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1位。其源出有五:出自殷商元铣之后,世代相传姓元;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魏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之后,以地名为氏;出自拓跋姓,为鲜卑族的后代,至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出自复姓纥骨氏、是云氏所改;出自玄姓,为北宋时为避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圣祖赵玄朗名讳,改姓元氏。

元姓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外文名Yuan
出自考全国元氏出自以:拓跋,危,玄
文献元氏族谱
姓氏来源

  元姓源出有五:1、出自殷商元铣之后,世代相传姓元。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魏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之后,以地名为氏。3、出自拓跋姓,为鲜卑族的后代,至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4、出自复姓纥骨氏、是云氏所改。5、出自玄姓,为北宋时为避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圣祖赵玄朗名讳,改姓元氏。至于其他关于元姓起源之说,无法考实就不于叙述。

  源于鲜卑族

  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魏孝文帝拓拔宏,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今河南洛阳),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下诏改汉姓为元氏,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此后,鲜卑族拓拔氏皆改为元氏,后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大多活跃于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地区,逐渐成为当地望族,在历史上能人名士辈出。

  源于危姓

  危仔倡(?-909)字上练,又字忠练,唐末五代时人,籍贯江西南城,南城东兴乡四十一都苏源村(今属黎川县荷源乡)人。唐末信州刺史。抚州刺史危全讽弟。909年危仔倡与危全讽一道攻打洪州时,被吴国将领周本击败,危仔倡投奔吴越王钱鏐。钱待仔倡为上宾,任命为淮南节度使。由于钱鏐认为“危”不吉利,便赐姓“元”。从此,仔倡子孙均仕吴越,留居杭州,并改姓元。

  清乾隆时期因避庙讳改为元氏。

  潍坊民国己未三月重修《玄氏族谱》记载:我族本姓玄,清朝避康熙御讳,旁加一火字缺末点。十世祖慕周拔贡,具呈於上,钦定以元字代玄字,合族遂为元氏。

各地始祖

  浯瀯元氏始祖

  江西浯瀯元氏始祖,元子哲(718年-770年)河南罗山县人,后魏皇室苗裔,天宝进士,766年任崇仁知县,大历五年(770年)卒于衙内。时任抚州刺史颜真卿撰写《元子哲遗爱碑》碑文。江西乐安元氏始迁祖,元从周为元子哲第九世孙。

  临湘元氏始祖

  始迁祖思恭,明正统年间自江西武宁县长乐乡二十五都芒村永元坊迁岳州府临湘县冶湖里,后复徙河西古塘坤居。

  宁乡元氏始祖

  元仲修,字隆让者,明正德十五年(1520)由江西乐安之象山寄籍宁邑之黄材。

  天津元氏始祖

  元友能,明洪武初,友能公同兄友德公,由江南凤阳县迁至静海之邀铺村,友德公无嗣,固族皆友能公后。

  林州元氏始祖

  元林字金声,生于大清道光十一年(1831),学武,20岁时已拳艺精通。30岁左右出师到山西教徒传艺,光绪五年(1880)病故,终年仅49岁。

  忻州元氏始祖

  元谊,宋宣和间官忻州神虎军使,远祖元结,北魏皇室苗裔。

  光泽元氏始祖

  

  危全讽

  危全讽(?-909年)字上练,唐末五代时人,籍贯江西抚州,抚州刺史。于唐末黄巢起义时以自卫乡党为名起兵,逐步据有抚州全境,割据称雄。危仔倡之兄,固族於危全讽为始祖。

宗祠楹联

  四言

  源自商代;望出河南。——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典出元姓的源流和郡望。

  宫中才子;樊上酒徒。——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河南郡人,早年家贫,贞元年间举明经科,历官左拾遗、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其诗以平易取胜,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宫中称他为“元才子”。著有《元氏长庆集》。下联说唐代文学家元结,字次山,号漫郎,河南郡人,天宝年间进士,曾参与抗击史思明叛军,立有战功,历官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水部员外郎。其诗能反映社会现实,散文也多涉及时政,有《元次山文集》。代宗时以亲老退居樊上,著书自娱,自称“酒徒”。

  紫芝眉宇;露竹霜条。——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元德秀,字紫芝,元结族兄。少年丧父,事母至孝,考进士时,背着母亲入京城。母亲去世,他在墓侧筑室而居,食不加盐,睡不铺席。任鲁山县令,一年后辞去,住在山水俱佳的陆浑,弹琴自娱。宰相房琯曾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下联典指北魏皇族元志,从小博览书传,颇有文才。任洛阳令时,不畏强暴凶悍;任荆州刺史,威名享誉荆楚;后任雍州刺史、西征都督。尚书邢峦曾称他“露竹霜条,故多劲节。”

  金钗沽酒;翠腕成阑。——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唐·元稹悼亡诗:“泥他沽酒拔金钗。”陶宗仪《元氏掖庭记》:“元静懿皇后诞日,南朝宫人献柳金翠腕阑,似手镯类,但扁而用于臂境。”

  河南世泽;元和家声。——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元稹,河南人,诗以平易胜,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号元和体。

  六言

  宝岳行军元帅;长寿光禄大夫。——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初名将元景山,字宝岳,洛阳人。勇猛善战,仕周,击败吐谷浑;平齐,斩宇文亮,官拜大将军。文帝即位,拜上柱国。伐陈,为行军元帅,威名显赫一时。下联典指隋代右光禄大夫元寿,字长寿,洛阳人。性仁孝。炀帝立,为杨素行军长史,又从帝西讨吐谷浑,以功累官右光禄大无。从征辽东,道卒,谥景。

  邕内神明之誉;宫中才子之呼。——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元绛。下联典指唐·元稹。

  七言

  邕州使威名驰誉;烈女传学士增修。——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南城人元绛,字厚之,天圣年间进士,任广东转运使时,侬智高(广源州壮族首领)反宋攻邕州,建大南国,元绛驻军邕州,享有威名。后历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下联典指唐代元万顷,拓跋氏后裔,敏于文词、性情放达。曾跟从李勋征伐高丽,管书记,后任著作郎、凤阁侍郎。著有《烈女传》等。

  才子诗宫嫔喜咏;列女传学士增修。——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元稹,宫中妃嫔多诵其诗,号“元才子”。下联典指唐·元万顷,号“北门学士”,增修《烈女传》等。

  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句联。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此联为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句联。

  摇笔尚堪凌浩荡;题诗端为发幽妍。——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元稹诗句联。

  白雪任教春事晚;贞松惟有岁知寒。——宋·元好问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末文学家元好问诗句联。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号遗山。七岁能诗,二十岁成学,名闻京师。兴定进士,任内乡令。正大中,为南阳令。天兴初,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有《遗山集》。

  百年人物存公论;四海虚名只汗颜。——宋·元好问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好问自题联。

  四朝文物米仓巷;百世根基浯瀯桥。——明.吴与弼赠浯瀯元氏祠联,并赠浯瀯元氏族谱谱序。

  八言

  七岁神童,诗文名世;一时才子,元白流芳。——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末文学家元好问。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元稹。元稹与白居易常相唱和,世称“元白”,号“元和体”。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汉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雁门郡为北魏元姓皇族发源之地。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 img src='http://www.yhzszx.com/yh/img/shareLogo.jpg' />