文 ]
1 

社交媒体的寻人奇迹:直系军阀孙传芳嫡孙微信找到南京亲人

1 7
孙传芳共有四子三女,后人居住世界各地,而生活在南京的是孙传芳第三个儿子孙家裕家族。 [ 阅读全文 ]
7 

山东省临朐县傅家峪谭氏族谱

1 12
《谭氏族谱》中的九世祖文献携三子国泉、国江、国水迁临朐县傅家峪村。 [ 阅读全文 ]
12 

他为8000多晋陵白氏后人寻“根”

1 14
常州白氏宗祠与众不同,常州全市100多个祠堂,天天对普通群众开放的,独此一家。 [ 阅读全文 ]
14 

习总书记说:守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之魂”

1 6
习近平总书记踏访潮州古城说:潮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要很好地去研究她,去爱这个城市,呵护好她,建设好她。 [ 阅读全文 ]
6 

大连足球再次夺冠了:东北路小学获得2020“鲁能杯” !

1 14
大连市东北路小学足球队U11队(2009年龄组)勇夺“鲁能杯”冠军。 [ 阅读全文 ]
14 

童书尺度引热议:选书焦虑折射教育焦虑

1 2
童书该不该有自杀、性情节?童书是否需要分级制?童书尺度引起热议。 [ 阅读全文 ]
2 

大连领钱倒计时:每人最多发6000元!

1 2
大连市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发放失业补助金20亿元。 [ 阅读全文 ]
2 

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关闭

1 3
据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消息,1949年来,乐山大佛首次被洪水淹至脚趾。 [ 阅读全文 ]
3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1 7
净宗初祖庐山慧远大师,东晋时代人,庐山白莲社创始者。 [ 阅读全文 ]
7 

处女作《小事》上了《海燕》

1 5
高云是《海燕》成长的见证人之一,当年正是闻着《旅大文艺》的墨香,他眼见自己的处女作《小事》登堂入室。 [ 阅读全文 ]
5 

真泉寺,山间的一座古刹

1 3
真泉寺坐落于大连市旅顺中路口区龙头镇太皇山西沟,也叫镇泉寺。 [ 阅读全文 ]
3 

《传唱中国》主题曲MV在连拍摄,杨洪基为家乡感到自豪

1 1
大型青少年电视音乐节目《传唱中国》同名主题曲MV在连取景拍摄,大连籍歌唱家杨洪基现身星海广场 [ 阅读全文 ]
1 

宗族动态

2020-11-20
浏览:9 评论:0 收藏:0
2020-10-20
浏览:17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14 评论:0 收藏:0
2020-10-19
浏览:24 评论:0 收藏:0
2020-10-17
浏览:15 评论:0 收藏:0
2020-10-15
浏览:8 评论:0 收藏:0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